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5937425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相关素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社会产品(增加值)和纯收入的总和,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费和非生产部门的纯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服务的收入后,为国内生产总值。三个经济地带的有关统计数据 :三个地带的经济

2、发展水平(1999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口总量(万人)人均GDP(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东部5156451107100890.7339.8中部239744434154060.7029.8西部121332877142170.9225.41980年以来东中西三个地带GDP的变化(亿元)地带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平均增长速度(%)东部229645539239336155156419.69中部136926755129158682397417.8西部7221375281081401213317.5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19

3、801985199019951999比重增减东部52.352.953.858.358.86.5中部31.231.129.827.627.43.8西部16.516.016.414.113.8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三个地带的分布及变化(亿元)年份1990年1995年1999年东部2525.712188.417909中部1108.24120.66565.3西部647.32387.44494.3分产业计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亿元)地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二三东部6802.772484219919.45134839中部5064.510829.298080.57214534西部2755.01

4、5085.744291.8234235三个地带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及占全国的份额(1999年)地带出口额(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亿美元)全国1949.3100%399.4100%东部1773.491%350.588%中部116.86%37.59%西部59.13%11.4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

5、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台商投资区:1989年5月在福建厦门、福州等地设立台商投资区。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保税区:1990年5月,在上海外高桥建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之后,又相继建设了天津港、大连、深圳的福田和沙头角、宁波、广州、张家港、海口、

6、厦门象屿、福州、青岛、汕头、珠海、海南洋浦等15个保税区。沿边开放城市: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市、博乐市,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3个市、镇。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1992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南宁、乌鲁木齐、昆明、石家庄7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以及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

7、市;以后又增加黄石、宜昌、万县、涪陵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就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有别于一般地区的特殊开放政策,给予减免关税等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外商来投资兴建工业和其他经济事业,以及进行体制改革试验的特殊区域。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特区的经济发展,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二是特区的经济活动要以市场调节为主;三是特区的产品销售以进入国际市场为主,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四是外商前来投资办厂,可在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待遇;五是可以简化出入境手续,为外商前来投资和洽谈业务创造方便条件;六是国家授予经济特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项目审

8、批权。沿海开放城市的特殊政策一是扩大其对外经济联系的自主权,增强其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能力;二是对前来投资的外商给予仅次于经济特区的优惠待遇,增强外商前来投资的吸引力;三是有条件的城市可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特殊政策一是外商投资的生产性和科研项目可享受类似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待遇;二是适当扩大经济开放区内所辖市和重点县(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活动自主权,放宽当地某些产品的出口经营权;三是为了利于动植物检疫,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省可以选择一两个海岛(或江心沙地)开辟为隔离区,举办试验农场,对引进的动植物良种进行试种、试养,成功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七大经济区域

9、国家的“九五”计划把我国划分为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1)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和长江三峡以下沿江地区;(2)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3)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辽宁五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4)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5)中部五省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五省;(6)西南和广西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五省、市、自治区;(7)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中西部加速发展的措施国家在1996年开始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和到20

10、10年的远景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以下加速中西部发展的措施。1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长江三峡工程,河南洛阳附近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四川攀枝花附近的二滩水电站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能源: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工业基地,应用超高压输电技术的水电站和坑口火电站的“西电东送”工程等。铁路:广西南宁到云南昆明的南昆铁路,新疆乌鲁木齐到喀什的南疆铁路,陕西神木到河北黄骅的第二条煤炭外运干线等。公路:加强国防、边防公路建设,完善配套陆地口岸的公路设施,加快中西部公路建设等。通信光缆干线工程:青海西宁至拉萨通信光缆的联通启用。农业:建设黑龙江、新疆、黄淮海、吉林、甘肃河西走廊

11、等地区的粮棉生产基地等。林业:建设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等。2调整加工工业的地区布局,把适宜在原料产地生产的初加工企业转移到原料产地,把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转移到农牧业地区,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3理顺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4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央财政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重。5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放宽外商投资企业的

12、内销比例,扩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国内配套资金贷款规模。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协作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对口援助和协作互补主要有三种成功的模式。一是“合作发展基金”模式。从1989年开始,深圳从市财政收入中每年拨出2%作为“合作发展基金”,对口支援广东的梅州,之后又逐步扩大到河源、清源、肇庆、韶关及省外一些地区。方法是由双方共同选好项目,由深圳给予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到1994年,“合作发展基金”扶植的项目达到120多个,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金所选择的项目都是由企业来执行的。有些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使发达地区的

13、企业降低了成本;有些项目是为发达地区市场服务的,使欠发达地区的产品有了市场保障,企业有了较好的收益。二是“四方对口合作”模式,即发达地区的强县(市)、省直属部门、省属大型企业与欠发达地区的县四方对口合作。合作几方通过合资、合作、补偿贸易等方法上开发项目,安排就业,培训人才,开拓市场。对贫困县来说,扫除了“等靠要”思想,通过三方的帮助找到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对强县和大企业来说,为他们转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山东省在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各选了25个县进行了试验,成效十分显著:1995年25个试点县的GDP比1994年增长24.1%,比全省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三是产业转移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成本大幅度上升,已开始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其中既有产品和零部件的转移,也有产业、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如传统的甘蔗制糖业逐渐向湛江地区转移,蚕桑及缫丝业则向肇庆、韶关等北部地区转移。在现代工业中,中山威力洗衣机厂的洗衣机引线等转移到肇庆市郁南县电线厂生产,广州万宝和顺德容声电冰箱厂的冰箱门密封橡皮磁条已转移到梅县磁性材料厂生产。苏南不少工厂的部分产品和工序也已向苏北一些工厂转移。这种产业和部分工序的转移,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建立起产业的关联关系,逐步形成专业化协作,从而推进两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