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5924208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PPT课件(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王启美吕强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及解答 5 1 已知A点的空间位置 可从直观图中量取坐标值 求作A点的三面投影图 5 2 已知A 20 30 40 B 40 0 20 两点的坐标 求作A B两点的三面投影 5 3 求作C D E F四点的第三个投影 5 4 判别下列直线的空间位置 并画出第三个投影 6 1 判别下列直线的空间位置 并画出第三个投影 6 2 判别两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平行相交交叉 6 3 判别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并求平面上点K的其他投影 7 1 1 判别平面和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并作出平面的第三投影 7 1 2 判别平面和直线对投影面的相

2、对位置 并作出平面的第三投影 7 1 3 判别平面和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并作出平面的第三投影 侧垂面AB线是侧垂线BC线是侧平线 7 2 判断P Q平面和AB AC直线相对投影面的位置 并注出其投影 8 1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8 2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8 3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8 4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 1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 2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 3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 4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10 1 根据轴测图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3、 10 2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0 3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0 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11 1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1 2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1 3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1 4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2 1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2 2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2 3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2 4 参看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3 1 求曲面体第三视图及体表面上点 线的投影 不可见点加括号 13 2 求曲面体第三视图及体表面上点 线的投影 不可见点加括号 13 3 求曲面体第三

4、视图及体表面上点 线的投影 不可见点加括号 13 4 求曲面体第三视图及体表面上点 线的投影 不可见点加括号 14 1 根据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4 2 根据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4 3 根据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4 4 根据轴测图 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15 1 已知物体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5 3 已知物体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5 2 已知物体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5 4 已知物体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6 1 补画左视图 16 2 补画俯视图 16 3 补画俯 左视图 16 4 补画俯视图所缺少的图线 画出左视图 17 1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7 2 分

5、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7 3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7 4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8 1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8 2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8 3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第三视图 18 4 分析曲面体截交线 补画俯视图所缺图线 补画左视图 19 1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19 2 分析曲面体表面的交线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少的图线 19 3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19 4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20 1 补画主视图所缺的图线 20 2 补画俯视图所缺少的图线 20 3 补画主视图所缺的图线 20 4 补画俯视图所缺的图线 21 1 根据物

6、体的三视图画出正等测图 21 2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画出正等测图 21 3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画出正等测图 21 4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画出正等测图 22 1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2 2 根据已知视图 画正等测图 22 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2 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3 1 根据轴测图 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3 2 根据轴测图 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3 3 根据轴测图 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3 4 根据轴测图 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4 1 根据轴测图 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24 2 根据轴测图 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25 1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

7、线 25 2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25 3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25 4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26 1 根据物体的主 俯两视图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正确 正确 正确 26 2 根据物体的主 俯两视图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正确 26 3 根据物体的主 俯两视图 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27 1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7 2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7 3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7 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8 1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8 2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8 3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8 4 根

8、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29 1 补画视图中所缺少的图线 29 2 补画视图中所缺少的图线 29 3 补画视图中所缺少的图线 29 4 补画视图中所缺少的图线 30 1 根据物体的两视图 补画第三视图 30 2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30 3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30 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31 1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31 2 根据物体的两视图 补画第三视图 31 3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31 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 求作第三视图 32 1 根据已知俯视图 构思成不同形体 画出其主视图 32 2 根据已知俯视图 构

9、思成不同形体 画出其主视图 32 3 根据已知主视图 构思成不同形状的组合体 画出其俯 左视图 33 1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3 2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3 3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3 4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4 1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4 2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4 3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4 4 标注尺寸 尺寸按1 1从图上量 取整数 35 1根据轴测图 在A3图纸上用1 1的比例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并标注尺寸 35 2根据轴测图 在A3

10、图纸上用1 1的比例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并标注尺寸 36 1 作右视图 36 2 画出A向局部视图 37 1 在主视图上作全剖视图 37 2 在主视图上作全剖视图 37 3 在主视图上作全剖视图 37 4 作全剖视的左视图 38 1 补画全剖视图中所确少的图线 38 2 补画全剖视图中所确少的图线 38 3 补画全剖视图中所确少的图线 38 4 补画全剖视图中所确少的图线 39 1 将主视图画半剖视图 39 2 将左视图画成半剖视图 39 3 将左视图画成半剖视图 40 1 在指定位置画出半剖视的主视图 40 2 补画半剖视的主视图 40 3 画出半剖视的左视图 41 1 将主视图改画成局部剖

11、视图 41 2 将主 俯视图改画成局部视图 41 3 将主 俯视图改画成局部剖视图 41 4 在右边画出局部剖视的主 俯视图 42 1 用平行剖切面剖切 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42 2 用平行剖切面剖切 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43 1 用相交剖切面剖切 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43 2 用相交剖切面剖切 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44 1 在指定位置作移出剖面 44 2 指出图形中哪个剖面图形是正确的 并标注名称 A A A A 45 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和左视图画成适当的剖视图 46 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和左视图画成适当的剖视图 47 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 左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并标

12、注尺寸 48 用适当的表达方法表达该物体 并标注尺寸 数值从图中量取 正确画法如下 49 1 分析螺纹画法中的错误 将正确画法画在下面位置 49 2 分析下列螺纹规定画法的错误 将正确画法画在下面位置 正确画法如下 49 3 指出下列螺纹连接装配图中哪个画法是正确的 画法正确的是 a 49 5 指出下列螺纹连接装配图中哪个画法是正确的 画法正确的是 e 50 1 识别下列螺纹标记中各代号的意义 并填表 50 2 标注螺纹 粗牙普通螺纹 公称直径20mm 单线 右旋 螺纹公差带 中径5g大径6g 50 3 标注螺纹 细牙普通螺纹 公称直径20mm 螺距1mm 单线 右旋 螺纹公差带 中径大径均为

13、6H 50 4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尺寸代号1 2 公差等级为A 右旋 50 5 梯形螺纹 大径32mm 导程6mm 双线 左旋 螺纹中径代号为7g 51 1 分析螺钉连接装配图中的错误 在指定位置画出正确的连接图 正确 51 2 分析螺钉连接装配图中的错误 在左边指定位置画出正确的连接图 正确 52 1 分析螺钉连接装配图中的错误 在指定位置画出正确的连接图 52 2 分析螺钉连接装配图中的错误 在左边指定位置画出正确的连接图 正确 53 1 已知平带轮和轴用A型普通平键连接 孔的直径为20mm 查表确定键和键槽尺寸 并完成下列各图 标注键槽尺寸 53 2 完成圆柱销连接图 53 2 绘制圆

14、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剖视图 已知簧丝直径d 5mm d2 55mm 自由高度H 60mm 右旋 54 1 将题右边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用代号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54 2 标注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及上 下偏差值 并填空 55 画零件图 56 读零件图 1 57 读零件图 2 58 读零件图 3 59 画装配图 1 60 画装配图 2 63 看装配图 1 千斤顶一 工作原理该千斤顶用来支承不太重的机件 使用时 旋转调节螺母4 因螺钉1的一端装入支承杆3槽内 故支承杆不能转动只能上下移动 达到所需高度 二 思考问题1 当调节螺母4顺时针方向旋转时 支承杆3是上移还是下移 支承杆3为什么不能跟着调节螺母4一起

15、转动 答 当调节螺母4顺时针方向旋转时 支承杆3是下移 2 图中的双点画线表示什么 答 表示螺柑的运动极限位置3 简要说明千斤顶装拆顺序 螺母螺杆支座螺钉三 作业要求1 看懂支座2的结构形状 并画出零件图 2 说明配合尺寸 16H8 f7的含义 属于基孔制配合还是基轴制配合 答 属于基孔制配合 16是基本尺寸 H8是孔的公差代号f7是轴的公差代号 62 看装配图 1续 换向阀一 工作原理该换向阀是用于流体管路中控制流体的输出方向 在图示情况下 流体从右边进入 因上出口不通 就从下出口流出 当转动手柄4 使阀杆2旋转180 时 则下出口不通 就改从上出口流出 根据手柄转动的角度大小 还可以调节出

16、口处的流量大小 二 思考问题1 该换向阀由几个零件组成 装配图选用了哪些视图 各视图的表达方法和表达重点是什么 2 零件7主要起什么作用 3 部件中哪几个零件之间有配合关系 三 作业要求1 看懂阀体1的结构形状 并画出零件工作图 2 说明尺寸M28 1 5的含义是什么 67 1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67 2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67 3 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67 4 根据物体的两个视图 补画第三视图 67 5 根据物体的两个视图 补画第三视图 67 6 根据物体的两个视图 补画第三视图 68 1已知物体的俯 左视图 求全剖视的主视图 68 2已知物体的主 俯视图 求半剖视的左视图 68 3标注尺寸 尺寸数值按1 1从图中量取整数 68 4根据俯视图 构思四种不同形体 画出其主视图 68 5 已知物体的三视图 画出轴测图 68 6分析螺钉连接装配图中的错误 在下面画出正确图形 69 1 画出吸气罩的展开图 69 2 画出方圆过渡管展开图 70 试完成支座的焊接图 并标注尺寸 已知焊缝高为4 均为角焊缝 71 1 写出下列符号代表的元器件名称 71 2 1 将下面的多线连接法改为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