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012612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14届必修二第17课》-精选课件(公开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回忆: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苏 联 经 济 改 革 势 在 必 行,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 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一、赫鲁晓夫改革

2、,赫鲁晓夫其人其事,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 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 盲目性; 赫氏的个人作风,斯大林体制弊端暴露;农业问题严重,收购制,给予一定的私有生产资料;开荒增产

3、 种植玉米运动,权力下放; 物质利益原则,一、赫鲁晓夫改革,农业,赫鲁晓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时,气呼呼地说了句大实话:“你们今天能罢免我,也多亏了我创建的宽松民主政治体制!”,玉米是一种最好的青贮饲料,它是自然界用来喂牛的第一等饲料。,玉米运动,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握手会面,希望和平共处。他让苏联走向世界。,年月日莫斯科时间上午时零分,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小时分钟,于上午时分

4、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加大油门,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1964-1982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 在斯大林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典型的领导干部,绝不是一个合适的领袖人物。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

5、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被中国毛泽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苏联在不恰当的时候让一位不恰当的人做领导者。,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他无视70年代末,世界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坚持计划经济理论与实践。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战后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70年代苏联的军费开支每年超过美国20

6、%。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为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在此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 。,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 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 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继续革除弊端;纠正混乱,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旧体制;

7、 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减速甚至滑坡; 勃氏后期保守作风、后期改革停止,工业,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被美国人评价为年轻、温和、令人敬畏的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于1987年签订了华盛顿条约,结束军备竞赛,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他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正是戈尔巴乔夫亲手将苏联葬送。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神话谢幕。,戈尔巴乔夫其

8、人其事,经济全面滑坡,陷入危机边缘,推行“加速战略”方针、 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评价,“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加速战略”是戈尔巴乔夫于 1985年提出的改革方针。基本目 标是:到2000年,国民收入和工业 总产值要增长 1倍,国民收入年增 长速度提高到5%,人均实际收入 增加60%80%。 其基本思路是:对经济体制 进行根本性改革,给企业放权让利,国家对经济管理逐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经济管理为主的方法过渡。,“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

9、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990年,苏联的经济增长是 -4% 1991年,经济增长是 -15% 苏联经济危机全面爆发。,苏联国旗,俄罗斯国旗,第17课 特征句子整理:,84.P.78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先后进行几次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85.P.80 1991年,苏联解体。,第17课 主要问题梳理(作业栏中整理、作答),21.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并说明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10、?,三次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内容: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 都脱离苏联实际,都以失败而告终。 内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失败原因: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进行的是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相同,不同,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我们有何启示?,苏联的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1、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 2、但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第17课 知识框架结构(作业栏中整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