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60229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管理知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探析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0:05:03摘要: 企业人力资源总和远大于其人力资本的总和。在经营管理者培养各环节中做到培训科学化、配置市场化、评估激励资本化及约束规范化,以实现企业的一般人力资源转化为对企业有更大效用的人力资本,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关键词:人力资本;企业经营管 一、 企业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能

2、力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具体来说,人力资本是指企业中少数具有特殊能力的人,其可凭借自己的特殊能力获取基于所有者权益的报酬。所谓获取基于所有者权益的报酬是指人力资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特殊能力控制企业的一部分股权。因而人力资本只包括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和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经营管理者两类人。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中的所有人,包括一般工人、管理人员和中高层科研人员等。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全体员工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而能为企业获取超值回报,同时又要企业为之承担相应风险的人才可视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从量上说,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总和往往远大于其人力资本的总

3、和。 显然,如何使人力资源转化为对企业有更大效用的人力资本,把企业的一般人力资源培养为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是解决经营管理者资源极端稀缺化问题的关键。 二、 构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机制 1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科学化。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依附于劳动力本身的,并随着劳动者的学习,人力资本不断增值。所以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及长期实践积累而形成的。由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对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1)把好经营管理者培养人选的选拔关。首先,考察人选基本素质。既考察其职业道德、心理健全程度和自我完善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还要考察其神经活动类型是否与经营管理所要求的特征相吻合。其次,考察人选的知识结构和水

4、平。经营管理者既应是本行业有关专业的精通者,还应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及法学等广博的知识。再次,考察人选是否具备战略观念、领导、组织协调、计划决策、知人善任、人际交往、开拓创新、市场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最后,从一线选择具备丰富经验及良好业绩的人选,安排到不同工作岗位经受经营管理实践的锻炼。(2)根据经营管理者的发展规律,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培养。首先基层岗位实践期的培养。毕业生进入企业需3年5年的基层锻炼才能全面地了解市场、生产过程,知识及特长才能与实际相结合,为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其次领导能力积累期的培养。经过基层实践,优秀人员被选拔到基层或中层领导岗位从事5年10年的管理

5、工作以培养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次后备过渡期的培养。选拔中层业绩优秀者到助理或事业部等“准高层次”岗位,逐步掌握最高或次高经营管理层工作的内容、程序,进行3年5年把握全局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最后最佳任职期的培养。按经营管理者成长最佳路线模型计算,晋升到最高领导层的最佳年龄为35岁45岁。经过这条路线成长起来的经营管理者各方面素质能力均与所担负的责任和工作相匹配。(3)建设经营管理者培训系统。首先提高社会和企业对经营管理者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政府设立专门的培训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建成经营管理者培训系统以实行终身教育。再次围绕人力资本开发和能力提升来设置培训课程。高校增设从专科、本科到MBA一条

6、龙的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学习形式都要适合其工作特点,培养脱产学生和在职人员。设立以经营管理者为培养对象的中国企业大学以改善培训投资效益并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乃至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实行经营管理者职业资格制度。经营管理者既要以经营管理为终身职业又要走经营管理专业化的道路,成为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阶层。 2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配置市场化。经营管理者市场作为人力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经营管理者通过竞争取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竞争取得经营管理者的加盟,并经过市场竞争使具有潜在经营管理才能的人变成现实的企业家,通过市场来调节人力资本的供需结构和投向。为此,首先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

7、人力资本市场体系,使经营管理者培养、配置、使用全面市场化;其次培育人力资本市场主体,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中介组织在市场中成长并运行;再次由市场来评价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业绩并决定其收入分配;最后,由于经营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是高风险的,没有可靠的社会保障作为职业支撑,极易出现“权利寻租”,因此我国要在近期以市场原则来构建符合经营管理者特点并具有抗高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新模式。保障项目与经营管理风险高度相关,保障额度取决于经营管理者对社会累积贡献及市场实现价值的高低,保障金存储在相应个人风险保障帐户。建立由企业和经营管理者共同负担的补充养老保险,根据其能力和贡献确定保险标准。 3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评

8、估激励资本化。由于人力资本不能脱离其载体人而独立存在,使得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取决于其载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激励正是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发掘其现实和潜在的能力,完成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因此经营管理者的评估激励可从与其文化层次、能力及业绩相关的职业素质和信度及个人财产来把握。进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将经权威评估的人力资本作为“干股”投入企业,财产额度以企业帐面净资产一定比例作为抵押交给企业。 !由于人力资本以资本形式进入企业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高于其他人,应获得不同于一般劳动力的报酬,这种差别不只体现在数量上更应体现在来源上。由此,应围绕企业目标完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两种

9、战略激励手段。经营管理者的年薪收入由与个人能力、企业规模等相联系的基本工资和经营状况决定的效益工资构成。首先实行效益工资与经营管理效益挂钩。对于效益良好者按一定比例分红,其收入的适当比例(20%50%)以货币形式兑现,其余部分再度折成人力资本“干股”入股。对于经营指标低于目标底线的,按相应比例减扣其个人财产抵押金并重新评估人力资本价值,直至取消对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做到既可增强经营管理者谋求自身保值和增值的内在动力又可防止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其次,年薪制激励的战略性局限在年度内,经营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往往追求短、平、快的投资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由企业出资者同经营管理者商定,在

10、任期内由经营管理者按既定价格获得适当比例本企业的股份,收益延期兑现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使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企业长期绩效结合起来,矫正经营管理短期行为。 激励机制既是经营管理者能力评价的指针,也是企业任免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和薪酬管理等的依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激励机制运用的有效性。尤其年薪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才能使考核做到准确有效。因而对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应由董事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每年度共同进行一次。考核除定性指标外,还应有以净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增值率和员工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等为主要内容的定量指标。同时需运用员工分析系统、平衡计分

11、卡、关键绩效指标等工具将企业目标与业绩评估目标联系在一起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激发经营管理者的公平竞争意识,使外部推动力量转化为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4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约束规范化。只有激励没有约束或约束不力将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本失控,因而企业在制定激励政策的同时必须制定约束机制。 首先,企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缔结的契约是市场运行主体交易的结果,因而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逐步规范经营管理者和企业的市场交易行为,排除超经济市场分割和封锁,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竞争和交易秩序。这样,经营管理者市场交易双方的地位才是对等的。相应地,双方确定关系的契约也应同时载明企业和经营管理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及双方交易

12、的范围、期限和交易兑现的方式及内容,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契约一旦形成任何方面都无权独自更改和毁弃。 其次,从长远来看,要以产权约束为基础、法律约束为主体、市场约束为手段,构建标本兼治、规范有序、力度强劲、效力持久的经营管理者监督机制。以产权约束为基础就是在政企、政资、政事分开的基础上,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明确国家的终极所有权、股东大会的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和人事权、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权等各自的权、责、利边界。以法律约束为主体就是加强并严格执行“游戏规则”,构建法制健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以市场约束为手段就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和证券市

13、场,用前者的竞争、选择、淘汰机制和后者的“用脚投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者的行为。 再次,在近期新旧体制并存、法规不配套的情况下,一方面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企业党组织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资产所有者向企业派财务总监和会计主管,发挥组织、纪检、审计、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新闻媒体和有关中介组织对经营管理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做到内外并重,控制“内部人控制”。 三、 结语 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按照人力资本的规律对其生成、发展、运行机制加以认识,为经营管理者的成长和能力发挥提供良好条件,才能造就大批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以适应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大集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安应民

14、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 2Murphy K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venue r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7) 3Jensen M,Murphy K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incentiv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 !工艺与装备设计的基本要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生产、经济三大观念。质量观念: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药

15、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伪劣药品直接危及用药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药品的质量,而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之后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关心的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能否确保投产后药品的生产质量,诸如洁净室的设置、 据悉,通过推动地方立法或党政制定下发文件,提供机制和法律保障,是各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共同“法宝”。目前,全国有13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23个省(区、市)人大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或“集体合同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

16、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到75以上的目标。 据了解,各级工会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特别是以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破解了工资集体协商中协商主体缺位的难点和科学确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的重点问题,切实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纺织工会以完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为切入点,采取借助工会联合会、行业三方协商机制和行业工会主动寻找协商伙伴,使工资集体协议覆盖了市纺织行业绝大部分企业 相关的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人物流关系的合理安排、适合于洁净室的选进工艺及机器设备的选用等都是首先要考虑的。生产观念: 工艺与装置设计是否利于生产的组织与运行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要又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设计一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