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995980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高一中心组 主讲人:林伊芬(广州市真光中学)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角度组织教材。教材的编排与组织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能量交换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呈现;将大气运动的永恒性体现全球气候变化放在最后。因此大气、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的内容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是学习必修一后续章节的基础。二、课标及解读章节目录课标要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

2、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3大气的水平运动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锋与天气2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课标要求

3、需落实的知识点理论与实际结合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及应用;3热力环流的过程、原理及实例;4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以及风向的判断。1、大气的热力作用与自然现象。2、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气温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强弱等实际问题课标要求需落实的知识点理论与实际结合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特征和分布;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成因;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5东亚季风的形成、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影响;6气候的形成因子、主

4、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世界分布。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及其与大气污染、工业布局的关系。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解释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分布。3、根据季风环流分布规律解释大陆东岸气候类型的分布。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锋面的概念;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应的天气。4台风、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了解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气压变化有关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过程。2、主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原因及危害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

5、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三、知识网络结构四、重难点分析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节课的重点: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本节课难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学生同时比较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与相对于地面的同一点对应的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常易混淆。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由于地转偏向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它对大气运动方向的改变过程也很抽象。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本节课的重点:

6、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此知识点是下面知识学习的基础。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是在实际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分析及预测中要应用的原理性知识。本节课的难点: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因为高空可以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极地东风来自于高纬,比较冷,中纬西风来自于较低纬度,比较暖,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上升。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冬、夏季气压中心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个问题易使学生困惑。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本节课的重点:冷锋及天气。我国冷锋活动普遍,

7、冬季可遍及全国,夏季主要在黄河以北。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夏季东南沿海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大陆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压影响。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知识的学习是分析、理解和预测我国天气和气候形成原因和过程的原理性知识。本节课的难点:区分冷锋与暖锋。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锋面气旋天气的形成。气旋的气流是辐合上升,而在气旋所在的低压槽部容易产生不同性质气流的相遇,形成锋面。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本节课的重点: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大气问题与

8、自己是相关的、个人应承担的责任重大。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内容时间跨度极大。高一的学生思维的时间尺度有限,这一点对学生构成难度。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的巨大和严重性体验不足五、重难点突破(1)大气的受热过程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地理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解。(2)热力环流原理和风的形成善用多媒体、探究试验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理解基本原理、规律。学生同时比较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与相对于地面的同一点对应的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常易混淆。补充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适当引入物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知识。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概

9、念:等压线和等压面。注重知识迁移。判读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易错点。 (3)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形成和分布是本课标的核心,也是理解气候形成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可以熟练绘制。善用不同角度的三圈环流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形成、分布。善用知识框架图,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注意明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补充气压带、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4)季风环流的形成由简到繁,叠加条件,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探究理解季风的形成过程。用对比、分析方法掌握东亚和南亚季风。绘制东亚、南亚季风形成原理与分布简图,图文互释,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5)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与分布用

10、模式图记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特征。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气温、降水量图表的能力,以及归纳气候特征和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注意区分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6)常见的天气系统列表及画图对比冷锋与暖锋。对比的项目可以有如下几个:主动移动的气团;暖气团是主动上升还是被动上升;锋区的天气;降水的区域及部位;降水的强度;还有锋过境前、锋过境时、锋过境后三个时段的天气等。注意区分冷、暖锋,锋前、锋后与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等概念。列表及画图比较气旋反气旋在气压状况、气流状况和天气状况等三方面的特征。可以给出不同

11、角度的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和对天气的影响。注意天气形势图(等压线图)的判读。气旋、反气旋中东、西、南、北四侧风向的判断联系生活实例(如台风“天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六、教学建议1教学进度建议:大约用8个课时。2认真研究考纲和课程标准,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用好学习与评价。3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地理思维及空间想象,通过对各种图像、图示的阅读和绘制,让学生将抽象的运动变为可视;并且将图像转换成语言叙述,达到”以文释图、以图释文”。4教学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体现地理的有用性。5本章的教材对于一些概念与原理没有直接给出,这要求教学中体现出这一设计的出发点:让学生体会探索的过程。但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明确概念与原理,最终学生一定要知道正确的概念和原理。6多用框架联系图、表格对知识进行小结、复习,建立知识间的网络结构。7本章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点和难点众多。有些基础知识需帮学生回顾和温习,才能更好完成后面的教学。并且为了讲清原理,需要给学生补充的必要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