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35867419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案工作研究理论文章合集五篇【篇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收集和接收本馆保存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档案馆功能定位的主要目的是为明确其在公众心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公共档案馆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据的认可度、职能地位及核心竞争力提供战略导向。过去,档案馆扮演的角色大多数是“保管档案的库房”“政府的机要单位”等以藏为主的机构。很显然,这种功能与形象的定位并不适应当前开放、包容的信息社会,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应朝着社会化、服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人性化、智慧

2、化的个性化服务,突出其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功能定位。一、公共档案馆功能的发展趋势及背景分析(一)社会环境的变迁政策导向随着档案工作不断深化发展,公共档案馆的业务范围也在逐渐拓展,其服务对象已扩大到社区、农村、私营个体等领域。另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各种新领域的档案,如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工伤保险、就业指导培训等相关档案也随之产生。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并强调要重视民生档案工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随之进入了一个提倡融合、创新、人本、生态的新时代。因此,公共档案馆将自己丰富的档案资源优势有效融合到形

3、象塑造的过程中,构建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势在必行。(二)技术的变革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丰富,互联网、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剧增。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档案利用网络化逐步推广,档案服务对象也拓展到了网络用户。他们摆脱了线下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再需要亲身前往档案馆即可享受到档案服务,他们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求助和咨

4、询,这些行为使其成为了档案用户或潜在用户,同时也表明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三)用户需求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在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就有更高级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公共档案馆在进行功能定位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如何发挥其文化休闲功能以满足人们丰富多元的文化休闲需求。公共图书馆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博物馆有见证历史的功能,纪念馆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而公共档案馆有着丰富的档案资源,其权威性是其他文化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公共档案馆具有提升人类文明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公共档案馆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开设论坛、编研出版档案产品、拍摄纪录片等方式,在使人们

5、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二、公共档案馆的形象塑造公共档案馆作为我国法定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作为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实现面向公众的文化关怀、记忆共享和知识挖掘中发挥自我效能。如何对公共档案馆进行正确定位,进而利用自身特色进行创新服务和管理,更好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这是目前公共档案馆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提供亲民、便民、利民的档案服务内容民生档案是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档案类型,颇受广大群众关注。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第十一条指出:“在服务内容上,既做好帮助有关单位建立和管理档案的服务,又做好为社会各方

6、面提供档案利用及政府公开信息、其他信息的服务,特别要积极把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信息及时整理、鉴定出来,优先提供利用。”因此公共档案馆在设置档案服务内容时,应充分结合民生需求,做到亲民、便民、利民。例如,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村史馆的展厅设计,主要分为“昔日天乡”“今日天乡”“明日天乡”三大部分,其中包含了农业、经济、生活、教育等模块,将征集来的照片、书面材料、实物等进行编研整理,通过照片墙、视频、实体模型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展厅还专门设有“笑脸墙”,用来展示在社区居民家征集来的笑脸照片,使得其服务内容更加亲民。再如,天津泰达集团图书馆档案馆门户网站首页设计,包含

7、了“新闻公告”“档案服务”“泰达生活”“文化共享”“数图推广”等板块,并依托音视频将相关农业技术、民俗文化等资源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体现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二)建立健全更加快速、高效的档案馆利用方式网络检索需依托计算机为载体来进行信息资源的查询利用,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便捷获取服务的生活方式。随着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等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打破了传统信息获取的时空限制,使人们得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如传统环境下公众要想获取政府的公开信息,要么通过政府网站或其他传统媒体浏览发布的信息,要么前往实体档案馆、图书馆等场所查阅相关信息。而*市*区档案馆推出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

8、平台”客户端,使得公众只需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区档案馆”主页,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同时,手机查阅方式还配备有查找、发送、打印等便捷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效率。(三)培养主动提供档案服务的服务理念一般来说,用户获取信息的模式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就是自主选择获取咨询的途径,被动就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和获取能力。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就要积极利用用户获取咨询的方式,并分析用户行为与需求,变被动为主动。档案馆可以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交互平台与用户建立联系,将其在虚拟环境与实体档案馆环境中的信息行为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定期推送可能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构建档案馆和用户之

9、间交互融合、互联互通的关系。比如,微信公众号“档案那些事儿”,依托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档案宣传和利用,还会定期进行更新推送,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投稿参与公众号内容信息的建设,这使得在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与档案用户的交互。综上所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共档案馆应当从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社会大环境以及公共档案馆自身情况,确定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大力发挥其独特优势塑造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并有效地向社会表明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这有利于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提升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地位,从而最大化实现档案的价值。【篇二】G20*峰会

10、的成功举办,使*市确定了今后5年将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目标,*举办国际重大活动、重大赛事将更加频繁,而真实记录和完整收集这些活动、赛事的档案工作也将更加重要。制约因素档案意识不强。重大活动的组织承办机构往往是临时的,工作人员大都由各单位抽调而来,其档案意识普遍不强,且身兼数职,精力和时间有限,对档案收集工作不够重视;有些机构的领导认为档案材料移交之后利用不便,不愿及时移交;不少档案员变动频繁,档案收集工作的交接不到位。特殊载体档案收集不完整。重大活动照片、视频、音频等声像档案直观立体地记录了活动的多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但由于多种原因,相关机构在重要工作节点不注重及时形成

11、影像材料,造成事后无法弥补的遗憾;一些实物档案如各国赠送的礼品、国家领导人及其配偶的留言与题词、着装、峰会筹备机构各部门的印章、领导人使用印章的印模等,大多是孤品,如收集不及时,事后更是无法补救。活动相关档案收集难度加大。峰会等活动的工作内容多、涉及领域广,所形成的档案数量较大、类别繁多、载体多样,单凭档案部门的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收集工作。特别是在现有条件下收集峰会相关账外文件存在较大困难,需要中央筹备办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涉密材料收集易疏漏。在工作中,相关机构对涉密文件材料的移交非常谨慎,往往出于保密因素的考虑,拒绝移交峰会筹备办规定移交的材料,如与峰会会议场地相关的材料等。如果等到峰会结束再

12、行收集这些材料,难度会更大,不确定因素也会更多。工作对策机制建设强保障。首先,为确保峰会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归档,峰会筹备办在成立之初就将市档案局工作人员编入峰会筹备办文秘组,负责收集峰会档案。其次,*市档案局领导亲自带队赴*、上海等地实地参观调研和学习取经,及时调整峰会档案收集方式和方法。第三,市档案局主动与国际峰会*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联系,向主管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督促他们配合档案收集工作,形成全方位监督的局面。第四,市档案局在峰会筹备办成立之初,挑选业务骨干进驻筹备办文秘组,指导档案收集工作。规范管理定制度。在宏观层面,峰会筹备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市档案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开

13、展档案收集工作,把档案接收及归档工作纳入各机构及个人的职责范围,与其他工作一同考核;严惩损毁、丢失档案的机构和个人,敦促档案形成单位及时补救移交。在工作细节方面,峰会筹备办制定了国际峰会档案管理工作方案2016年G20*峰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G20*峰会文件材料归档要求等工作规章,作为相关机构移交档案的重要依据,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定人定责办培训。为做好收集工作,峰会筹备办抽调各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峰会档案工作协调小组,加强与各机构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的沟通联系,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收集工作随时跟进,确保材料及时归档。同时,峰会筹备办将归档工作中发现的

14、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机构,要求其立即整改。市档案局还联合省档案局举办针对所有机构和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拓宽思路广收集。为更完整地反映G20峰会从筹备到召开的整个过程,建议峰会筹备办指定相关单位或委托中介公司对账外文件进行收集,并将收集来的账外文件汇编成册或制作成纪录片;广泛征集来自民间的与峰会有关的特色档案,并支持个人保管和展示以及向市档案馆捐赠或寄存其收藏的峰会档案,对于捐赠有重要价值峰会档案的个人或社会组织给予一定奖励;掌握涉密文件范围,在档案收集工作开始前,市档案部门要及时同各机构沟通,了解涉密材料的范围、密级及解密期限,并与移交部门或移交人签订移交协议,协议中注明涉密档案的移交时间、内

15、容、数量等。依法治档保安全。*市档案局认真落实市委关于“G20峰会期间的档案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峰会期间全市档案安全这一关键问题,敢于担当,“干”字当头,加大监管力度。档案局组成5个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25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抽查,确保峰会期间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篇三】*年6月初,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废改立”,“二是要抓好制度的执行”。作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安全制度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已有的相关成果仅涉及档案安全的某些具体制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如何全面认识档案安全制

16、度的内容,树立档案安全制度的整体意识、重点意识、实践意识,是落实国家档案安全工作会议的重要方面。档案安全制度的形成自档案产生以来,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战国时期的秦律已出现有关档案库房防火的专门规定,后发展至唐代,档案防盗和防毁坏制度被列入国家法律范畴。此后,宋元诸朝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容更为具体,保护范围更加广泛。近现代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载体日益多元化,加之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安全制度随之发生变化,从只重实体档案逐渐发展为实体档案、数字档案并重。2010年5月,杨冬权提出建立档案安全体系,并进一步指出档案安全制度的健全与档案安全法规、档案安全技术标准及档案安全业务指南的实施与完善密切相关。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从加强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应急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