初中科学总知识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01523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总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科学总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科学总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科学总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科学总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总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总知识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宇宙空间1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节四季的星空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3)阳历闰年的安排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1)月相的含义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

2、)月相变化的成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1太阳和月球(1)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

3、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2)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

4、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日珥和耀斑发生于色球层。(2)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最多的一年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最少的一年为太阳活动谷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过多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影响地球的气候。影响地球的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太阳系(1)太阳系的构成 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中心天体,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2)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5、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带的位置 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用肉眼看不到这些小行星,它们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环状小行星带。(4)八大行星公转的方向九大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轨道跟圆都很接近。(5)流星现象 太阳系中的一一些固体小块闯人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这些流星体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科学研究的极好素材。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著名的陨

6、石有中国吉林陨石等。流星雨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许多流星从星空中某一点(辐射点)向外辐射散开,就形成流星雨。4彗星(1)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晶组成的“大冰球”。(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5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1)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6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1宇宙(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间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从侧面看呈铁饼状,俯视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3)太阳系

7、位于银河系赤道平面附近,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1光年约94605亿千米),太阳系作为一颗普通的恒星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2宇宙的构成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叫总星系,它有约距地球150亿光年的时空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由若干级别的天体系统构成,如下所示:3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哈勃发现星系运动的特点 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2)宇宙大爆炸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

8、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在不断地延续下去。4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史时间 人物 主要学说理论2世纪 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创立“地心说”。该学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转动16世纪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18世纪 康德一拉普拉斯 “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5恒星的演化(1)恒星 由炽

9、热气体组成的、自己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叫恒星。恒星与地球的距离都很远,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多钟的时间)。(2)特殊的恒星超新星:亮度突增到原来的1000万倍以上的新星。它是恒星最激烈的爆发现象。爆发结果是恒星完全瓦解成为星云,或抛射掉大部分质量,遗留下来的部分物质收缩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从而进入恒星演化的终结阶段。在银河系里,已发现四颗超新星,其中,以1054年所发现的超新星最为著名,最近发现的蟹状星云就是超新星爆发的遗迹。(3)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4)恒星的演变过程6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地球的演化过程(2)生命的诞生过程原始大气中甲烷、氨气

10、、水、氢气、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酸、单糖等有机物,这些物质汇集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蛋白质、核苷酸等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一个由多分子组成的体系,外面有一层膜,在原始海洋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宇宙空间2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及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等。2地球仪和地图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就是经线。纬线:在地

11、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称为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一个经纬度只能确定地球表面的一个点的位置,地球表面的一个点也只有一个经纬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通常用“E”表示(如34。E);以西的180。属于西经,通常用“w”表示(如340W)。赤道为0。纬线,由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越往北北纬的纬度数值越高;赤道以南为南纬

12、(用“S”表示),越往南南纬的纬度数值越高。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通常以300和600纬线把纬度划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3平面示意图(1)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2)方向 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有八个。在地图上常用三种方向表达。用经纬网表达方向: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用方向指示标表达方向:在地图上有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在没有经纬线和方向标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3)图例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3、三层。2地壳运动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板块之间为俯冲、碰撞带,中洋脊,以及转换断层等活动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运动主要是由板块之间的断层活动来完成的,而板块边界之间的宽阔的块体变形很小,可以认为板块是刚性的。板块运动认为刚性的岩石圈(包括大陆与大洋的地壳)的薄板在上地幔中黏性较小的软流圈上移动。4火山地震

14、分布及地震灾害预防活动(1)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2)地震灾害预防活动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5地形(1)主要的地形特征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缓,相对高度小。(2)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山顶:等高线封闭,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由山顶至鞍部,海拔降低。峭壁: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叠合并处。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第三节土壤1土壤的结构(1)土壤的成分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土壤的类型 土壤颗粒 质地 性状 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 颗粒较粗 疏松,不易黏结 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黏粒少,粉砂多 颗粒较细 黏性,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