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35937418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教学目标: 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2.了解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和肖华同志的长征组歌的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确实,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

2、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教师板书课题)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瑶民( ) 惊惶( ) 军阀( ) 欺侮( ) 酣然入梦( )塘坊( ) 骨碌( ) 打颤( ) 咀嚼( ) 苛捐杂税( )点缀( ) 呜咽( ) 澎湃( ) 落下( ) 蜷( )2.解释下列词语:攀谈 奇观 绝壁 酣然入梦 呜咽3.作者简介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

3、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教师提示: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特别真实而细腻,注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作者的感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红军的真实感受。)4.背景简介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

4、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学生跳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 划出文本中表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思考: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明确】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全文的叙事线索,即顺叙 【提示】学习本文的叙事写作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3. 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请概括出这篇记叙文的记叙六要素 【明确】(1)时间:第一天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2)地点:长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上。 (3)人物:红军的干部和战士们。(

5、4)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5)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6)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起到总纲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它高度概括了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精神。 2.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呢?表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呢?【明确】(1)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没有丝毫的胆怯(2)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毫无怨言 (3)吃饭难粮食奇缺、肚

6、子饥饿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忍饿爬山(4)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讥笑敌人表现了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3.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结果如何?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明确】胜利翻越老山界。课文结尾的用意:反衬出红军战士的坚强的意志和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示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六.拓展延伸 鉴赏文本 1.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并概括此段内容。 【明确】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2.“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样的顺序去描写这些景物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

7、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庄严、奇伟。 寂静 4.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以动衬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例】古代诗歌中的以动衬静的诗句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瞑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李凝幽居 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

8、方法写出? 【明确】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山泉呜咽) 6. 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深夜的山谷声响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试体会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小结】不错的,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声响,既要一定的自然条件,比如寂静,更要一个以苦为乐、心态平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优美的境界。正如秋夜的月亮,有人看到团聚,而有人看到了凄凉。“眼中月是心底月” 也正如罗丹有一句著名的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7.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你能揣摩出来吗?【】场面描写:“之”字奇观: 突出了行军的艰难,描写了红军战士的豪言壮语、畅快的心情,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乐观主义英雄气魄。七.课时小结 布置作业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业布置:1.背诵 “半夜里”段落;2.完成“日日清”练习。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