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918059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规划建设25 变革当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话题 梁思成在 北京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 作 1 9 5 1 一文中曾经高度评价了传统北京 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 才完整的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 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 它所 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 的整体 本论文试图对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 体性原则 进行初步归纳 实际上是对梁思成 的 北京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一文主旨 的进一步发挥 目的在于深入探索传统北京 形成 一个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 的具体 城市设计手法与准则 并希望藉此探索新的 城市设计导则 重塑北京这一 都市计划的无 比杰作 值得一提

2、的是 西方的一些城市设计理 论为本研究做出了极好的 样板 最早可以 追溯到1 9 世纪末卡米诺 西特的研究 在 城市建设艺术 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 设 1 8 8 9 一书中 西特提出了研究的核心 目标 我们希望能找寻出那些过去曾产生如 此和谐的效果的构图上的因素 以及那些在 今天只能产生松散与沉闷的效果的构图上的因素 或许这一研究将使我 们能够发现满足实际的城市建设的三项原则要求的手段 摆脱现代的 方块块体系 尽可能挽救古代城市遗迹 在我们今后的创作中更接近古 代的典范的基本思想 此外 C 亚历山大等学者的 城市设计新理论 1 9 8 7 一书中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寻找 创造城市整体性的法则

3、 的目 标 该书通过反思 2 0 世纪 7 0 8 0 年代美国城市建设的混乱局面 提出 城市设计的单一目标即创造环境的整体性 规划 的目的是创造更大 规模的整体化 书中归纳了城市设计整体性的 基本法则 包括总法 则和一系列细则 对本论文起到了直接的借鉴作用 本文将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初步归纳为十条原则 这十 个方面相互联系并共同保证了传统北京整体性的实现 庭院空间的营造 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的一大精髓 图1 在中国传统建 筑中庭院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不是附属的内容 就北京而言 大 到紫禁城 图2 小到四合院 乃至最小的民居院落 还有众多介于二 者之间多种类型的建筑群 如坛

4、庙 衙署 王府 寺观 会馆 书院等 营造了一系列不同尺度和气氛的庭院空间 在寺观 会馆等公共建筑群 中 庭院空间更成为传统北京重要的城市 开放空间 起到了类似西方 城市广场空间的作用 各类建筑群中的大小庭院为建筑内部带来充沛的 阳光 空气 同时 人们可以透过门窗从建筑内部欣赏庭院中的花草树 木 人与自然通过庭院空间融为一体 我们可以说庭院空间的营造是中国建筑空间的重要特征 而四合院 传统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王 南 图 1 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空间营造示意图 来源 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图 2 北京紫禁城由各种尺度的庭院构成 来源 刘敦桢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 26 北京规划建设 话题

5、变革当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则可谓是传统北京的 细胞 图 3 北京城不同尺度 类型的建筑 群事实上都是由简单的四合院 进化 而成的 这样的基本空间结构是 实现传统北京整体性的首要原则 空间序列的安排 如上文所述 北京的传统建筑群皆由若干院落组成 其平面布局方 式通常为若干进院落沿纵深方向的南北中轴线展开 当建筑群规模太大 单单依靠南北方向延伸不足以布置时 则在东西方向布置跨院 当东 西 跨院也由南北多进院落串连而成时 则称东路 西路 形成与中轴线并 列的东西次轴线 在最重要的坛庙有时采取正方形或圆形平面 形成纵 横双轴线布置或中心对称布置 可取得最为庄严肃穆的空间效果 因此 以一进院落为基本单元

6、沿南北中轴线 有时还有东西路次 轴线或东西向中轴线 展开丰富的院落空间序列 构成北京乃至中国传 统建筑群空间美学的精髓 如中国画 长卷 般的美感 充分体现了 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中国人独特的空间意识 诚如梁思成指出的 西方 的建筑就好像西方的画一样 画面很完整 但是一览无遗 一看就完 了 中国的建筑设计 和中国的画卷 特别是很长的手卷很相像 用 一步步发展的手法 把你由开头领到一个最 高峰 然后再慢慢地收尾 比较的有层次 而 且趣味深长 再从城市层面看 这种对空间序列的精 心安排最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北京中轴线 一根长达八公里 全世界最长 也最伟大的 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 序就由

7、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清代的 康 熙南巡图 清晰地展现了北京中轴线如绘画 长卷般的意象 图 4 对整座城市以及各种尺度 类型建筑群 空间序列的精心营造 构成北京城市 建筑群 空间的起承转合 各类建筑群体现出的 庭院 深深深几许 的意境成为传统北京的最突出 特征之一 边界的形成 在庭院空间及其形成的空间序列之外 传统北京的另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即以封闭 围合的墙 城墙 院墙等 作为城市与建筑群 最基本的外部形象 朱文一将此概括为中国 传统城市的 边界原型 与西方城市的 地 标原型 构成鲜明的对照 清晰地揭示了中 国传统城市以 墙 为基本要素 围合形成不 同尺度 规模的建筑群及院落 从而形成 墙 套墙

8、 的城市模式 传统北京最重要的 边界 当然是举世闻 名的北京城墙 除了 凸 字形的内外城城墙 内城中央还有皇城城墙和紫禁城城墙 从 而形成 大圈圈里套着小圈圈 小圈圈里套着 黄 皇 圈圈 的环环相套的格局 图 3 四合院 传统北京的 细胞 来源 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图 4 康熙南巡图 中的北京中轴线空间序列示意图 来源 王南 康熙南巡图中的清代北京中轴线意象 北京规划建设27 变革当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话题 此外 各种尺度的建筑群都有各自的院 墙 于是传统北京城除了热闹的商业街两侧 在胡同里或大大小小的建筑群外部 满眼所 见简直是一座 墙的城市 此外还有作为墙 的 变体 的影壁 照壁等

9、总体看来 传统北京的 边界原型 在尺 度上形成由各类建筑群院墙 皇城城墙 紫 禁城城墙 外城城墙 内城城墙逐渐增高 增厚的序列 在色彩上则由灰色 包括内外城 城墙 紫禁城城墙 一般公共建筑 普通民居 院墙等 与红色 皇城城墙 王公府第 重要 庙宇的院墙 交织而成 城市与建筑群清晰的边界进一步加强了 传统北京的整体感 当然也造成很大程度的 封闭性 其积极意义则在于不论是街道还 是胡同两侧都有连续的界面 对于商业街而 言是连续的铺面 可视为不同于上述各类墙 体的 开放式 的边界 对于胡同而言是各 类建筑群的院墙 大门等形成的立面 有效地 形成了完整的街道和胡同空间 街道 胡同空间的营造 除了对建筑

10、群院落空间的营造之外 传 统北京的另一类重要空间类型即街道 胡同空间 北京的街道 胡同系统主要肇始于元大都的规划建设 元大都街道 的宽度都有统一的标准 大街阔二十四步 小街阔十二步 除街道外 还 有三百八十四火巷 二十九通 即胡同 胡同大都沿南北向街道的东 西两侧平行排列 形成 鱼骨状 的道路网络 亦称 蜈蚣巷 图5 住宅沿东西向的胡同建造可以取得舒适宜人的南北朝向 而南北向的街 道两侧则开设各行各业的商业铺面 以供住户的日常生活之需 据马 可波罗记载 城内的公共街道两侧 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 胡同 内则不再开设商店 以保持宁静 安全的居住环境 贺邺钜研究指出 大 都 对居住区的巷道布局作了

11、精心安排 力求既能与市形成有机结合 便利居民生活 又要避免市肆喧闹 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宁 综上所述 元大都的街道 胡同系统的精华即 闹中取静 把繁华 的商业街市与静谧的居住街区有机结合起来 这个特点后来被明 清北 京继承和发扬 创造了北京城宜人的街道 胡同空间与居住环境 老舍 在 想北平 一文中曾经满怀眷恋地写道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现自然 几乎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 又不太僻静 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树 最 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不远 传统北京街道 胡同形成的 闹中取静 街巷系统是北京道路规划 设计的精髓 商业街的繁华之美与胡同的宁静之韵构成传统北京独特的 街道美学 从空间形态上 街道与胡同呈现出

12、宽与窄 虚与实 艳与 素 垂直与水平 平直与曲折等多方面的对比 图 6 城市肌理的生成 如果说四合院是传统北京的 细胞 那么由各种类型的院落式建筑 群及街道 胡同空间组合生成的 街道 胡同 四合院体系 就是传统 北京的 肌理 由于北京传统建筑群小到四合院 大到紫禁城都具有高度的 自相 似性 如都由一系列院落构成空间序列 具有清晰的边界等 它们又 被组织在逻辑清晰的街道 胡同体系之中 因而各类建筑群与街道 胡 同所共同形成的城市肌理十分和谐统一 这是传统北京城市设计整体性 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尤其就平面布局而言 我们从乾隆 京城全图 中可以清楚无误地感受到传统北京城市肌理的整体和谐 图 7 地标

13、的设置 除了作为城市 背景 的 肌理 传统北京还有一系列凌驾于背景 之上的 亮点 即城市地标 传统北京的城市设计中通过一系列地标 如 图5 元大都街道 胡同布置示意图 来源 贺业矩 中 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图 6 传统北京街道与胡同比较分析图 来源 马炳坚 北京四合院建筑 图 7 乾隆 京城全图 中显示的北京城市肌理 28 北京规划建设 话题 变革当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楼 楼阁 牌楼 门楼 影壁 桥梁 塔 幢等 的设置形成主要街道 的对景 或者划分漫长的街道空间 创造出优美的街道景观画面 图8 城门 城楼 明北京城 内九外七 的城门 城楼以及内外城角楼 与低矮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为传统北京

14、的重要地标 此外 皇 城四门 天安门 地安门 东安门 西安门 紫禁城的四座城门 午门 神武门 东华门 西华门 四座角楼都是高大醒目的城市地标 亭台 楼阁 景山位于明清北京内城的几何中心 清乾隆十六年 1 7 5 1 年 在景山五峰上分别建亭 对称排开 中曰万春 东曰观妙 周 赏 西曰辑芳 富览 其中 外侧二亭为圆亭 中间二亭为八角亭 中 峰万春亭为四方亭 屋顶为三重檐攒尖顶 为京城建筑屋顶之至为独特 者 万春亭宝顶距山下地面 6 2 米 成为北京 城市中心 的象征 中轴线北端的钟楼 鼓楼则巍然屹立于内城北部的民居群中 成为 北城的标志和什刹海地区一道经典的风景 佛塔 北京旧城内许多造型优美的佛

15、塔 成为著名的城市标志 金元间的庆寿寺双塔 和万松老人塔 元代的妙应寺白塔 清代的北 海白塔及法藏寺塔等 此外 城郊还有天宁寺 塔 五塔寺 碧云寺 西黄寺的三座金刚宝座 塔 八里庄玲珑塔等 牌楼 大街小巷的众多街市牌楼也是传 统北京的重要地标 传统北京沿中轴线呈对 称分布的东 西四牌楼 东 西单牌楼 东 西长安街牌楼 东 西交民巷牌楼更是进一步 加强了北京城的整体秩序 此外 国子监街四 牌楼 大高玄殿三牌楼 历代帝王庙双牌楼等 也成为所在街道的重要街景 桥梁 结合北京的水系格局 传统北京形 成了一系列重要标志性桥梁如万宁桥 俗称 后门桥 银锭桥 金鳌玉桥 今北海大桥 之前身 御河桥 天桥等 综

16、观北京城的诸多地标 分布均匀 错落 有致 使得城市的不同街区都有鲜明的特色 并且塑造出传统北京错落有致的城市轮廓 图 9 城市天际线的设计 传统北京城市与建筑群主要沿水平方向 展开院落布局与空间序列 呈现为 水平型 的城市轮廓和天际线 李约瑟注意到中国传 统城市与建筑的水平舒展并认为它比 垂直 型 的城市更具有 人本主义 的价值 中 国人 利用水平空间为他们建筑计划的主 旨 虽然有些房屋高出地面两三层 但是它们 的高度严格从属于大规模的水平远景 房屋 本身就成为该远景的一部分 把比较小的空 间单位在水平面上加倍扩充 比之叠床架屋 向上发展为更大更高的空间而使居住其中的 人成为渺小的 在许多方面更能使人满意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传统北京的 水平 型 城市轮廓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或单调乏 味的平板一块 正如上条原则所指出的 传统北京的天际线在水平的大趋势中 呈现 出 错落有致 的特点 从单座四合院到局部 街区以至整座城市都体现出错落有致的韵律 图 1 0 传统北京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有意 识地布置了一系列城市地标 这些地标呈现 为强烈的垂直向上的造型感 尽管有大量 垂直型 地标 然而其数量与大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