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35938435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8.2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单选题 1.一游泳池长90米,甲、乙两人分别在游泳池相对两边同时朝另一边游去,甲的速度是3米/秒,乙的速度是2米/秒,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为甲、乙与游泳池一边的距离随游泳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若不计转向时间,则从开始起到3分钟止他们相遇的次数为( )A.2次B.3次C.4次D.5次2.要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气温的升降情况,选择(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3.“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2、)。 A.B.C.4.观察下边的折线统计图,哪一年实际产量超出计划产量最多?(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二、判断题 5.下图是某公司上一季度的收支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支出大于收入。6.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季度 台数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电 视 机800500300600空 调450400850150电视机第四季度的销量最高 7.要清楚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三、填空题 8.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18岁男生的平均身高约_厘米,16岁女生的平均身高约_厘米(2)12岁时,男生平均身高138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

3、厘米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_男生的平均身高比女生矮_ (3)从_至_岁之间,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9.哥哥和弟弟周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途中骑行情况如图哥哥骑行的路程和时间成_比例,弟弟每分钟行_千米10.复式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两组数据的_,又能对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_。 四、解答题 11.在垒球掷远比赛中,李明和赵刚各投了4次,成绩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李明和赵刚垒球掷远比赛成绩统计图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李明这4次投掷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吗?投得最远的是第几次?赵刚这4次投掷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吗?投得最远的是第几次?李明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多少米?有

4、哪几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赵刚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多少米?有哪几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这幅统计图还能说明什么问题?五、综合题 12.下面是晨光二小气象小组在2017立春、立夏这两天的8时、12时、16时、20时测得的气温统计表。(1)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2)填写统计表。 (3)立春那天是_时到_时升温,_时到_时降温。立夏那天是_时到_时升温,_时到_时降温。 (4)分析以上数据,你还发现了什么? 13.下面是红豆集团两个服装连锁店20012006年利润情况统计图,分析并解答问题:(1)第一服装连锁店哪一年到哪一年利润增长得最快?(2)2006年第二服装连锁

5、店比第一服装连锁店的利润多百分之几?六、应用题 14.下面是光明小学2012年入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6年的近视人数统计表。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近视人数41228405660(1)根据统计表完成折线统计图。光明小学2012年入学的学生一至六年级这6年近视情况统计图(2)这个班六年时间近视学生人数整体趋势是( )。 (3)从( )年级到( )年级近视人数上升得最慢。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 D 【解析】【解答】解:从开始起到3分钟止他们相遇了5次。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图像,找出两条折线交叉的点,交叉点处就是他们相遇的地方,所以有几个交叉点他们就相

6、遇了几次。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要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气温升降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直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3.【答案】C 【解析】【解答】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观察统计图,2001年实际产量超出计划产量最多。 故答案为:C。 【分析】实线表示实

7、际产量,虚线表示计划产量,根据同一年份对应点的差别球队超出最多的年份即可。二、判断题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从图例可以看出实线表示的是支出的情况,在统计图的下方,虚线表示的是收入情况,在统计图的上方,而且上面的折线在每一月份都是大于下方曲线的,所以支出大于收入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 电视机第一季度的销量最高【分析】考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解决能力7.【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 【分析】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三、填空题8.【答案】(1)170;155(2)2.9;2.8(3)10;14 【解析】【解答】(1)观察统计图可知,18

8、岁男生的平均身高约170厘米,16岁女生的平均身高约155厘米;(2)(142-138)138=41380.029=2.9%(142-138)142=41420.028=2.8%(3)观察统计图可知,从10至14岁之间,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故答案为:(1)170,155;(2)2.9,2.8;(3)10,14.【分析】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据此列式解答.9.【答案】正;0.16 【解析】【解答】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

9、间成正比例,8时15分7时=75(分钟),1275=0.16(千米);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16千米故答案为:正,0.16。【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12千米,时间为8时15分7时=75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10.【答案】数量变化情况;比较分析 【解析】【解答】复式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两组数据的数量变化情况,又能对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解答,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四、

10、解答题11.【答案】 解:李明这4次投掷的距离不是一次比一次远,投得最远的是第三次。赵刚这4次投掷的距离也不是一次比一天远,投得最远的是第三次。(19+23+32+28)4=1024=25.5(米)答:李明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25.5米,第三、四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22+24+28+22)4=964=24(米)答:赵刚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24米,第二、三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解析】【分析】横轴表示次数,竖轴表示长度,一格表示4米,虚线表示李明的成绩,实线表示赵刚的成绩,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确定各点然后连接成线即可绘制出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判断并回答即可;用李明四次的

11、成绩和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数;用赵刚四次的成绩和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数。五、综合题12.【答案】(1)解:如图:(2)解:(6+15+18+7)4=11.5,(8+20+19+11)4=14.5(3)8;16;16;20;8;12;12;20(4)解:我发现立春和立夏这四个时段的温度都差不多. 【解析】【解答】解:(3)立春那天是8时到16时升温,16时到20时降温;立夏那天是8时到12时升温,12时到20时降温.故答案为:8;16;16;20;8;12;12;20【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描出对应的点再画出两条折线;(2)用每个时节四个时段的总温度除以4求出平均温度再填表;(3)根据统计

12、图中折线的走势和数据判断;(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出自己的发现即可.13.【答案】 (1)解:第一服装店2001到2006年每年的利润增长情况如下:10050=50(万元),150100=50(万元),260150=110(万元),300260=40(万元),400300=100(万元),答:第一服装店2003年到2004年利润增长得最快,(2)解:(450400)400,=50400,=0.125,=12.5%;答:2006年第二服装连锁店比第一服装连锁店的利润多12.5%【解析】【分析】观察统计图可得出第一、第二服装店的利润增长情况,结合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即可解决问题此题考查了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六、应用题14.【答案】(1)解:如图:(2)解:这个班六年时间近视学生人数整体趋势是上升。(3)解:从五年级到六年级近视人数上升得最慢。 【解析】【分析】(1)横轴表示年级,竖轴表示人数,一格表示4人,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找出对应的点,然后把这些点顺次连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2)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近视人数的趋势;(3)根据折线上升的程度结合数据判断上升最慢的阶段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