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866963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工作计划)阳台山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书(doc 14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台山社区2010年社区建设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特色新市北这个主题,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按照“民主管理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标准要求,努力把管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特色和谐社区。为此,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任务:1.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加强制度和规范化建设。在健全完善以社区居民自治章程为主体、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为补充的社区民主自治制度体系基础上,指导各社区因地

2、制宜地完善居民文明公约、计划生育公约、环境卫生公约等单项公约,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加强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戴证上岗、统一档案管理建设,实现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新提高。深化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民主选举,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成员直选和户代表选举的比例,保障居民群众的选举权,到2010年,实行直选和户代表选举的社区达到50%以上;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完善民主决策,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依程序按大多数居民意见办理,在决策前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居民群众的决策权;强化民主监督,

3、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的评价监督活动,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保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到2010年,所有社区达到“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标准。2.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促进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形成社会协同合作、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格局。加强社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合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老年人组织、残疾人组织、群众性文体教育组织以及各种社区服务组织,

4、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动员体制,提升社区组织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强化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管理的能力。加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力度,到2010年,有10%以上的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健全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驻街单位代表、社会团体代表、居民代表、居住在社区内的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小区社区居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协商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形成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的指导下,共驻、共建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加强

5、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中的运用,提高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完善“市北民情在线”系统,畅通社情民意、宣传法规政策,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3.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志愿机制、市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多渠道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驻社区单位和个人兴办以便民利民为目的的社区服务项目,引导非公益性社区服务项目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健

6、全社区服务网络。深化社区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健全完善街道代理中心、社区代理站服务网络和工作运行机制,拓展服务代理领域,积极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以及政策、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街、居社区服务中心(站)的中介、组织作用,有效整合辖区社区服务资源,到2010年,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综合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站综合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积极开展多样化、社会化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加强老年娱乐室和养老互助点的管理运营。加快发展和合理配置不同档次养老服务机构,到2010年街道、社区全部建设一处颐康日间照料家

7、园,力争三年内使管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达到较高水平。创建社区扶贫帮困体系。落实城市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启动慈善医疗救助门诊,完善“阳光互助家园”帮扶救助网络。健全社会救助协调管理机制,确保救助“一口上下”。 继续深化“百千万”活动,完善民生指数评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开展创建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活动,完善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强社区就业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大力清腾和开发就业岗位,到2010年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比例保持在90%以上。推进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起覆盖城区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所

8、有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户籍医生联系制度,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健全完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完善“五位一体”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的需求。4.强化社区治安,促进社区稳定。以维护社区治安、加强社区法制建设、保障社区稳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落实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实现“案发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维护社区稳定。健全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完善公共娱乐场所等级化管理,严厉打击重大

9、刑事犯罪,有效遏制“”等邪教组织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创安”活动,有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社区稳定。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送法进万家”、“讲案学法”、“以案释法”等活动,使广大居民掌握法律、依靠法律、遵守法律,更加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发挥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的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局面。加强社区法律服务的工作力度,建立街、居两级法律顾问服务网络,发挥“12348”法律服务专线作用,切实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到2010年,全部达到“法治社区”的标准。完善街道社区矛

10、盾纠纷调解机制,发挥“四位一体”调解中心作用,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完善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全力预防刑释解教人员和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5.繁荣社区文化,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城区为主题,大力培育各种文体娱乐群众组织和队伍,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教育、科普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活动,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为纽带、社区文化中心为依托,覆盖全管区的文化培训和文化活动服务网络。公共图书藏书量每百人达到160册以上,街道和社区图书资源共享设备配备率分

11、别达到100%和50%。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建立业余文化辅导员注册登记制度,每个社区拥有3支以上文化特色队伍。健全读书辅导员网络,深入开展“共建书香家园”活动。以萝卜会元宵山会和夏季文化活动月为重点,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社区课堂、社区广场等,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达到50%以上。深化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组织、阵地和队伍建设,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以居民文明素养和礼仪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未成年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社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择业培训为辅助的全民教育格局。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普宣传

12、教育,建成2个科普活动或科技教育基地。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健全完善“三横两纵一制”、“管理+服务”的社区青少年组织体系,形成区域性的社区团组织网络。以建设“一屋一校二站一中心”为抓手,营造文明、安全、健康、整洁的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以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为中心,以社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志愿者为资源,以社区群众和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发动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青年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推进文明家庭建设。深化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开展争创 “五好文明家庭”活动,调动社区妇女和家庭积极参加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建设。依托社区妇女学校,开展女性“四自”教育,组织社区巾帼文明队

13、、巾帼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巾帼爱心奉献”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6.改善社区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建设整洁优美、生态有序、健康舒适的社区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庭院增绿活动。三年内绿化美化30座居民庭院,管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5%。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到201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30%。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综合整治背街小巷,三年内,管区背街小巷基本实现地面硬化、路灯安装、地下管网配套。建立门前三包网络化管理体系,加大社区病媒生物防治力度,全面整治居民楼院。到2

14、010年,楼院整治率达100%,居民楼院达标率达到95%以上,实现管区无卫生死角。7.搞好社区党建,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保证。建立街道大党建工作格局,健全完善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队伍为主体、驻社区各单位党组织以及社区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力争70%以上的街道社区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的标准和党的建设星级示范街道、星级示范社区标准。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形式,进一步改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平均年龄达到4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社区干部达到50%;继续广泛开展机关党组

15、织与社区组织“结对帮助”活动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手共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素质,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党组织创建目标。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以争创“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思想作风好”“五个好”党员为主线,不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和措施,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智能化管理,创新党员管理手段,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确保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创新党员奉献社会、服务群众载体,确保社区党员达到“五个好”标准。推进街道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工委集体领导下的委员分工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落实街道工作专题会议、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党工委会议、党工委民主生活会、廉洁勤政建设等制度,推行党务公开。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扩大党内民主,探索发扬党内民主的方法和途径,用党内民主带动群众民主,密切党群关系,形成和谐社区建设合力。(三)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综合指导、专题调研、组织试点、推广经验、督查考评等工作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加强社区建设目标任务监督考核,促进规划的实施。加强宣传引导,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形成共建和谐社区的整体合力。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