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968700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三相电热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第1章 三相电热器控制工艺分析01.1电热器的发展11.2 硬件选择11.3 PLC接线图11.3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21.4 系统接线图设计3第2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32.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42.2控制程序设计思路4第3章 PLC监控系统软件设计73.1 PLC与上位监控软件通讯73.2 上位监控系统组态设计7第4章 PLC梯形图9结论与体会9结论与体会10参考文献11附录12第1章 三相电热器控制工艺分析1.1电热器的发展电加热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自从发现电源通过导线可以发生热效应之后,世界上就许多发明家从事于各种电热电器的研究与制造。电热的发展及普及应用也与其它行业一

2、样,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从先进的国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国;从城市逐步发展到农村;由集体使用发展到家庭、再到个人;产品由低档发展到高档。十九世纪处于萌芽阶段的电热电器大都是拙劣的,最早出现是用于生活的电热电器,1893年电慰斗的雏型首在美国出现并使用,接着到1909年出现电灶的使用,那是在炉灶中放置电加热器,也就是说加热从柴禾转移到电气,即从电能转变为热能。但是真正电热电器工业的急速发展,却是在用作电热元件的镍铬合金的发明之后。1910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用镍铬合金电热丝制作的电慰斗,这就从根本上改善了电慰斗结构,使用慰斗迅速得到普及。到1925年在日本出现在锅中安装电热元件的产品,成为现代电饭锅的

3、原形。在这阶段工业上也出现实验室用电炉,熔胶炉、暖气器等电热产品。1910年至1925年是电热电器历史上的大发展阶段,在家庭和工业方面,电热电器各种品种的出现和普及应用都得到了急速的发展,而尤以家庭方面为甚。所以镍铬合金的发明是奠定了电热电器工业发展的基础。电加热器是一种消耗电能转换为热能,来对需加热物料进行加热。在工作中低温流体介质通过管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其输入口,沿着电加热容器内部特定换热流道,运用流体热力学原理设计的路径,带走电热元件工作中所产生的高温热能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升高,电加热器出口得到工艺要求的高温介质。电加热器内部控制系统依据输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信号自动调节电加热器输出功率,

4、使输出口的介质温度均匀;当发热元件超温时,发热元件的独立的过热保护装置立即切断加热电源,避免加热物料超温引起结焦、变质、碳化,严重时导致发热元件烧坏,有效延长电加热器使用寿命。三相电的最大用途是驱动电热器。1.2 硬件选择PLC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缩写为I/O,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扩展接口等)、外部设备编程器及电源模块组成。PLC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通过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连接,外部则根据实际控制对象配置相应设备与控制装置构成PLC控制系统。1.3 PLC接线图编辑器存储器系统程序用户程序数据电源I/O扩展读口I/O扩展单元外部设备接

5、口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图1-1.PLC基本组成1.3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输入点输出点COS=X0BZ=Y0PB1=X1MC1=Y1PB2=X2MC2=Y2PB3=X3PL1=Y3PB4=X4PL2=Y4PB5=X5PL3=Y5THRY=X6PL4=Y6 图1-2分配表1.4 系统接线图设计COS X0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COS Y0 Y1 Y2 Y3 COS Y4 Y5 Y6 Y7 COS Y8 Y9 Y10 Y11 Y12 Y13 COS Y14 X15 X16 X17LG NP L C图1-

6、3 系统接线图设计第2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2.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图 2-1三相电热器控制流程图2.2控制程序设计思路1.控制电路如下图所示2COS切在1的位置。 (1) 按住PB5,风扇运转MCl、PLl动作,电热器导电MC2、PL2动作,PL4熄灭。 (2) 放开PB5,风扇停止运转,电热器断电PL4动作。 (3) 此时按PBl、PB2、PB4均无作用。3COS切在2的位置。 (1) 按PBl,风扇运转MCl、PLl闪烁,PL4熄灭。5秒后PLl闪烁5次,PLl亮,此时方可按PB2,电热器导电MC2、PL2动作。 (2) 按PB4时电热器断电,15秒后PLl闪烁15次,风扇停止运转,P

7、L4亮。 (3) 此时按PB5没有作用。4热继电器(THRY)动作时,风扇停止运转,电热器断电,PL4亮,BZ响,PL3闪烁ON05s,OFF05s 5热继电器先复位,警报同前BZ响、PL3闪烁,按PB3,Bz停响,PL3熄灭。6先按PB3时,Bz停响,PL3亮;热继电器复位,PL3熄灭。第3章 PLC监控系统软件设计3.1 PLC与上位监控软件通讯上位机是指:人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是PC,屏幕上显示各种信号变化(液压,水位,温度等)。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机,一般是PLC/单位机之类的。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

8、应设备。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一般模拟量),转化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简言之如此,真实情况千差万别不离其宗。上下危机都需要编程,都有专门的开发系统。在概念上,控制者和提供服务这都是上位机,被控制者和被服务者是下位机,也可以理解为主机和从机的关系,但上位机和下位机是可以转换的,两者如何通讯,一般取决于下位机。TCP/IP一般是支持的。但是下位机一般具有更可靠的独有通讯协议,购买下位机时,会带一大堆手册光盘,告诉你如何使用特有协议通讯。里面会举大量例子。一般对编程人员而言一看也就那么回事,使用一些新的API罢了。多语言支持功能模块,一般同时支持数种高级语言为上位机编程。通常上位机和下位机同

9、学可以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可以有RS232的串口通讯或者采用RS485串行通讯,党用计算机和PLC通讯的时候不但可以采用传统的D形式的串行通讯,还可以采用更适合工业控制的双线的PROFIBUS-DP通讯,采用封装好的程序开发工具就可以实现PLC和上位机的通讯。当然可以自己编写驱动类的接口协议控制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3.2 上位监控系统组态设计在使用工控软件中,我们经常提到组态一词,组态英文是“Configuration”,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呢?简单的讲,组态就是用应用软件中提供的工具、方法,完成工程中莫伊具体任务的过程。与硬件声场相对比照,组态与组装类似。如要组装一台电脑,试想提供了各种那个型

10、号的主板、机箱、电源、CPU、显示器、硬盘、光驱等,我们的工作就是用这些部件拼凑成自己需要的电脑。当然软件中的组态要比硬件的组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因为它一般要比应将中的“部件”更多,而且每个“部件”都很灵活,因为软部件都有内部属性,通过改变属性可以改变其规格(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在组态概念出现之前,要实现某一任务,都是通过编写程序(如使用BASIC,C,FORTRAN等)来实现的。编写程序不但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容易犯错误,不能保证工期。组态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过去需要几个月的工作,通过组态几天就可以完成。组态软件是有专业性的。一种组态软件只能适合某种领域的应用。组态的概念

11、最早出现在工业计算机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统)组态,PLC(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组态。人机界面生成软件就叫工控组态软件。其实在其他行业也有组态的概念,人们只是不这么叫而已。如AutoCAD,Photoshop,办公软件(PowerPoint)都存在相似的操作,即用软件提供的工具来形成自己的作品,并以数据万恶间保存作品,而不是执行程序。组态形成的数据只有其制造工具或其他专用工具才能识别。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控制中形成的组态结果是用在使用监控的。组态工具的解释引擎,要根据这些组态结果实时运行。从表面上看,组态工具的运行程序就是执行自己特定的任务。第4章 PLC梯形图结论与体会经过两周的课程

12、设计,我亲身体会到做PLC程序设计的艰辛和努力,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有许多从未遇到的难题,但是我坚持并努力的克服了,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更多知识,这都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习到的宝贵经验,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运用好这种精神,让学习和工作变得更加有乐趣也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新知识。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收集知识寻找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有时一筹莫展,有时无从下手,但是一旦找到了灵感,找到了方法,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只是以前从来没想到而已,所以,字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是这场是换一种方式,用崭新的思维重寻思考下,或许就有了更大的收获。最后,我衷心的感谢老师在百忙中辅

13、导我的课程设计。参考文献1 张伟林.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周美兰.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洪志育.例说PLC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 吕卫阳.PLC工程应用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5 连建华.PLC应用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6 李辉.S7-200PLC编程原理与工程实训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7 吴中俊,黄永红.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

14、0 LDI X0061 ANI X0002 OUT M53 AND X0054 OUT M1025 AND M56 OUT M1017 LD X0018 OR Y0019 ANI X00610 AND X00011 OUT M103 12 LD M10313 ANI M514 ANI T215 OR M10116 OUT Y001 17 LD M10318 ANI Y00219 OUT T1 K5022 OUT M10023 LD T124 OR M225 AND M10326 OUT M227 LD M10328 AND M229 OUT M10430 LD Y00231 OR X00232 ANI M533 ANI M134 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