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15181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家璧版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习题解答(7-8章).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习题解答1. 某种光盘的记录范围为内径80mm,外径180mm的环形区域,记录轨道的间距为2um.假设各轨道记录位的线密度均相同,记录微斑的尺寸为0.6um,试估算其单面记录容量. (注: 内、外径均指直径)解: 记录轨道数为 单面记录容量按位计算为 bits = 17 Gb. 按字节数计算的存储容量为 2.1GB.2. 证明布拉格条件式(7-1)等效于(7-17)式中位相失配d = 0的情形, 因而(7-18)式描述了体光栅读出不满足布拉格条件时的位相失配。证明:将体光栅读出满足布拉格条件时的照明光波长(介质内) 和入射角 (照明光束与峰值条纹面间夹角)分别记为l0和0, 则根据布拉

2、格条件式(7-1)有: 2Lsin0= l 0 其中L为峰值条纹面间距.对于任意波长la (空气中) 和入射角r (介质内), 由(7-17)式, 位相失配 d 定义为: 其中n0为介质的平均折射率, K= 2p/L为光栅矢量K的大小,f为光栅矢量倾斜角,其值为 ,qr 为再现光束与系统光轴夹角 (参见图7-9)当 d = 0 时,有 即: l为介质中的波长. 由于角度恰为照明光与峰值条纹面的夹角, 以上结果亦即布拉格条件2L sin = l.当读出光偏离布拉格角o和布拉格波长lo的偏移量分别为D和Dl时,有 利用布拉格条件式(7-17), 以及D和Dl很小时的近似关系 cosD1 和 sin

3、DD, 立即可得: d =DqKsin(f-q0) - DlK2/4pn0 即(7-18)式原题得证。3. 用波长为532nm的激光在KNSBN晶体中记录非倾斜透射光栅,参考光与物光的夹角为30o(空气中).欲用波长为633nm的探针光实时监测光栅记录过程中衍射效率的变化,计算探针光的入射角.(假设在此二波长晶体折射率均为2.27) 解: 532nm为空气中激光波长记作la1, 在晶体外的入射角为a1,其在晶体中波长为l1, 入射角为1;633nm为空气中激光波长记作la2, 在晶体外的入射角为a2,其在晶体中波长为l2,入射角为a2。本题中涉及非倾斜光栅, 光束入射角即为与光栅峰值条纹面的夹

4、角, 按题意, 则波长532nm和633nm激光应分别满足布拉格条件: 晶体中: 2Lsin1=l1 2Lsin2=l2 (1)由折射定律,换算成空气中角度和波长为: 空气中: 2Lsina1=la1 2Lsina2=la2 (2)由(2)式得: a2 = arcsin (la2 sin15/la1 )= arcsin (633 sin15 /532 ) = 17.936 故探针光的入射角应为17.936。4. 为了与实验测量的选择角相比较,需要有体光栅在空气中的选择角的表达式. 试对小调制度近似(n1),导出一个计算非倾斜透射光栅空气中的选择角的表达式 (所有角度均应为空气中可测量的值).解

5、:注意我们将对应着h-x 曲线的主瓣全宽度定义为选择角, 体光栅晶体中选择角表达式为: (1)n 1时,对非倾斜透射光栅,有: (2)设空气中参考光入射角为qro, 选择角为DQo. 由折射定律有 sin(DQo+qro) = nsin(DQ+qr)(3)展开为 : sinDQocosqro + cosDQosinqro= n (sinDQcosqr + cosDQsinqr) (4)因为DQo和DQ很小,有如下近似:cosDQocosDQ/21, sinDQoDQo, sinDQDQ. 因此(4)式可化简为: DQocosqro+ sinqro= n(DQcosqr+ sinqr)由折射定律

6、,有sinqro = nsinqr,可得: DQo = nDQcosqr/ cosqro = nla cosqr / (nd sinqr cosqro) = 2la(n2-sin2 qro)1/2 / (d sin2qro)此式可作为空气中选择角的表达式。当sin2 qro n2时,还可进一步简化为:以最常用的铌酸锂晶体为例, n=2.2-2.3, 当qro 45时, 用估算空气中的选择角, 误差只有5%左右. 5. 铌酸锂晶体折射率 n =2.28, 厚度d = 3mm, 全息时间常数之比E/W = 4, 饱和折射率调制度Dnmax=510-5, 用l = 532nm的激光在晶体中记录纯角度

7、复用的全息图, 物光角度取为s=30, 参考光角度范围r = 20-40. 若要求等衍射效率记录且目标衍射效率设定为10-5, 试分析影响存储容量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存储容量, 应当在哪些方面予以改进?解:本题仅涉及纯角度复用技术, 且无页面容量的数据, 故主要讨论每个空间区域内复用存储的数据页面数即角度复用度. 影响存储容量的主要因素有:(1) 有限的角度选择性及实际选择角增宽(2) 光学系统对存储容量的限制(3) 噪声对存储容量的限制本题可近似为准对称的透射式光路,以平均的参考光角度r=s=30 并利用第4题的结果, 可估算出平均选择角为:0.0535由光学系统决定的参考光入射角范围Q=2

8、0, 故允许的角度复用度为: Ma Q/ DQ =20/0.0535 = 374 由于系统存在噪声, 要求有一定的目标衍射效率, 而记录材料具有有限的动态范围, 因而根据(7-77)式,角度复用度限制为: Ma = = 43.14510-53 / (53210-6cos3010-5/2) =1293由以上结果可见,本题中存储容量主要受到有限的角度选择性和光学系统有限的孔径角的限制。要提高存储容量,需首先增大晶体厚度, 适当增大写入光的夹角和光学系统的孔径角, 采用较短的激光波长. 6. 用作组页器的空间光调制器为(2436)mm2的矩形液晶器件, 含有480640个正方形像元. 用焦距为15m

9、m的傅里叶变换透镜和633nm激光记录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问允许的参考光斑最小尺寸为多少?解:空间光调制器的复振幅透过率可描述为二维rect函数阵列. 当记录傅立叶变换全息图光路中包括空间光调制器时,4f系统中频谱面上的频谱是与像元间距有关的sinc函数。记录物体基本信息的必要条件是参考光光斑至少包含物体的零频和正负基频频谱。正方形像元间距为下式所求,二者取其小: 24/480 = 0.05mm 36/640 = 0.056mm由于黑白相邻的两个像元构成物面上最小可分辨的周期, 故方波条纹的最高频率为fmax = 1/(20.05) = 10 mm-1.在焦距为f的傅里叶变换透镜的频谱面上,

10、物体+1级频谱分量的间距为: DH = 2lf fmax = 263310-61510= 0.19 mm所以,允许的参考光斑最小尺寸是直径为0.19 mm的圆斑。7. 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 计算在光折变晶体中角度复用存储100幅全息图的曝光时间序列. 计算用到的参数为: 饱和衍射效率0.5, 目标衍射效率10-5, 写入时间常数60s, 擦除时间常数700s. 透射式准对称光路.解: 对于透射式准对称光路,由(7-24)和(7-26)式, 光栅衍射效率表达式为: h = sin2n = 相应的折射率调制度为 Dn = , 则饱和折射率调制度Dnsat与饱和衍射效率hsat的关系为:

11、Dnsat =而相应于目标衍射效率h0 的折射率调制度Dn0为: Dn0 = 由 D n0 = Dnsat(1-) 可得出 tw = (1)tw即为不会经受擦除效应的最后一个全息图(N=M)的曝光时间. 由(7-72)式, 对于足够大的N, 曝光时序的近似递推公式为: tN = (2)或由(7-70)式, 更精确的递推公式为:tN = W (3)按(3)式建立起计算模型, 从(1)式出发, 可从后往前逆推出每个全息图的曝光时间. 应当指出的是: a) 当计算出的tN+1足够大, (3)式右边的对数函数可能会不收敛,导致不能得出有意义的tN. 此时有意义的曝光时间个数(M-N)即为在题设条件下可

12、以达到的角度复用度.b) 若不指定全息图的个数, 按本题所给条件可以计算出角度复用度远大于100. 亦即本题中的100个全息图是大量全息图序列中的最后100个, 因此可以使用近似递推公式(2)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 当目标衍射效率足够小时, 用(2)式计算也是相当精确的.习 题81利用4f系统做阿贝波特实验,设物函数t(x1,y1)为一无限大正交光栅 其中a1、a2分别为x、y方向上缝的宽度,b1、b2则是相应的缝间隔。频谱面上得到如图8-53(a)所示的频谱。分别用图8-53(b)(c)(d)所示的三种滤波器进行滤波,求输出面上的光强分布(图中阴影区表示不透明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