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918210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社会建设导论笔记与导论总结(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建设导论笔记第一讲 绪论一、社会建设涵义及正本清源二、社会建设百年演绎三、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之道四、社会建设体系框架第二讲 社会建设理论渊源一、社会团结理论 二、社会整合理论 三、社会冲突理论 四、社会公正理论 五、社会福利理论 六、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讲 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一、社会转型:三阶段论 二、中国社会转型与主要矛盾变化 三、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转型第四讲 社会建设主体一、社会建设三大主体二、中国社会建设主体三、准确把握社会建设主体间的关系第五讲 社会建设原则一、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二、公平是个历史范畴三、促进公平正义基本途径四、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第六讲 社会建设目标一、对社

2、会建设目标的不同理解二、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建设的目标三、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四、中国社会现代化及其实践第七讲 社会事业发展一、社会事业主要领域与进步意义二、中国社会事业进步三、社会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八讲 民生建设一、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三、中国民生进步与问题四、推进民生进步的核心第九讲 社会管理体制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二、社会政策的发展三、社会政策体系四、中国社会政策状况及完善方向第十讲 社会结构调整一、社会结构是社会基本骨架二、社会结构调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面向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第一讲提纲一、社会建设涵义及正本清源二、社会建设百年演绎三、社会建设

3、的意义四、社会建设体系框架一、社会建设涵义(一)关于社会建设的不同观点1917年孙中山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教国民行民权1933年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建设。郑杭生:在社会领域或社会发展领域建立起种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弥合分歧,增加安全,增进团结,改善民生。陆学艺: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各项建设。本讲观点: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

4、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公平正义为指向,整合社会资源与机会,增进人民福祉,调整社会结构,推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矛盾,调控社会冲突,化解社会风险的活动与过程。(二)社会建设的特征:社会建设的涵义体现了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具体而言,社会建设具有专属性、主体性、规律性与功能性特征。1、专属性:社会建设不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全部建设事业,不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总体概括或是统领,而是社会领域的各项建设。2、主体性:社会建设不是一个自发的历史进程和客观的社会变迁,而是人类有意识的改造社会的活动和进程。国家是基本主导,社会组织是中坚力间,而民众是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三者相

5、互配合,共同推动社会建设开展。3、规律性:社会建设是从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出发,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实践活动。这表明,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建设达到促进社会发展任务的前提。4、功能性:在整个社会发展变迁中,社会建设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子系统,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经济建设:提高效率和发展生产力 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和完善法制文化建设:促进文明和文化繁荣 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和调控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三)社会建设本质的正本清源:概括来看,目前关于社会建设的不同理

6、解可以界定为四大类:1、社会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事业,以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社会建设就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持社会治安与秩序。3、社会建设就是实现社会的自主性,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足鼎立。4、社会建设就是合理配置资源与机会,调整社会结构。第一,社会建设需要发展社会事业。第二,社会建设毫无疑问是要实现社会的秩序与治安。第三,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元鼎立,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经验与启示,亦是一个重要普适模式。这是对社会建设理论的关键之一。第四,在社会建设中,强调资源与机会的存量与增量的合理配置。这是对社会建设理解的关键之二。1.创造资源与机会2.公平配置资源与机会。加强社会建设,无论是促进富祉,还是

7、社会秩序,都要求做到上述两方面。(四)社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通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第一,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与支撑。经济建设是基础。没有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建设缺乏必须的物质基础;没有政治建设的进步,社会建设缺乏切实的民主保障;没有文化建设的成就,社会建设缺乏所需的精神支撑。第二,通

8、过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成果人民共建共享,能够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推动力。因此,脱离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社会建设是不存在的,而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社会建设。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造成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背景下,社会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加突出。二、社会建设百年演绎“社会建设”早期提出于20世纪初的,后中断。本世纪初再次提出,历经百年,涵义与价值取向不断变迁。1941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

9、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直到1982年制定第六个五年计划时,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此后的五年计划都冠名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N个五年计划。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在讲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提出要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进了社会更加和谐一项。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做出决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10、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社会建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显著进步。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到40万亿元,世界第二。经济建设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过去曾经认为,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经济落后造成的,经济发展了困难也就解决了。但是,在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也超出了人们的意料。新的社会分工带来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突出问题。造成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也有主观认识的原因。第

11、一,从客观必然性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在发展初期阶段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生产力水平落后,必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建设,经济建设必然要优先有较快的发展。第二,从客观上来看,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上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唯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唯GDP增长的观念。过于关注经济建设,忽视了甚至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建设与投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概念与思想。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关系:前者是目标,后者是实现途径。四、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社会建设,不仅仅是个概念,更是一个指导实践的理论。作为理论,社会建设必然有着内在的命题及由此展开的

12、理论体系,包括建设什么,由谁建设,如何建设等基本内容。(一)社会建设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应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结构合理,社会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社会建设原则:公平与正义一般来看,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两大基本原则是效率与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如果说经济建设通过市场化已经较好的解决了效率的问题,那么社会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公平与正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13、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于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提出六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第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第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第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三)社会建设主体:国家、市场与社会党的十七大总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也就是说,社会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四)社会建设内容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维度是

14、什么,这是推动社会建设实践开展的重要问题。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一般规律,社会建设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社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满足民生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良好的收入分配体系社会保障的有力覆盖。消费的满足3、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社会良性运行,是实现社会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必然要求。对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政策,整合社会管理资源。4、社会结构调整一个社会应有两副基本骨架,一是经济结构,二是社会结构。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国家或地区,必然都有着合理、健康和协调的经济结

15、构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相辅相成,没有经济的发展,合理的社会结构不可能实现第二讲提纲一、社会转型:三阶段论二、中国社会转型与主要矛盾变化三、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转型一、社会转型发展起步阶段转型期之一发展中期阶段转型期之二:关键期发展高级阶段一般来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基本规律会有不同形式的表现,这使得发展主要任务与发展模式会呈现出差异。1、发展起步阶段现实:生产力水平落后,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任务: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改变生产力落后的局面,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特征:经济发展优先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有其合理性。社会变革的滞后性:社会的变革与经济发展未能同步。美国早在19世纪上半叶完成了产业革命,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妇女才赢得选举权,直到1964年,国会才通过了明确承认黑人各种公民权利的公民权利法,熊彼得:社会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