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docx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35988005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文章摘要:乡两级政府的教育职责.科学制定了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农安县关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农安县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和 (2013年5月12日) 农安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农安县委、县政府,向督导检查组莅临我县进行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县评估验收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给予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幅员540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3个省

2、级园区,377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是全省人口超百万的3个县份之一.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1所,在职教工12897人,在校学生104355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学校340所,在校学生73486人,专任教师9614人.初中46所,在校学生21106人,专任教师3658人;小学294所,在校学生52380人,专任教师5956人. 农安县历届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坚持“全域视角、政府主导、倾斜短板、提速增效”的原则,实施县城、乡镇和村级三个层面的一元化配置,形成了城乡村教育规划的“全县覆盖”、教育资源的“全县统筹”、管理体制的“全县统一”和教育

3、成果的“全县共享”格局.特别是在履行政府职责、建立保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采取超常措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保教育均衡、让人民满意”的希望之路. 一、切实履行政府教育职责,实施目标管理,高站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1、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教育职责.科学制定了农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农安县关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农安县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纳入日程,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成立了以县长

4、为组长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研究解决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了政府及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每年签订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各级党政领导抓教育工作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加情况、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逐条量化、逐项考核、逐级问责. 2、依法保障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制定了农安县地方教育费附加统筹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强化了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的统筹力度,经费投入向经济欠发达乡镇、农村偏远学校倾斜.一

5、是执行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0-2012年,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分别为8.3%、1.4%、0.77%;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增长38.1%、24.7%、59.8%,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增长46.1%、19.1%、35.4%;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增长3%、32.1%、14.2%,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增长40.3%、10.9%、13.9%.二是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安排足额落实到位,没有挪用、截留和挤占.近几年,由于布局调整和校车覆盖,一些村小成了“麻雀”学校,个别村小不足50人,学校保运转经费和取暖费出现很大缺口.如果对这些学校置之不理,就会有损政府形象,就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及时召

6、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加大农村薄弱学校资金倾斜力度,村小不足100人的,按照100人标准拨付,保证了村小和初中分校的正常运转.三是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和拨付.三年来,我县共征收教育费附加4788万元,截至目前已使用3091万元.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收益计提教育资金6047万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64428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每年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教育经费的预算、决算情况,接受人大监督. 二、建立农村教育倾斜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高标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1、建立农村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我县教育人多面广,作为县一级政府,在推进教育均衡上,首先就是解决学校办学条件均衡,保证师生工作学

7、习环境的安全.由县政府牵头,教育、财政、公安、工商、审计等六个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历时3个月,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全面摸底和逐一排查,共统计有危房学校83所、不安全校舍学校106所.县政府制定了农安县不达标校舍建设改造三年规划,用三年时间,彻底改善中小学校舍条件,投入6.1亿元,为50所乡镇中小学新建标准化楼房20.4万平方米,为10所学校改造加固楼房7.6万平方米;为58所村小新建标准化砖瓦结构用房9.8万平方米,为30所村小改造加固校舍1.6万平方米.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达标率为98%,中心中小学楼房化率由2009年的29%提高到76%,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2、全面实施农村校园

8、附属设施达标建设.面对一些学校附属设施的空缺,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实行倾斜政策,划拨专款,用三年时间全力实施校园附属设施达标建设工程.投资605.3万元,为各学校新建、改建围墙、校门、旗杆旗座、领操台和自行车棚,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附属设施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促进了学校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相得益彰,学校成为学生最安全、家长最放心、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 3、建立内部装备均衡配备机制.2010年以前,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卫生室等内部设施缺口很大,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县政府大力实施城乡村“一元化”配置,三年累计投入1.1亿元,其中2010年

9、投入0.2亿元,2011年投入0.4亿元,2012年投入0.5亿元,使中小学微机装备率和音体美器材配备率均达到97%,初中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率、中小学图书室建室和卫生室装备率、规模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建室率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内部装备实现了达标建设的历史跨越,农村孩子享受着与县城学校同样的教育资源. 4、建立师资队伍均衡配置长效机制.近年来,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比较突出,县政府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三年共补充招聘教师465人,全部分配到乡村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从今年开始,每年持续补充教师200人,五年后,将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专业对口、配置均衡的优质

10、师资队伍.同步建立教师培养提高机制,启动实施新一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向村小和初中分校教师倾斜,实行一培一考和滚动、过关式培训,每年培训教师达31568人次,其中学科主题培训19880人,单元过关培训7663人,专业技能培训4025人,彻底改善了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低的状况.大力推行教师交流机制,实施“四一一”工程,即每年选派40名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政府负责解决交通费和午餐费,每月补助600元;每年选派农村学校100名教师,分批到名校代培,学习优质校的办学经验;每年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送课送教,把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送给农村教师.师资队伍均衡化程度逐年提高,拥有国家级学科实验教师1

11、8名,省级骨干教师48名,市级骨干教师83名,县级学科骨干教师1250名;评选出专家型教师30名、明星教师120名、学科“十佳”教师220名.农村骨干教师占比达到70%以上,彻底消除了农村学校无高级教师、无学科带头人、无青年骨干的“三无”现象.县政府每年表彰的优秀教师和贫困补助名额,都向乡镇尤其是村小教师倾斜,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 三、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创新管理策略,高效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1、实行片区推进机制.从2010年起,以302国道为线,按照方位,把乡镇60所和县城10所中小学划分为四片八区,东南片区17所,西南片区19所,西北片区15所、东北片区19所.每个片区都建

12、立了领导组织,设区长、副区长及片区推进办公室,有完善的章程、区徽和管理体系.坚持“龙头牵动、城乡互动、项目驱动、整体推动”的原则,每个片区都至少有一所县城中小学,以“捆绑”合作的模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和完善教育体系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内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形成了“优质带动薄弱、后进学习先进”的合作均衡共享的良好局面.片区内成员校以实际问题为主题,采取“项目驱动、课题带动”的策略,在四个领域进行交流共享:一是发挥整合共享功能,实现设施优势互补,资源共用,2010年以来,片区成员校之间物质援助价值达60万元,固定设备流动使用率大幅提高;二是发挥协作合作功能,推进教

13、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每个片区每学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集中开展项目活动2次以上,三年来,共进行集中研讨交流100次,开展科研课题联手攻关30项,构建学科教学模式21个;三是发挥交流互助功能,促进干部教师沟通学习,共同提高,共开展校长主题论坛99次,完成徒弟汇报课1128节,师傅指导课2016节,面对面指导2132次,网络交流约17000小时;四是发挥展示激励功能,促进研究成果优势拓展,三年共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区域内集体会课、教学反思和教学会诊活动189次,网络研培总计20个主题3932学时,解决了18个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实际问题.区域推进运行两年来,彰显了极强的活力,真正缩小了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促

14、进了学校同步提升,均衡发展.去年10月9日,省督导团在我县质量万里行检查中,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全面推行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管理.我县村小占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承载着全县31%的教育任务,我们坚持“全域视角”,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职能,实行捆绑式一体化管理,将管理直接延伸至教育的最基层,构建起城乡协调、步调一致的立体化管理体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行常规管理、业务指导、课程计划、质量监测和检查评估的“五统一”;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实现“三制三课”、听评课、校本小课题研究和网络教研等活动的“四同步”;在队伍管理上,实行全乡教师一体化配备,做到培训要求、考评标准和师德规范的“三一致”;在校园文

15、化建设、硬件资源配置、学生文明礼仪等方面,实行规划和管理的“两统筹”,促进乡村教育协调发展. 3、实行电脑派位阳光分班.从2011年开始,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的新生,全部实行电脑派位、阳光分班,全程公开分班过程,严密每个程序,县人大、县纪检等部门及广大群众现场全程监督,连续两年,所有班额均实现了小学45人以内、中学50人以内的班额标准,一、二年级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班额,实现了有效控制大额班的历史性突破.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凡是扰乱招生秩序、突破班额规定的学校,校长自动提出辞职申请,坚决维护教育公平. 四、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提升学校内涵,高品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1、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国家、地方、学校有机结合的三级课程体系,采取走教式、兼课、上大课、复式课、利用顶岗实习大学生等做法,缓解了农村学校执行课程计划的压力,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文化品牌.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广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关注村小课堂教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保证异地同频,效率均等. 3、深化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明确四大方面的具体评价要素,细化15项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经常性、终结性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教育质量逐级报告制度,确保整体质量持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