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5970455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不可求,从(顺从)吾所好(ho)。B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疏食饮水,曲肱(n)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视思明事思敬(恭敬),疑思问,忿(fn)思难(nn,难以控制),见得思义。D闻义不能徙(x,迁移,改变),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忧虑,担心)也。答案C解析“敬”,谨慎。“难”,读nn,祸患、后患。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若臧武仲之知B闻义不能徙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富而可求也答案B解析A项,“知”通“智”。C项,“要”通“约”。D项,“而”通“如”。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

2、活用的一项是()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B饭疏食饮水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D无適也,无莫也答案B解析“饭”,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饭”,可译为“吃”。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之:代词,它。A项,而:如果/连词,并且。B项,以:介词,把/介词,用。C项,其:代词,他/代词,自己的。5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见义不为,无勇也B文之以礼乐C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D异乎三子者之撰答案A解析A项,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6名句填空。(1)夫子时然后言,_;_,人不厌其笑;_,_。(2)今之成人者何必然?_,_,_

3、,亦可以为成人矣!答案(1)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二、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10题。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B颠沛必于是颠沛:受磨难、挫折。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成名:树立名声,得名于世。D子路问成人成人:成年人。答案D解析D项,成人:古义指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指人发育成熟或成年的人。A、B、C三项古今同义。8下列各句省略内容的补充,不正确

5、的一项是()A富而可(以义)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B以(之)告者过也!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处也。D(臧武仲、公绰、卞庄子、冉求)亦可以为成人矣!答案D解析省略的应为“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又“文之以礼乐”者。9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B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念信仰,即便物质生活条件是恶劣的,可是在精神上他一样是充实的、快乐的。C乐道而安贫,鄙视富贵功名,是孔子一贯的追求。D孔子认为,真正完美无缺的

6、人不仅要具备“智”“不欲”“勇”“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以礼乐”来修饰自己,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答案B解析A项,“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错。C项,“鄙视富贵功名”错。D项,“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错。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译文:_ _(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_ _(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_ _答案(1)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都想要的;不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得到它,君子不能接受。(2)君子没有一顿饭的工夫能离开仁德,在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在颠

7、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3)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取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见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女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

8、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口服之。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选自孔子家语)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厄于陈蔡厄:穷困,灾难B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赍:携带 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说:陈述,解说D其未得也,患弗得

9、之患:担忧,忧虑答案C解析“说”通“悦”。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其:代词,他/代词,修行。B项,然:动词,表示应答时肯定对方,是的/代词,这样。C项,以:介词,把/连词,因此。13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黏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B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C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作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D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作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

10、颜回更加敬佩。答案B解析B项,“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错,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14翻译下面的句子。(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译文:_ _(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译文:_ _(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译文:_ _答案(1)颜回、仲由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片黑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把黏着灰尘的米粒取出来吃了。(2)我相信颜回为仁很久了,即使你有这样的说法,我也不会怀疑他,这样或许一定另有缘故吧?(3)君子的修行啊,在没能做到的时候,欣喜满足于大道之意;在做到之后啊,又欣喜满

11、足于实践着大道。所以终生都能喜悦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参考译文】孔子受厄于陈蔡边境,跟从的学生都七天没吃的了。子贡用带着的钱,偷偷出围,从当地人那儿买了一石米回来,颜回、仲由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片黑灰尘掉进饭中,颜回取来吃了它。子贡从天井中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饿得偷吃了。进去问孔子说:“仁人廉士,穷困会改节吗?”孔子说:“改节还称什么仁义呢?”子贡说:“像颜回,他不会改节吗?”子说:“当然。”子贡把刚看见的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为仁很久了,即使你有这样的说法,也不会怀疑他。也许一定有缘故吧;你别张扬,我将问问他。”叫来颜回说:“昨晚我梦见先人了,也许他们要保佑我吗?你饭做得怎

12、么样了?拿来我先祭祀一下。”颜回回答说:“刚才有片黑灰尘掉进饭中,想放着不管就不干净,想丢弃它又可惜,我就吃了它,(已经吃过的食物)不能用来祭祀了。”孔子说:“那好,我也要吃饭了。”颜回出去拿饭了,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吾相信颜回,不止是今日了。”同学们因为这个更佩服颜回。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没有啊。君子的修行啊,在没有能做到的时候,欣喜满足于大道之意;在做到之后啊,又欣喜满足于实践着大道,所以终生都能喜悦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小人就不这样,在没有能做到的时候,害怕做不到;做到了之后呢,又害怕会失掉它。所以啊,只有终生的忧虑愁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啊。”三、文化经典专栏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15、16题。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注】达:通达,显达。闻:有名望。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15子张与孔子对“达”的看法有何区别?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