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970711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

2、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

3、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勤学问以干禄 干:求取B. 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 道:引导C. 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杜:关闭D. 率以正道 率:直率 2.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刘赞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贫寒,从小穿粗布衣服,吃很简单的饭食这样的生活激励刘赞努力

4、学习,走上仕途后不断升迁。B. 刘赞品行端正看不惯秦王的骄纵,刘赞刚得知为秦王傅,就哭泣着说:“祸将至矣!”这惹怒了秦王。于是秦王不愿见他,每月仅让他来王府一次。C. 秦王败死后,冯道认为任赞与秦王的关系一向非常好,应判重罪;而刘赞为人正直,且不与谋,秦王败死之事与刘赞无关,应减刑。D. 朱弘昭认为如果秦王阴谋得逞,应当会任用刘赞。按照法律,秦王是首犯,而刘赞作为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经很幸运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译文:(2)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译文: (3)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

5、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译文: 刘赞,魏州人氏。父亲刘玭是县令,刘赞开始读书时,穿的是青布衣衫,每次吃饭时刘玭自己吃肉,而另外让刘赞在床下吃蔬菜,刘玭对刘赞说:“肉,是皇上给的俸禄,你如果想吃,就勤奋学习挣得俸禄,我吃的肉不是你能吃的。”因此刘赞更加努力学习,考中进士,成为罗绍(地名)德高望重的判官,去为租庸出使赵岩当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当过判官。唐明宗年,多次迁升官职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邢部侍郎。他做官严守法度,有权有势的人也不能够从他这里谋求好处。 当时,秦王从荣拥兵自重,有很多过失,有人说应该请一位师傅来辅佐他。大臣们害怕秦王,不敢替他决定他的事,因此请秦王自己选择。秦王就请来了

6、刘赞,授予他秘书监的官职,做秦王的师傅。刘赞哭着说:“祸患将要来了。” 秦王请来的王府元帅等官十几人,都是些轻浮阴险狡诈的人,每天都对秦王阿谀奉承来使秦王高兴,只有刘赞从容进谏,用正确的道理坦率地奉劝秦王。秦王曾经让宾客在座位上做文章,刘赞认为自己是师傅,耻于和这些小人物为伍,虽然勉强写了文章,但却露出不高兴的表情。秦王有些讨厌他。后来告诉左右的的人刘赞来时不要通报。刘赞也就不去了,只是每月一日到秦王府上,回到家里就闭门不出,谢绝人事往来。不久秦王果然兵败而死,大臣们商议秦王属下的官员哪些应该收监受罚,冯道说:“任赞和秦王向来不和,在职不过一月,詹事王居敏和刘赞都因为正直而被秦王厌恶,河南府判

7、官司徒诩告病在家很久了,(这些人)都应当没有参与秦王所谋划的事。而谘议参军高辇和秦王关系很好,他按法应当判处死刑。其他人可以依次按实际情况判刑。”朱弘昭说:“大家不知道秦王的意图,假使秦王进了国都(当了国君),会怎样对待刘赞这些人呢?我辈还有家室族人吗!况且法律分首犯和从犯,如今秦王夫妇儿女都死了,而只杀刘赞等人自身一人算是他们的幸运了!”冯道等人都阻拦这样做,冯赟也力争说不能杀他们,于是刘赞等免于死罪。于是判处了高辇死刑,而刘赞等十七人都被长期流放。最初,刘赞听说秦王兵败,就穿上白衣骑着驴等待判刑,有人告诉他只是被免了官,刘赞说:“哪有天子的后代被杀,而官僚却只是被免官的道理?我不死算是幸运

8、了啊!”不久刘赞被流放到岚州做百姓。清泰二年,皇上下诏让他回故乡,走到石会关,病死了。 二、宋史李沆传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转著作郎。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

9、仲舒不足与共事。轻锐之党无不称快,沆不喜也,因用他人副仲舒,罢致尧。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10、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

11、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堂前药阑坏,妻戒守舍者勿葺以试沆,沆朝夕见之,经月终不言。妻以语沆,沆曰:“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

12、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有忧勤,足以警戒 少:年少B. 巢林一枝巢:筑巢。 C. 身食厚禄,时有横赐。横:出乎意料的D. 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 趣:同“驱”。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李沆有“先识之远”的一项是此儿异日必至公辅。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13、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李文靖真圣人也。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A.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治皇帝渐渐生出奢侈心,李沆经常拿过去的一些旱涝灾害以及盗窃案件对社会的,劝说皇帝要提高警惕。B.李沆接待宾客时说话少并非他不善交流,他认为违背自己的意愿而乱说的谈话会使自己受到笼络人心的诟病。这表现了他的谨慎。 C.有人认为李沆的居第大小与他的官职不相称,李沆也承认,但他却感到满足,认为从传给子孙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居住条件已经好多了。 D.王旦因为公务过于繁忙而盼望清静太平,而李沆则认为天下过于安定对朝廷未必是好事。13.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3分) 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3分) 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4分) 三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征并州叛胡。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与安原降东部高车于已尼陂。又与刘洁屯五原河北,以备叛民。拜安西将

15、军,从征赫连定。驾至平凉,次于泾南。遣弼与侍中张黎击平凉。赫连定自安定率步骑二万来救,与弼等相遇。弼伪退以诱之。世祖使高车敕勒驰击定,斩首数千级。弼乘胜取安定。 恭宗总摄万几,徵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参政事。诏以弼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赐帛千匹、绵千斤。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世祖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丐百姓。弼曰:“为臣而逞其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世祖遣使者召之。及至,世祖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