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013093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课件(公开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历史课堂,经济上工业化,1912年1月28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政治上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早期火车,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早期电报机,1880年贝尔电话,电话的历程,早期的照相机,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二、文化生活的

2、变迁,日本偷袭珍珠港照片,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民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时间,出版的报纸,宣传的思想,早期报纸申报,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定军山剧照,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

3、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清朝梳辫图,溥仪剪辫装,三、社会习俗的变化,清末剃发图,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清朝官服,孙中山和中山装,清末民女,民国少女,现代少女,古代女人的缠足,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要诀的

4、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变礼仪,易服饰,废缠足,改称呼,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是,淞沪铁路,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申报,商务印书馆,练一练:,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 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讨论:,思考,对待新生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条件的限定,还没有普及到中国的每个地方。,怎样看待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