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5990201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教学教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介绍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教授)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 10 年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与不足 (一)体育课程性质得到正确的理解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为什么说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性质呢?因为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历史证明,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制订的标准或者大纲( 2000 年改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这个问题上,虽然表述上有所不同,有一定的侧重点,但是有几个方面是没有变化的,而这

2、几个不变的基本点却说明了课程的性质。 第一个基本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第二个基本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要进行身体的练习;第三个基本点是必须学习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第四个基本点就是在体育课程教学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不同时代发展的特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它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变化。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这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几个不变的基本点。它反映了课程的一些基

3、本性质。因此这次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增加了“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这样一句话。“身体练习为手段,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发展体能和增进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体现了课程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二)广大体育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方面发生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观念决定着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就会有什

4、么样的教学行为。十年以来,广大教师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践行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当中,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断探索,在教学观念上,确实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 1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2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4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5教学评价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三)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实践、创新的优秀教师,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实验成果 1课程研究 十年课改,老师围绕着课程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包括对国家课程的思考实践、建议、完善,也包括对地方课程的研究、思考、实践。 2校本教材研究 根据国家规定基本标准,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体

5、的教材内容,各个学校都认真对校本教材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十年以来,围绕着课程标准在教学方面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召开了四次全国性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国家层面对教学的研究没有停止过。地方对教学的研究同样没有停止过,做了多种多样非常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具体到各个学校,老师们围绕着课程标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教学评价等和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这种研究,从开始执行课程标准的肤浅认识,到现在已经发展到逐步深入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与平时的体育教学中。 4评价研究 课程标准的评价思想理念是比较先进的。但

6、是十年课程改革我们发现,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方法,评价的可操作性,比较复杂。因此围绕着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结合我们学校班额比较大,教师负担比较重的这种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评价、学习评价、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对推动课程评价的建设,推动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十年课改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5资源开发 在欠发达地区、乡村,特别是在一些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实践。因为总体上来看,课程资源,它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时间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十分丰富。所以在资源开发这个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仍显不足。

7、因此,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学校体育的硬件建设,使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备,达到国家的基本标准。为了贯彻教学规划纲要,今后的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资源开发方面,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因为它们是今后发展的基础。 (四)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1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2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 3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4体育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得到初步体现。 这些主要成绩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艰苦探索、认真实践的结果,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它证明了: 第一,课程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设计最终要

8、来源于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的实施。 第二,把普通教师推向顶层,提出“棋盘与棋手”理论,脱离了教师的实际与可能。 第三,国家、地方、学校、教师目标一致,各司其职,都要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 (五)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课程目标体系初步建立,但内容不具体、评价可操作性不强。 ( 2 )课程开始阶段推进过程过快,缺乏边推进、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 ( 3 )课程批评和课程构建没有形成有效对话、交流、互相理解、获得支持的局面。 ( 4 )体育课教学质量缺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 ( 5 )受城乡二元化的影响

9、,农村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 2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关于课程目标的问题。 ( 1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握不够,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可能会流于形式。 ( 2 )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 3 )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 ( 4 )目标过多,把四个方面的目标统统搬到一堂课上。 ( 5 )在目标的书写表述上也不够规范。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方面存在的困惑。 第二,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主要表现: ( 1 )偏重选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 ( 2 )对运动技能的教学缺少必要的指导; ( 3 )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偏少

10、; ( 4 )对学习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 ( 5 )体育课运动负荷普遍较低。 第三,在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解不够深入,比较关注外在的形式,对实际 效果重视不够。 第四,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对各种资源的整合重视不够,对已有资源的有效运用不够充分,有的课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第五,受应试教育和安全事故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不受重视,有的运动项目不敢教学,导致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普遍下降。 课程改革实践使我们明确了一些道理:课程改革 10 年,大家充分肯定课改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是全面摒

11、弃过去,重新再来?是把国外先进的理论、方法采取拿来主义,还是结合本国实际加以吸收改造?学校体育的优良传统到底要不要继承,继承什么?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经过 10 年的探讨逐渐产生了以下共识: 1课程改革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站在时代发展的起点上,站在中国国情实际的基础上,用更宽广的国际视野,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继承发展、开拓创新; 2课程改革要克服片面性,避免走 Z 字路,避免折腾,少走弯路; 3继承、改革、创新、发展是课程、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4建立边推进、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是课程走向科学化的有效路径; 5建立有效对话、交流

12、、互相理解、获得支持的局面是课程发展的必要条件; 6加强体育课程设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是保障课程科学、可行的基础; 7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是新时期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 二、 2011 年版课标的十大变化及背景分析 (一)正确解说体育课程性质 2011 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三个为主”:体育 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参考:课标实验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

13、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背景分析: 1对体育课程本质特征的讨论。体育课程性质,应该是具有体育的性质,具有锻炼的价值,具有学习运动技术的学科目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得出的对课程性质的描述。 2对轻视运动技能思潮的批评。我们对过去有轻视运动技能培养,轻视运动技术教学这样的思潮,进行了批评,也进行了纠正。 3体育与健康关系认识的深化。过去在这方面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人说体育与健康,就是体育 + 健康,把体育和健康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就是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这个理解是很浅显的。 4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和巩固。这个观念,现已成为

14、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的终生体育来服务。 不足与遗憾: 1学习内容应更加明确为“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术和身体锻炼方法”为宜。 2目标应更加明确为“通过增强身体素质和体能增进学生健康”为宜。 (二)删除“内容标准”用语,改用“课程内容” 背景: 由于“课程标准”文件性质改变,“内容标准”使内容与目标相混淆,客观造成目标数量的急剧扩大,以至于对体育教学实践指导作用弱化,所以课标对此进行了更改。 不足与遗憾: 1“课程内容”的表述与一般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许多表述介于“目标”和“要求”之间。 建议:明显能看出内容的(如运动技术、身体健康和健康教育部分)按

15、照内容来理解,看不出内容的按“相关内容实施的要求”来理解。 例:水平一的“参与学习与锻炼” 学习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可以理解为对学生要有“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等体育认识及激励性调动性的教学内容,要有检查学生出勤的课堂常规。 (三)梳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更加突出课程核心价值 运动参与的目标: 1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运动技能的目标: 1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身体健康的目标: 1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1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 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4 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背景: 对非体育的,不太好完成的,或者是完成起来有困难的目标进行了删除,然后对不明确的,似是而非的的目标进行了清洗。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工作,使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比过去清晰得多。 (四)加强三级课程层次性管理,促进国、地、学各司其职 背景: 1“实验版课程标准”指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