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53588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工程总结)红安县XXXX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_(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安县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来,我局认真贯彻省、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市经信委的强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战略,紧紧围绕争强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红安工业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的新阶段。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2010年元至12月份,全县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86亿元,同比增长48.6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9.6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38.92%;完成利税总额4.58

2、亿元,同比增长 11.7%;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同比增长4.98%;税金1.26亿元,同比增长32.14%;新增规模企业24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99家。工业经济发展保持高速运转的良好态势,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优势产业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矿产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的工业格局。今年来,主导产业食品饮料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现有企业15家,新增2家。元至12月份,实现行业总产值 15.88亿元,同比增长19.94%。行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46.9%。同时,红安雨润汉鹏肉类食品公司于12月8日投产,大别山饮料项目迅速动工,天程板栗项目建设加快,新红星麦面

3、大米技改项目初见成效。这些项目的建设,进一步稳固、壮大了食品饮料产业,凸现了产业优势。优势产业机械制造和矿产建材行业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现有企业23家,实现行业总产值6.38亿元,同比增长44.67%。行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18.84%。矿产建材产业现有企业37家,新增企业5家。实现行业总产值7.39亿元,同比增长114.83%。行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21.82%。这三大产业实现产值达到29.65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87.57%,使优势产业更加突出,有力地支撑着红安工业的发展。2、项目建设更加喜人。今年以来,我县的工业项目无论是在建项目,还是开工项目,建设场面都如火如荼,呈现出你

4、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总投资10亿元的钧宇纸业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已完成了办公大楼的建设,主体车间钢构全部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天程板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已完成了200吨冷库建设,主体车间和办公综合大楼主体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的后期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大别山饮料项目于10月正式动工,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主体基础工程全部完工。总投资2.8亿元的雨润汉鹏生猪屠宰项目已竣工,开12月8日正式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强有力的增长点。3、镇办工业更加强大。今年来,全县乡镇工业超常发展,全县12个乡镇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83家,比上年新增24家。元至12月,乡

5、镇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6.44亿元,同比增长102.97%。乡镇工业占全县工业比重也达到48.55%,接近县直工业。杏花、城关、七里三个乡镇分别完成工业产值3.11亿元、3.37亿元和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28%、152.9%和109.26%。乡镇工业的超高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规模工业快速发展。二、主要做法(一)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推动红安争强进位的首要战略,千方百计强措施、抓落实。近年来,我县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三个坚持不动摇、一线串珠建红安”的总体思路,下大决心,以更大的魄力和力度加快工业发展,做到领导精力向工业集中,干部政绩在工业中体现,全民创业在工

6、业上突破,努力营造出“全力兴工,合力强工”的良好氛围。一是落实县级领导干部、乡镇和部门兴工、帮工的各种职责,着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了县“四大家”领导干部“联系招商项目、联系成长型企业、联系民营企业”的责任制。三是制定出台一批促进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进一步优化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加快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意见等文件,着力营造平等的社会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经营环境。四是把“至少新发展2家规模以上企业”纳入乡镇考核体系,并明确各部门和乡镇抓招商、上项目的目标责任,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抓工业,部门协调抓工业,集中力量

7、抓工业的良好氛围。(二)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红安争强进位的“第一推手”,千方百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先进地区、加快红安发展的根本之策和根本动力,大力倡导“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的一切”,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良好氛围。一是调整了招商思路。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围绕新型产业园区开展招商,分别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领衔负责,实行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专班,包联一家或若干家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招商重点区域明确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二是强化了招商责任。将县直单位招商与县属重点企业 “结对”挂钩,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常

8、年围绕联系企业的自主裂变、嫁接扩张、产业链条延伸等开展招商工作。同时,实行了各镇、各部门常年招商的良好格局。三是调整了招商机制。根据我县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进一步理顺了招商引资流程,对项目洽谈、项目准入、投资强度、项目环评等严格按程序予以实施,特别是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企业在申请用地面积时,必须由规划、国土部门按其项目建设方案,测算土地使用面积,杜绝了以往只听客商要求、浪费土地的局面。 (三)坚持把做强工业作为推动红安争强进位的根本支撑,千方百计培育大企业、培强大产业。 现有规模企业是红安工业腾飞的基石,既能吸引增量,又能裂变存量。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工业

9、企业的培育力度。一是狠抓现有骨干企业的满负荷生产。针对现有骨干企业进行摸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产能空间的企业提出满负荷生产的计划,帮助解决扩能改造中资金、原料等相关的问题,促使企业开足马力、加快发展。二是狠抓龙头企业的健康运行、高速增长。对龙头企业娃哈哈实行“全天候的监护”,积极做好企业运行监测,围绕企业生产的电力、供水、运输、环境主动开展服务,尽最大努力让企业的精力放在生产扩张、市场拓展上,在确保企业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有较好的提升。同时密切关注上好佳、龙乡印刷、机械设备制造的生产运行,想方设法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狠抓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企业的项目建

10、设进度,使项目早完成早见效。如新红星“日产100吨大米生产线”项目、兰建水泥“100万吨粉磨站”改造项目、同德堂药业二期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制造厂二期工程等,通过技改使企业的产能得到大大提升,元至12月,新红星完成产值5244.2万元,同比增长86.59%,兰建水泥完成产值6043.8万元,同比增长97.94%,同德堂药业完成产值873.9万元,同比增长12.6%,机械设备制造厂完成产值11537.3万元,同比增长18.94%,成长为红安又一个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企业技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推动红安争强进位的“火车头”,千方百计上企业、扩规模。 我们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县域

11、经济的增长极,作为工业发展的火车头,作为改革发展的试验田,始终做到“三个倾斜”(领导力量向开发区倾斜,优惠政策向开发区倾斜,财力物力向开发区倾斜),全力以赴大干开发区、干大开发区, 今年以来,县域已建成城东机械纺织工业园、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和新型产业园。食品饮料工业园实际用地3000亩,已投资1.5亿元,区内现有总企业25户,规模以上1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利润3.45亿元,税收3.06亿元。机械纺织工业园实际用地1500亩,已投资6500万元, 现有总企业28户,规模以上有19户, 实现工业总产值8.85亿元,利润1.72亿元,税收1.53亿元。新型产业园,规划面积3150亩,目

12、前园区规划已正式审定,正在紧张地进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之中。一是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了开发区发展规划 ,特别是将新型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由 18平方公里扩大到21平方公里。严格了园区功能分区 ,设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园、化工工业园、塑料五金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等功能园区,进一步明确了各园区的功能定位。采取税收分成、分镇统计的办法,在新型产业园区设立了乡镇创业园,鼓励乡镇发展“飞地经济”,引导项目向开发区集聚。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我们在外争内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广筹建设资金,力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在起步建设阶段,由财政筹措建设资金,大力开展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与金融部门、投资公司合

13、作建设,力争用 3-5年时间,基本完成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红安的首个百亿园区。三是创新建设机制。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挂帅、分管城建副县长任常务指挥长、相关部门组成的新型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打破原来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建设的格局,增强了资金调度、协调各方、建设督办的力度,精简了决策环节、缩短了决策时间,有力地加快了建设进度。这些园区的建设,不仅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落户的平台,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了产业聚集的步伐,而且还将有力地促进城镇和县域形象的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总量偏小。我县无论是规模企业户数还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在全市依然处于落后地位,经济总量远远

14、低于发达兄弟县市。二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和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较弱。产业链条偏短,龙头骨干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配套协作关系,独来独往,各自为政。三是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能力弱,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科研投入萎缩,导致自我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老化,档次质量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幅收缩县级以下信贷业务,加之一些企业本身对信用建设重视不够,使我们发展深受“失血”之痛。据调查,全县90多家规模企业中有 70多家面临资金问题,共需

15、资金近3亿元,由于县域内金融机构受额度限制,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五是高素质人才缺乏。企业高层次人才短缺,特别是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术工人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2011年工作目标和对策2010年,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我县将在推进红安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再接再厉,力争完成以下工作目标: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亿元,增幅30%以上;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幅25%以上;3 做大做强过10亿元企业2家(烟厂、娃哈哈),培育过5亿元企业1家(雨润汉鹏),培育过亿元企业5家

16、(湖北龙乡印刷包装、湖北上好佳食品、红安机械设备制造厂、湖北兰建水泥、湖北福德船舶);4、新增规模企业20家(新口径);5、实现主导产业食品饮料工业总产值25亿元。为了顺利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明确一个思路,即“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以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主导产业食品饮料,重点培育支柱产业机械制造、造纸建材,大力实施全民创业。2、突出两个重点,即“招商引资、企业成长”。一是通过狠抓招商引资,招引外来企业和项目,实现红安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通过培育企业成长,促进企业“小进规、规升档”,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3、打造三个平台,即“指挥平台、发展平台、保障平台”。一是指挥平台,就是成立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强有力的班子,研究指挥、协调处理、监督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发展平台,就是加快县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宝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