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5872490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解析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在最新过去的2020年新高考地区模拟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是一首现代诗歌,老师和考生们对此都深感意外,其实,考纲上确实有提到过现代诗歌鉴赏,只是因为不常考,所以大家想当然地认为文学类文本只包括小说和散文。其实文学类文本还包括“诗歌和戏剧”,这里的诗歌和古代诗歌有一个区分,特指的就是近现代诗歌。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考脱节最严重的就在近现代诗歌这部分内容,学校重点讲,考试却从不涉及,以至于很多同学进入“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认识误区。这次新高考模拟,给教和学也敲响了警钟。以考促教,要得就是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让教与学的实践中真正

2、的重视起近现代诗词这块文学宝藏。但是一套高考试卷中同时涉考古代和近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从考纲上看、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并无此必要。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本专题先讲内容的理解,考生暂时做好备考就是。【满分技巧】现代诗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以凝练的诗句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鉴赏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析现代诗歌的形象特点及意境意象是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要捕捉现代诗歌的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意境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

3、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赏析现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尤其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1品味词语丰富的表现力。注意现代诗歌中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加以分析。现代诗歌鉴赏词

4、语解题步骤及技巧:(1)解释词语的意思;(2)阐述该词在诗中的作用。例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诗中不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而说“鸦背驮着夕阳”;不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而说“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试体味“驮”“织”两词使用的妙处。考生可以按照答题步骤:(1)“驮”是背着,“织”是编织;(2)这两个动词用得奇崛,却十分传神,使诗的画面极富动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考生只有准确地理解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现代诗歌语言风格解题

5、技巧:(1)指明何种语言风格;(2)说明有何作用。例如:辛迪“代沟”上握手: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边听你絮语低声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考生可以按照答题步骤作答:(1)诗歌语言朴素、自然;(2)使读者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三、鉴赏评价现代诗歌的情感态度抒情性是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体会现代诗歌的感情,考生要做到以下两点:1品味词语,体会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感情例如:贺敬之回延安: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诗句通过一个“抓”字,一个“贴”字,便鲜明地道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不放”和“紧紧”两个词语进一步把这种感情推向更高的

6、境地,表现诗人对延安深沉的爱和眷恋。2分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例如: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中借“巍然挺立”的礁石形象,表达诗人对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暴力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现代诗歌思想感情解题步骤及技巧:(1)指出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例如:何其芳新月: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

7、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2)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新月比作小船,回到久别的故乡。诗歌选用了“花香”“夜暖”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表达了诗人对温暖故乡的向往与追寻。考生掌握了以上这种技巧和步骤,就可以较好地把握现代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鉴赏类题目。【限时检测】一、【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平行模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金黄的稻束郑 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

8、,远山是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2下列对

9、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3“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4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

10、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答案】1D2D3“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作者又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联系起来,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赞美劳动的母亲。4最后几句,把流逝的历史比成流淌的小河,把站在田里的稻束比拟成人,进而提升至对人及其精神的赞美与思考。“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A项,“金黄

11、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B项,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项也不能作为选项。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

12、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C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对各选项涉及的对诗歌的题目、意象、技巧、主题的鉴赏内容做理解。A项,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

13、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项,理解有误。它对本诗赏析之所以不恰当,是因为其内容完全是错误的

14、。“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它应该作为选项。故选D。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诗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间的联系,体会感情表达。诗歌开篇写站在秋天田野里的“金黄的稻束”,接着通过“我想起我看见”,从“稻束”联想到母亲和哪“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秋的收获与其创造者、孕育者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交织着对母亲坚韧、伟大、无私的赞扬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歌将“金黄的稻束”和人物形象相联系,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些诗句中看出。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另外,“金黄的稻束”,“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修饰“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触动人的情思。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是收获的象征,它是母亲的象征,诗人将收获与创造丰收成果的劳动者联系起来,尤其突出了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的形象,通过意象,诗人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