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45551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网(http:/)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依据国家、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牡丹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牡丹江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一、发展基础及背景(一)“十五”科技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我市紧紧贴近国家科技发展导向、贴近我省科技工作战略部署、贴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资源基础,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抓创新、搞集成、促合作,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十一五”科

2、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施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3项,其中“863”计划项目5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有16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实施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2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82项,有1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全市累计专利授权856件,比“九五”期间增长50%。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3户,是“九五”期末的3.5倍,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2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2亿元,年均增长32.7%,是“九五”期末的4倍。创建并启

3、动了国家火炬计划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充分显现。引进优良作物品种130个、重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8项,应用示范面积达到387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开发应用了农业智能化专家系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通过了由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主持的高规格科技成果鉴定。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93户,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7亿元,年均增长33.6%;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户,5000万元以上的9户,1000万元以上的40户。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4、力量。对外科技合作成效突出。与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化项目17项,其中对俄科技合作项目14项,一批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建立并完善了牡丹江对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辟建了对俄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合作项目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黑龙江省碳化硼特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唯一一家设立在地级市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实现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全省三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一;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确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制定

5、出台了牡丹江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鼓励政策,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达20万元。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7万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活动,全社会科技意识和素养普遍增强。不断加大对科技事业投入,累计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2.2亿元,其中无偿资金6757万元,市本级科技投入2131万元。科技引领作用日益增强。13户企业被列为省和省市共管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国家清洁能源行动和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完成,并分别通过验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了人口素质、卫生医疗条件、公共安全水平,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十五”时期,我市科技事业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

6、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相当一部分企业装备和技术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总量不大。二是科技人才匮乏与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十分短缺。三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对科技投入远未达到国家和省的规定标准,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四是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创新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较低,功能不完善、服务不配套。五是科技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科技管理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7、。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市快发展大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速度加快,为后发地区提供了赶超和跨越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国际化、WTO过渡期结束,将给创新能力较弱的我市企业带来更大压力。从全国形势看: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我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在我市设立,将有力地促进我市企业技术改造、产业优化升

8、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增强,特别是沪牡合作、哈牡合作的有效推进,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借助发达地区的智力资源和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必须看到,区域竞争、企业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力资源、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的竞争,这将使缺少高新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的我市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从我省形势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升级战略,启动哈牡绥东对俄进出口加工产业带,为我市加快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我市与省科技发展重点吻合面较小,争取支持的难度很大。总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对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9、我们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要素,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战略,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第一动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走创新崛起之路,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二、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一)指导思想未来515年,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全市总体部署和发展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开放联合,重点突破,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力争在若干领域、产业、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全面提高

10、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统筹协调原则。紧紧围绕国家及省中长期规划和重点任务,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现有基础和资源特色,促进科技发展,体现前瞻性、全局性、连续性。重点突破原则。立足我市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一批带动强、影响大、作用突出的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具有牡丹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企业群。以人为本原则。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创新型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科技素质。

11、企业主体原则。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资源整合原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全市的科技资源集成整合起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创新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对外开放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扩大和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借助外力提高创新能力。(二)奋斗目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确定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10年,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科技指标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科技强

12、市,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主要指标: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成为我省重要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基地;建立8家企业孵化器,力争有5家企业孵化器进入省级行列,争取2个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入省级示范中心行列。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发100项新产品,使科技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项,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240亿元。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13、%以上,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市RD(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企业 RD投入占全社会 RD投入的比重超过6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及使用新技术达到100项,力争有58户企业进入省级专利试点企业和专利产业化示范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取得新进展,人才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公共科技素养达标率超过6%。到2020

14、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高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发展格局,成为创新型城市。(三)发展方向1、农业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绿色、畜牧、外向三大优势,做强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种植业。重点研究主要农经作物、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引进和选育,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土壤培肥与高效利用技术,高效施

15、肥技术,新型肥料生产技术,农作物有害生物高效防治技术。养殖业。重点研究品种改良与繁育技术,优质胚胎移植技术,饲料加工与饲养环境控制技术,饲草与饲料作物培育技术,畜禽水产品疾病防治技术,畜牧业安全生产技术,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重点研究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肉牛、生猪、肉鸡等畜禽精深加工技术,食用菌、寒地浆果等特色食品加工技术,乳品深加工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林业。重点研究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森林重大病虫害高效安全持续控制技术,木材高效利用与功能改良技术,森林特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设施农业。重点研究寒地保护地农业生产设施及配套技术,畜禽水产品集约化养殖设施及配套技术,自动微喷、滴灌、管灌技术,高密度立体栽培、无公害栽培及相应综合农艺技术。现代农业管理。重点进行资源、生产、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定量调查和系统分析,研究建立现代化高效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农业环境检测体系、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农业信息和智能化技术服务体系。2、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立市的要求,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育,抓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引进与创新、示范与推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在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领先优势。造纸。发挥我市林产加工的产业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