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5979992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培训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复学新冠肺炎防控 知识培训,2020.4.17,新冠肺炎病毒的简介,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 “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2.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可杀死病毒。 3、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轻型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 致死率低于SARS,高于一般季节性流感。,新冠肺炎的流行病知识,传播源:患者、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

2、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中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还应注意粪便和尿液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和接触传播。 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复学条件,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 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 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制定“两案九制度”,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两案九制度”: “两案”:新冠肺炎防控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九制度”: 人员排查制度,联防联控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

3、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新冠肺炎防控制度内容(1),1. 人员排查制度:学校有对所有师生进行排查记录(涉境外、湖北、武汉人员、与武汉人员密接者、本地以外人员活动轨迹、发热等)。 2. 师生晨午晚检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相关人员熟悉发现问题后的处置流程,建有台账,台账必须明确检测人、检测时间、检测结果、是否有异常包括发烧、咳嗽等内容。 3.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学校底数清楚、有台帐,记录详实(学生姓名、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各年级、班级设立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和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熟知报送途径、流

4、程;有每日报告和“零报告”记录。 5. 就餐制度:有领导小组和管理人员、就餐制度和就餐流程,采用套(送、取)餐制,在食堂就餐时单面同向间隔1米就坐。由食堂管理人员或由班主任带学生送(取)餐到教室就餐时按上课时就座;餐前、餐后按 “七步洗手法”或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新冠肺炎防控制度内容(2),6.联防联控制度:制定复学专班成员单位和包联医院、派出所的职责,对接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7.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发热等症状师生确诊或排除新冠肺炎后返校时查验。复学证明由乡镇以上卫生健康机构开具。 8.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一校一策”制定。 另外:还要制

5、定错峰返校、上下课、课间活动等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错峰上下学、课间活动时间、行走路线,有时间表、路线图;有交通管理部门有关保障措施;校门口交通秩序井然。,预案基本内容,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等; 3、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 4、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校园秩序等; 5、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科技支撑等; 6、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

6、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 7、附则,包括名词术语和预案解释等; 8、附件,包括工作流程图、相关单位通信录、应急资源情况一览表、标准化格式文本等。,制定预案、方案,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1.完善组织领导:学校落实校长(法人)/党委书记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疫情报告人。成员包括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校医、班主任等相关人员。 2.落实责任分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强化联防联控:有复学专班成员单位和包联医院、派出所的对接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4.内容要全面:开学前、开学后的工作流程,制度要具体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人员

7、排查制度、师生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因病追查登记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就餐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制定预案、方案,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1.完善组织领导:学校落实校长(法人)/党委书记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疫情报告人。成员包括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校医、班主任等相关人员。 2.落实责任分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内容要全面:开学前、开学后的工作流程,制度要具体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人员排查制度、师生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因病追查登记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就餐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

8、度、通风消毒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校疫情联防联控网络结构图,开学前重点做好的准备工作 (开展健康监测),各校继续做好师生员工身体状况的排查,并结合前期排查情况建立健全师生员工假期出行和健康检测机制,全覆盖、无遗漏摸清重点人群底数,为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建档立卡,一人一表,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师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情况。,严控进校人员管理,确保做到“六个一律”:即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校;校外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返校;任何人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

9、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对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确需进入校园的校外人员和车辆,必须经学校批准并进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检测体温)后方可进入。,设立临时隔离点,学校要有独立的、通风的隔离室(按每500人设置一个房间,每增500人增加一个房间),设施设备齐全(体温计、医用口罩、医废桶、医用防护服、快速手消、装有有效消毒液的器皿等)。 用于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隔离区域设置在远离教学、生活区,相对独立和安全的场所。,防护物资储备,各校从实战出发,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物资储备,配备足量的物资配备,包括洗手液、肥皂、手消毒剂、口罩、手套、75%酒精、消毒剂、体温

10、计、呕吐包、紫外线消毒灯、红外体温测量仪、医用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等防控物资的储备。,重点场所管理-食堂,食堂采购人员、送货人员和查验人员在工作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 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和晨、午检制度。 从业人员工作时必须带口罩、手套、经体温检测合格方能上岗。 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控管理,尤其督促落实送餐到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 强化学校食堂采购、加工监管,严格落实定点采购和索证索票制度,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食材。 所有学生必须佩戴口罩,拉开1米安全距离排队,按秩序买饭。采取延时、错时和分年级、分班用餐或分班到食堂取餐,提倡学生自带餐具回

11、宿舍或教室用餐,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就餐时的人员密度,避免交叉感染。 清洗消毒餐具、用具登记; 每餐次每类食品冷藏的留样量不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做好留样管理,重点场所管理-宿舍、教室,1.宿舍:封闭式管理,严禁外人进入学生宿 舍,宿舍必须保证人均面积大于3平米,最大 限度减少交叉感染,体温检测,身份验证, 宿舍之间禁止串访,卫生整洁,通风良好。 2.教室:室内环境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教 室外有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筒。按省教育厅规 定的学生数上课。,强化宣传培训,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工作制度、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各地、各学校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LED显示屏、

12、健康提示牌、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促进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加强疫情防控的正面宣传,引导师生充分了解疫情,科学防护,不外出、不聚集、不轻视、不恐慌。,如何预防新冠肺炎,1、佩戴口罩 2、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勤洗手 3、保持社交距离,不聚会,不聚餐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4、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5、饮食均衡,心态良好,正确佩戴口罩,1、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 2、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3、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避免手

13、接触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4、分清内外面,颜色深的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正确佩戴口罩,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建议不戴口罩。 如果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佩戴N95等医用防护口罩。 注意:校园内所有人员(包括服务人员)佩戴医用口罩。,口罩使用注意事项,口罩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

14、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各种对口罩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口罩摘脱和处理方法,1、脱口罩时避免接触口罩的外侧,用手抓着系带摘下。不建议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丢弃,这样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普通人群戴过的口罩摘下后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收集后用500mg/L8.4消毒盛装容器。 3.如本人为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换口罩后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按医疗废弃物处理,用1000 mg/L的8.

15、4喷雾消毒包装袋容器,然后打包。 4、摘除口罩后彻底洗手!,常见医用外科口罩的鉴别,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YY0469-201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YY/T0969-201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标准GB19083-2010、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标准GB190822009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与医用防护口罩均有防水性与颗粒过滤效率两方面性能的要求,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则没有要求; 其次,医用外科口罩的防水性能要高于医用防护口罩; 再次,医用防护口罩的颗粒过滤效率性能要高于医用外科 口罩。,学校预防性消毒原则,根据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卫办监督函202014

16、7号 消毒“七不宜”: 不宜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 不宜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不宜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进行消毒; 不宜对水塘、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粉)进行消毒; 不得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不宜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 不宜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大于1000mg/L)做预防性消毒。,醇类消毒剂,乙醇消毒剂:含量为75%(v/v) 1.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2.使用方法 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min。 较小物体表面消毒: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 3.注意事项 如单一使用乙醇进行手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 易燃,远离火源。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含氯消毒剂,1.有效成分:漂白粉20%,84消毒液常见浓度5%。 2.应用范围: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 等的消毒。 还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