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953106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TS16949与QS9000的区别QS9000是最初的汽车领域的质量标准,比较强调六大工具的应用。TS16949是QS整合了ISO9001:2000的标准,更加注重对客户要求的遵从与符合,以达到与客户的一致。举个简单例子:沟通方面,QS要求使用客户规定的格式,TS则更要求使用客户规定的语言加格式。QS9000 主要是3大汽車製造公司为方便供应商管理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只是用于汽车制造系统。二TS16949则针对所有汽车供应链,其融合了ISO9000及QS9000QS-9000 与 ISO/TS 16949:2002 的总体比较QS-9000是以 ISO 9000:94 质量体系要求为基础加上

2、美国三大车厂的要求;ISO/TS 16949:2002 是以 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加上国际汽车行业的要求;ISO 9000:94 是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体系模式标准,ISO 9001:2000 是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体系标准,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产品质量保证及顾客满意。QS-9000基本上是按制造业流程次序编写由 4.1 4.20 共有 20 条要素;ISO/TS 16949:2002 是按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并采用 PDCA 方法,标准要求共有八个大部份:1

3、. 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5. 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 (VDA:VBRBANO DER AUTOBOMIL INDUSTRIE) 于1970 年提出了 VDA 要求,于 1991 年发行了 VDA 6.1 第一版,1999 年 1 月 1 日发行到第 4 版,1999 年 4 月 1 日起强制适用。美国三大汽车厂 (通用 GM、福特 FORD、戴姆勒 克莱斯勒 CHRYSLER) 于 1988 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1994 年 8 月颁布 QS-9000 第一版,至今已发行至第三版。法国 - EAQF 94意

4、大利- AVSQ 953. ISO/TS 16949 的制定和修订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以及 ISO/TC 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及其分会的代表在 ISO 9001:1994 的基础上结合 QS-9000、VDA 6.1、EAQF 94、AVSQ 95 等质量体系要求制定了 ISO/TS 16949 技术规范,于 1999 年 1 月 1 日颁布发行。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以及 ISO/TC 176 技术委员会、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 (JAMA) 合作,对 ISO/TS 16949:1999 进行修订,2002 年 3 月 1 日颁布 ISO/TS 1694

5、9:2002。2002 年 8 月美国三大车厂宣布 QS-9000 将于 2006 年 12 月 14 日失效,代之以 ISO/TS 16949:2002。4.为什么要制定 ISO/TS 16949:2002QS-9000 及 ISO/TS 16949:1999 是基于 ISO 9000:94。ISO 9001:2000 已于 2000 年 12 月 15 日生效,ISO 9000:94 将于 2003 年 12 月 15 日失效。整合国际汽车行业品质体系要求。引入近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如八大管理原则)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5.实施 ISO/TS 16949:2002

6、的好处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审核;达致认证审核及审核员培训准则的一致性,避免矛盾和偏差;通过 “顾客导向” 的过程模式,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及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TS16949发展汽车产业标准变革1979 BS 5750 英国国家标准1981 Q 101 福特汽车品质体系标准(Quality System Standard) 1983 Chrysler SQAM 克莱斯勒品质保证 (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 Manual)1987 ISO 9000 国际标准 GM TFE 通用汽车(Targets for Excellence)1994 IS

7、O 9000 修正之国际标准 QS-9000 第一版1995 QS-9000 第二版1998 QS-9000 第三版1999 ISO/TS 16949 依 ISO 9001:1994架构之技术规范(Version 1)2000 ISO Revision ISO9001:2000 2002 ISO/TS 16949 依ISO 9001:2000架构之技术规范 (Version 2)ISO/TS 16949:2002ISO/TS 16949:2002是由下列单位起草:国际汽车行动小组 (IATF)日本车辆制造者协会(JAMA) ISO/TC 176, 所支持 取代初版 1999 ISO/TS 16

8、949:2002 整合 所有 ISO9001:2000之要求TS16949QS-9000, VDA 6.1, EAQF 94 and AVSQ 94 to 没有升级成 ISO 9001:2000 版本的计划 QS-9000 将在 2006年12月终止德国VDA 6.1 目前没有明确终止日期 法国EAQF 94将在2003年12月终止意大利AVSQ 94将在2003年12月终止此将驱使转向 ISO/TS 16949:200216949哪些汽车制造者接受 ISO/TS 16949:2002?Ford, GM, Daimler Chrysler, PSA Peugeot-Citroen, Renau

9、lt, Fiat, BMW, Daimler Benz, Volkswagen,日本及南韩汽车制造者均支持 ISO/TS 16949:2002组织应向其客户征询是否接受ISO/TS 16949:20021. TS是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凡是汽车生产的供应商都要通过此标准。 2. ISO是质量管理体系。 3.QS9000是ISO 管理体系标准的认可机构和认证机构针对汽车行业的具体要求。ISO/TS16949目的是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要求,减少汽车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该标准是以国际上普遍接受的ISO/9001标准为基础,补充进汽车工业

10、的特殊要求而形成。它完整地引用了ISO/9001标准的有关原文,表明国际汽车工业界完成接受ISO9001标准,要想达到ISO/TS16949标准要求的基本条件是先满足ISO9001标准。 ISO/TS16949采纳了近代汽车工业界认可的质量工程概念、方法和技术,在内容方面十分详细、具体。如要求采用先期质量策划、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等系统技术,突出强调了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多方论证、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性等概念和方法。王秉刚解释道:所谓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就把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问题找出来。这样做避免了产品投产后,一边卖一边改,搞事后质量攻关,保证了投产后的产品一定是高质量的

11、商品。其实以上内容在ISO9001标准中也有,但是新标准提出得更详尽、更加针对汽车工业。 ISO/TS16949标准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所制订的QS9000质量体系内容十分相似,还吸收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编制的汽车工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意大利、潜力汽车工业组织编制的质量体系文年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内中美、中德、中法、中意及中英合资的汽车企业来说,该标准与他们当前实施的质量体系标准很接近。 TS 16949当前的版本还留有VDA6.1和QS9000的明显特征。其结构、语言甚至连认证规定也是从QS9000搬来的,但是目前能在VDA6.1内找到的产品安全、员工激励、环境保护或劳动安全的主要方面在T

12、S 16949内也可以找到。此外还有既不属于VDA6.1又不属于QS9000的要求:1.更多地考虑顾客满意。2.在质量管理职责中强调更多的管理联系。3.致力于开发综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预防与纠正措施、减少精力分散,并去除供应链中的浪费环节。TS 16949认证向所有企业开放,因为它不再象现有的QS9000和VDA6.1一样有应用领域的限制(设计和开发、生产、服务)。这样一来,本身没有生产过程的企业也可以取证二、ISO/TS16949与ISO9001差异对照表 ISO/TS16949:2002 条款ISO9001:2002条款备注ISO/TS16949:2002 条款ISO9001:2002条

13、款备注4.1 总要求4.1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7.2.1 注1.技术责任无注无4.24.2.1 总则4.2.1 7.2.1.1 顾客指明的特殊特性无4.2.2 质量手册4.2.2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7.2.24.2.3 文件控制4.2.3 7.2.2.1 制造可行性无 4.2.3.1 工程规范无7.2.3 顾客沟通7.2.34.2.4 记录的控制4.2.4 7.2.3.1 顾客沟通补充无 4.2.4.1 记录保存无7.3设计和开发7.3 设计和开发 提示无5.1 管理承诺5.17.3.1 设计和开发计划7.3.1 5.1.1 以过程为导向的组织无

14、7.3.1.1 多学科的途径无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7.3.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7.3.25.3 质量方针5.3 7.3.2.1 产品设计输入无 5.3.1 质量方针补充要求无 7.3.2.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无5.4策划5.4.1 质量目标5.4 7.3.2.3 特殊特性无 5.4.1.1 质量目标补充无7.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7.3.3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4.2 7.3.3.1 产品设计输出无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 职责与权限5.5 7.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无 5.5.1.1 质量职责无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7.3.45.5.2 管理者代表5.5.2 7.3.4.1 监控无 5.5.2.1 顾客代表无7.3.5 设计和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