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894854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创新管理)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如果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必然无法落到实处。通过市局组织的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校长读书活动,受益匪浅。结合我校的教育实践,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处处事事思考学校的管理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

2、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服务。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基本准则。在确立这一基本的管理理念之后,我们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口。老师与学生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对矛盾,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观念是把学生置于被管理的地位,将老师的意志、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和“学生”只是一种称呼,至多是尊称和谦称的关系,不代表任何权力涵义。除了人格平等,老师和学生一样贫乏,也一样丰富。老师的丰富在于其知识的丰富和人生经验的宽广深刻;贫乏在于

3、对学生的了解贫乏,不同的教师教学经验也不同;学生的丰富在于其作为青少年形成中的经验和行为的自足性,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贫乏在于其经验,这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一种生活机会。 思想观念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我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原来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只重视抓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学生个体爱好特长的发展,学校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老师见物不见人。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在新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艺体教育、科普写作、兴趣活动有声有色,各项竞赛活动获奖颇丰,成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一大亮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帮助

4、指导下,逐渐发展为特长,而且这些特长不断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扬,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树立师生互动、交往平等的教育观念 1.加强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实践对指导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

5、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而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管理主义的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个别学生与教师形成对立面,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成为我校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把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只有在这

6、样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揭示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观念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在这种交往中,深刻的体会到: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更是一种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

7、意味着心态放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力,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注重开放,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更不是配合老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

8、、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三、树立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观念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以

9、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获取知识,老师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的身份出现,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个性,这就是主体性教学的观点。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新观念。 1.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实施民主教学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的参与环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

10、和兴趣,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课堂教学中应充溢师生情感的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便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构建一种师生共进退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动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其次,在课堂上要创设开放的人文环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重答、补充、发问、争论、再想。要做到:第一要尊重每个学生,把他们个个当人,平

11、等对待,相信他们个个是天才。第二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是宝贵的,却也是脆弱而娇嫩易受伤的,教师的一句善言,鼓励也许可造就成一个天才,一时语伤或许就会扼杀了一个英杰。第三,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力争提供给人人表现的机会,不要总是只抽举手(或成绩好)的,而对那些不举手的(存在犹豫心)却冷落课堂难问津,这样天长地久,班上的含羞草会遍及天涯,而爱回答问题的也会逐渐失去依衬,而使一大部分学生失去兴趣。第四,给与你的每一个学生恰当的关注,让他感受到你的关爱,让他知道你时时关注着他的进步,伶听着他的声音。再次为了成功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平时师生情感的交流,民主相处亦是实现课堂主体性参与的平台。例

12、如,我们要求在课间、闲暇时候,一有机会接触到学生就要同学生谈心,说说笑笑,消除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心理,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情感,学生亲近你、接纳你、信服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便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同时要求教师语言必须富于情趣,有吸引力。一句话,课堂需要的是奏鸣曲,而不是催眠曲。 2.因此制宜,设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主体性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但学生的参与程度除上所述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合于学生进入主动参与的情景。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要获以某种知识,就要把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

13、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领略学科知识的真谛。因此,主体性教学,首先应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科知识的原型,寻找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的事例,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去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从记忆中获取或巩固了这部分知识、技能。 3.加强操作讨论,让学生动起来 动是一种思维,一种技能,一种探究,一种创新,一种动力,一种掌握,一种美。让学生看得见,认得清,学得乐。通过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探索的快乐,发现真理的愉悦,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容易形成知识的相互联系。适时适度的

14、操作可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更能体现学科实践性这一本身特性。为此我们每年都二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配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建立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并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 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的确造就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但我们的传统的教育不大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学习者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的机

15、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材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动手操作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只有今天勤于动手,经常实践,明天才能大胆改革,开拓进取。 2.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观点。社会进步为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机会与空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与条件。作为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在多样性教育中学会选择、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应当为学生创造选择的范围,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