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99230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图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二)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试、经营与维修人员。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工作岗位毕业生主要在岗位,能从事等工作。(二)知识结构1、掌握应用数学基础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达到或接近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能阅读一般的专业技术英文资料,基本达到能听会说;3、掌握计算

2、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4、掌握应用文和技术文献写作基础知识;5、掌握XXX业的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三)能力结构1、具有能力;2、具有能力;3、具有能力;4、具有能力;5、具有能力;6、具有从事企业管理能力(如职务);7、具有市场营销能力;8、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9、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四)素质结构1、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专业素质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技能和创新精神(五)证书要求1、取得英语应用能力证书(B级以上);2、取得全

3、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联合考试I级以上证书;3、取得“双证书”(学历毕业证书、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4、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5、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求职谋生的能力。(六)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能力素质结构能力、素质要求对应课程名称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基本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资格能力四、教学模块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及教学要求1、基本素质与基础模块1.德育(164学时)(1)职业

4、生涯规划(32课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

5、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2)职业道德与法律(32课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到的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礼节礼仪蕴含得到的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了解利益的基本要求,礼节礼仪的意义。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利益的人。(3)哲学与人生(32课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6、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如做人的教育。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学人生发展重要问题能力。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路,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法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辨证唯物轮的基本观点。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4)经济政治与社会(32课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

7、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了解有关商品叫喊、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

8、税的观念。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涉及家庭理财方案。(5)心理健康教育(36课时)该课程是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要成为高等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除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心理健康素质至关重要。本书是以排除中职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为目的,对学习心理、自我心理、交往心理进行有效指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咨询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就业礼仪指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到社会人才市场上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

9、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语文(69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3.数学(69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解析几何、

10、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4英语(69课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每个教学单元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由“综合英语”向“听”、“说”、“读”、“写”等交际技能和词汇、语法等语言项目辐射。交际技能是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既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交际技能的培养。每个教学单元均包括“导入”、“听说”、“单元任务”、“读写”“语言运用”“自我评价”6个模块

11、,分别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性训练,可由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环境自由搭配,灵活使用。通过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打好基础。5.体育与健康 (138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 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6.计算机应用基础(96学时:理论32课时、实践64课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

12、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7.阅览(69学时)通过阅览使学生掌握一些课外知识。8.物理(69学时:理论52课时、实践16课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一般计算和应用、分析方法,主要学习力 物体的平衡、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 动量、振动和波、分子运动论 热和功、物质的性质、电场、直流

13、电路、磁场 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光、原子和原子核等内容,为继续学习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打好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 专业基础模块 本模块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加工、电工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本模块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本专业较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懂得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机械制图(136课时:理论68课时、实践68课时)掌握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掌握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理解零件图、装配图的画法,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国

14、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能够独立阅读和绘制四大类零件图。2机械加工(钳工工艺)(54课时:理论22课时、实践32课时)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是一个以实训为主的专业课程,其中包括钳工划线、锉锯销、打孔、攻丝、套扣、装配、钻头的刃磨等七个实训教学。钳工是一门技能课程,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上课时以实训指导为主,穿插讲解理论,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钳工划线要求学生的数学知识到位,所以必须先进行枯燥的划线联系。掌握锯销、锉销的工具握法和站立姿势。钻孔、套扣、攻丝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用到了一些机械设备,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以企业需求为依

15、据,以学生就业为向导。通过本学期的实训学生可以自己独立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钳工作业。3.电工基础(64课时:理论26课时、实践38课时)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家用电器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应用电路、电磁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电容器、磁路与电磁感应、变压器的基本知识;周期性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分析等。掌握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串、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谐振频率、谐振特征及其应用,理解电流谐振曲线、电压谐振曲线、选择性和同频带的概念。了解电容器、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的基本知识。了解周期器性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中过度过程的基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掌握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有关 定律,培养实验技能。4.CAD计算机辅助设计(72课时:理论36课时、实践36课时)本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材,教材简明易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介绍了CAD2006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