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001729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作文评析:《那一刻我长大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作文话题“记一件事”之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指导(包含审题立意、构思提示、选材提示、误区警示、习作点评等内容)颜培杰一、题目: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二、审题立意1.解题提示一是明确题中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题目中词语的内涵决定了文章主题的深度。外延,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题目中词语的外延决定了文章内容的广度。“那一刻”即那一时刻已经过去的某一个短暂的时间。“长大”指生命在生理与心理

2、上趋于成熟的过程,此处主要指心理上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的外在表现就比较宽泛,如:能够冷静的,坚持不懈的完成一件事;能够明白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爱,并回报以爱;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能够有能力完成以前年小所不能完成的事二是扩充题目的内容。题目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与提炼。解题,则是对概括与提炼的逆向操作,即明确与充实题目的意思。“那一刻,我长大了”的意思是在那一短暂的时间里发生或遇到的重要事件或事物深深触动了“我”,使“我”得以“顿悟”,心智得以“成长”。三是确定题目的重点。作为初中重要文体的记叙文,叙事是重点,题目中的动词就对应着文章中的重点事件或行为。本题中“长大”就是重点,提示学生在习作时

3、,应重点表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选取 “我”成长过程中的前后两桩事做对比,以突出“我长大了”这一主题。2.立意指引“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立意应把握正确、深刻、新颖、简明等原则。本文立意的要点在于对“长大”的界定与挖掘上,长大的含义包括:孝敬老人、不再贪玩、体贴妈妈、独立自主、换位思考、面对问题的镇定和冷静等。长大了,不仅是年龄的增长,体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孝顺,学会了辨明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懂得了责任的真正内涵等等。 三、构

4、思提示1事件的选择务求出“新”。有两种方法,一是精选新鲜事写出自己的新发现,二是用新视角发现旧事件的新意义。“新”的刺激才能触发心智“长大”的发生。无论新事还是旧事,都应该是最近发生的事,以表现初中生正在进行的“长大”过程。2叙述的笔调务求出“新”。“一刻”是一段短暂的时间,那“一刻”却能促使“我”“长大”,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应对这一关键时刻里出现的事物做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务必使视角新颖独特、人物形象鲜明、事件新鲜生动,以体现“新”的刺激。3.“长大”的定义务求出“新”。“长大”一词意义指向宽泛,如前所述,任何心理上的成熟都可视为“长大”。为避免宽而不明,大而不当,在文章的开关与结尾部分最

5、好采用一般的点题方法,对“长大”的意义进行限定,使其更加独特新颖,为中间部分的叙述指向与铺路。四、选材提示1在挫折中成长(难忘的经历或锻炼)可以叙写一次沉痛的教训,一次失败的痛苦,抑或遭人误解的苦闷,诠释这些挫折的苦痛如何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怎样把自己推向成熟,学会坚强、学会达观、学会锲而不舍。2在反思中成长(理解爱 、回报爱)成长的滋味五味杂陈,学生的烦恼来自生活中的琐事、繁重的课业负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埋怨、与同学的交往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师长考虑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多些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很多烦恼都可以释然。学会反思,体谅他人,就是长大。3在阅读中成

6、长书能给我们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人生养料。总之,成长的路上,万事万物皆可为师(人生感悟)。一本书、一件事、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契机和启示。五、误区警示1. 对“那一刻”缺少集中而具体的描述,只是简单的铺陈一个故事,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少新鲜的体验和感悟,缺少及时的抒情或者议论。2.对“长大”的含义未做精细化处理,仅用“长大”去统领全文的叙述,主题太笼统,难免缺少新意。六、习作评点那一刻,我长大了午后的阳光仍恋恋不舍地在大地上肆意流淌,充满尘粒的光束将街道分成明暗交替的两部分,斑驳的树影也星星点点地跳跃着,变幻着。我踩着时光的节奏,雀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哼着自编的小曲,

7、我一边走一边盘算:“回家吃什么呢?巧克力?饼干?还是面包?又或者是蛋糕”伴随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口。掏出钥匙打开门,却发现家里静悄悄地,完全没有以往爷爷奶奶一起出来迎接我的热闹气氛,只有空气中熟悉的家的味道,氤氲着我的思绪。“真是的,一个人都没有”我一边不满地嘟囔着,一边向走廊里换靯的地方走去。突然,一个身影跳入我的眼帘,吓了我一跳。他背对着我,面向阳光,整个身子像柔软的棉絮一般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均匀起伏的背景告诉我:他睡着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才发现是换休回家的父亲。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刚想转身继续去换鞋,余光却在刹那间瞥见了父亲的脸,我霎时呆住了。这真是父亲的脸吗?曾经饱满

8、、白净的脸如今已十分消瘦,脸颊上几乎没有肉,似乎只有一层皮,颧骨高高地凸出,面色也如鲁迅笔下的闰土一般“灰黄”,让我感到触目惊心。这真是父亲的脸吗?紧闭的双眼眼角处,不知何时纵横出了细密交错的纹路,如枯藤一般在父亲的脸上恣意蔓延,就连天庭上也有几道深陷的皱纹。这些皱纹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让我战栗不止。这真是父亲的脸吗?额头上曾经乌黑的发丝如今却渗出银白的星光,密密匝匝的。那银白的颜色让我的世界瞬间变得混乱,我只觉天昏地暗。你的皱纹里有我刻意的描画。你的白发中有我随心的涂抹。是我把你变老了吗?是我吗?是我吧。我强忍住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的泪水,轻轻拿起放在一边的毛毯,缓缓地给父亲盖上。睡梦中的父亲

9、还时不时地动一动嘴角,似孩童一般呓语。这时,金红的阳光照在父亲的脸上,仿佛给他的脸镀上一层金膜,笼罩着一圈一圈的光晕。在望着父亲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长大了。写路上的景色衬托作者放学后轻松愉悦的心情。写出反常的情况,为后文父亲一人在家酣睡作铺垫。写出父亲沉睡的样子。外貌描写,细节刻画,抓住“父亲的脸”消瘦、灰黄的特点,形象地表现父亲的辛劳。几处画“ ”地方写出“我”看着“父亲的脸”所引起的触动,为后文点明“我长大了”的主题做铺垫。使文章主题的表现显得自然真切,不做作。连续的自我追问,写出了我在思考中明白了父亲的辛劳及瞬间长大的内心变化过程。“我”眼里的父亲瞬间神圣高大起来,因为我理解了父亲。

10、篇末点题,水到渠成。教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习作,其最大特点就是“真切自然”。首先,习作者着重做好细节刻画。以“父亲的脸”这一个“点”将父亲为了家庭、为了“我”而辛劳这一个“面”浓缩其中,用细节说话,用形象说话,使情感的抒发,主题的表现显得真切自然,不做作。其次,“长大”的主题显得含蓄自然。前文隐约透露出“我”认为家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后文的自我追问自然表明“我”认识到家人因爱“我”而付出,并懂得了感恩。读来令人感觉人的成长就是这么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第二段写“我”对家里食物的猜想和“我” 眼里所见的家门口反常情形,自然透露出“我”是一个被家人的“爱”包围着的孩子。第三段一句“真是的,一个人都没有我一边不满地嘟囔着”就将我认为所得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心理写了出来。文章结尾几段写“我”被“父亲的脸”所触动后引发的内心反思,表现“我”由此获得的精神成长。前后构成对比,突出表现我的成长变化,读来却觉过渡自然,不显得生硬。最后,文字朴素,行文流畅。用记叙和描写推动行文自然发展,不横加议论和抒情打断叙事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