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894342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走创新教育之路_(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无锡蠡桥小学王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筚路蓝缕,荟萃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吸取诸家众流教育之精髓,创立了一套颇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则无疑是最具独创性和开拓性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发展创造教育的思想,并在他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内推广创造教育。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教育,制订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撰写创造的儿童教育等。他认为人人具有创造的潜能,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教育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动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

2、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提出了对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今天在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

3、们再重新回过头来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教育遗产,推动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一 借鉴陶行知“小孩子有创造力”的思想,树立“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人人都可以培养成创新人才”的学生观。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有创造力”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又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方能充分发展的。他指出:“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现代生理科学的实验越来越证明陶行

4、知先生这样一种“小孩子有创造力”的观点是符合科学根据的。从最新的生理研究材料来看,一个十二岁儿童的脑重是一千四百克,已基本达到一个成人的水平了。人在出生到十七岁时都是具有相当的创造力的基础的,完全可以从事发明创造工作。不仅如此“小孩子有创造力”的观点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相符合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人之区别于自然和社会化的动物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不是无意识的、被动的和本能的力量。凡是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人都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生活的事实表明“每个能工巧匠都在创造,每个真诚的

5、劳动者都在创造,每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都在创造。亿万人民大众(包括少年儿童)蕴藏着不竭的创造力,一旦迸发出来则势不可挡永无止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和帮助每个人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人与人之间在创造精神尤其是创造能力方面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人类的创新活动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也决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创新精英,而应该立足于每一个人创新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全民族创新意识的强化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的思

6、想基础上,把学生看成能动的、各有个性发展的、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坚信学生个个富有创新潜能,把开发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二 借鉴陶行知先生“六个解放”的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观和“时空”观,还学生一个能够充分舒展其天性的空间。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我们发现了学生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还为此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小孩子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使小孩子的双手,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小孩子从过重的作

7、业负担中解放出来;(4)解放小孩子的嘴,使小孩子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的旧习惯中解放出来;(5)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以扩大眼界,从鸟笼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6)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学校不要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使学生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现在看来这“六个解放”的思想是多么明智!多么令人深思! 教育的最高准则应该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教育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今天我们搞创新教育就是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观,解除教学中一切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桎梏,还儿童一个能够充分舒展其天性的空间,激发他们的主体

8、精神和创造精神。我们不仅要还给学生一个物质的、可视的空间,更应还给他们一个思想的、心灵的空间。这正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不能再延续那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而应该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人间的真、善、美,去经受困难的考验和意志的磨练;我们不能再延续那繁琐的讲解和题海战术,而应该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向权威和标准提出质疑;我们要象陶先生说的那样:“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巴,”营造一种宽容的教育氛围,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顺应自然的陶冶其天性,细心呵护其原始的好奇性,激发创造意识,点燃

9、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轻松愉快,自由地想象、探索和创造。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三 借鉴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注重“求异性思维模式”, 树立“实践-、探索、发现”的教学观。 “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教学论,是陶行知在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践的传统旧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光辉命题。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方法将教学做分作三项不同的事情是不对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他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主张“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

10、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与学不能分离,都要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去追求真知识。 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重新认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1 实践性:“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依陶行知的解释这个“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具体言之“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还包括文艺精神等活动。它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讨论、练习、实验、研究等具体方法,它只要求将这些具体方法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

11、的学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去追求知识。这种“做”不仅是行动(劳力),而且可以是思想(劳心),是“劳力上劳心”和“手脑联盟”的结合。创造才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创造性教学必须把创造性实践活动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把操作和思维相结合,把操作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2 探索性:启发探索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方式。科学的教学过程决不是教师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求同性思维模式”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注重“求异性思维模式”的过程。 教学做合一看重改造、改进或创造

12、,不用圣人的教训、领袖的语录等绳索来捆缚住头脑和手脚。它所追求的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陶先生曾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可见:“求异”是智慧的摇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奏。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探索性问题,形成主动探索的品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做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3 发现性:“教学做合一”是以“发现”作为最高目标的。陶行知曾把教法的演进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只凭先生教授不许

13、学生发问的注入式; 二是师生共同讨论彼此质疑问难的讨论式;三是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的启发式;四是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可以好一些的道理的发现式。它揭示了教法演进的真谛,并与现代盛行的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模式”精神相同。发现型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现中学,学生可以“异想天开”,大胆猜想,可以在探索中试验,寻求证实猜想的最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较好地落实了学生作为教学认识这一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地位。

14、借鉴发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探索,以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促其全面发展的目的。“实践、探索、发现”应被看作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教学论中的具体体现,而贯穿这一教学论的核心是注重“求异性思维模式”。教师的责任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总之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教育曙光探索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教育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与马克思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尤其是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更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大力开展教育改革,研究创新教育,发展创新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跟上时代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