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

上传人:空**** 文档编号:135864734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6.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 DL 5006-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DL500692) 主编单位:成都勘测设计院 批准单位:能源部水利部编写说明第二章 岩石试验工作基本要求(G20092)第三章 岩块试验(G30092) 第一节 含水量试验(G31092) 第二节 膨胀性试验(G31192) 第三节 耐崩解试验(G31292) 第四节 冻融试验(G31392) 第五节 点荷载试验(G31492) 第六节 岩石声波速度试验(G31592) 第七节 容重试验(高分子树脂胶涂料法)(G30292) 第八节 变形试验(弹性常数测定仪法)(G305 92)第四章 岩体变形试验

2、(G40092) 第一节 岩体声波速度试验(G40692) 第二节 钻孔岩体变形试验(G40792) 第三节 柔性承压板中心孔法试验(G40892)第五章 岩体强度试验(G50092) 第一节 岩体三轴试验(G50592) 第二节 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蠕变试验(G50692) 第三节 岩体沿软弱结构面限胀直剪试验(G50292)第六章 岩体应力测试(G60092) 第一节 孔径应变测试(压磁应力计法)(G60392) 第二节 孔壁应变测试(水下深孔孔壁应变测试)(G60192)第八章 岩体原位观测(G80092) 第一节 洞室收敛观测(G80192) 第二节 钻孔岩体轴向位移观测(G80291

3、) 第三节 钻孔岩体横向位移观测(测斜仪法)(G80392) 第四节 钻孔岩体横向位移观测(挠度计法)(G80492) 第五节 岩体应变观测(G80592) 第六节 岩体压力观测(液压应力计法)(G80692) 第七节 岩体锚固荷载观测(G80792)附加说明说明书编写说明 DLJ20481,SLJ2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自颁发试行以来,在统一试验方法,提高成果质量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和补充一些新的项目。为此,能源部、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组织成都勘测设计院、黄委规划勘测设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昆明勘测设计院

4、、东北勘测设计院等单位进行DL5006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的编写工作。 DL500692规程(补充部分)的编写工作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曾就增补哪些项目召开过讨论会,还召开过专题讨论会、初稿讨论会和统稿审校会。初稿寄发全国有关单位广泛征求过意见。 本规程是 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的补充或说明。所补充的新项目分属在相应章中,凡没有补充新项目或内容的章未列出。为便于使用和相互对照,本规程的编写格式与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相一致。 本规程的内容包括:原有项目新发展的试验方法,近年新发展的、并经生产实践验证是

5、可行的项目共有23项。 为了保证DL5006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编写工作的质量,成立了技术组,对有关的技术内容全面负责。技术组组长为傅冰骏,组员有袁澄文、杜佩莹、李迪、陈扬辉、王永年。最后由杜佩莹负责完成统稿工作。 本规程的编写工作是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领导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支持,提供了资料和意见,谨致谢意。 本规程中一些项目是近年新发展的,我们的实践经验不多,如有缺点和不足之处,敬请及时指正。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编写组 一九八九年四月 第二章 岩石试验工作基本要求(G20092) 第1条 岩体原位观测布置的一般原则 一、选择有代表性或特殊部

6、位,如岩体性态变化最大或岩体稳定条件最不利的部位设观测断面,其数量取决于被测工程要求和研究的目的。 二、由于岩体的复杂性,对重要断面或测点,仪器布置应适当重复,以便平行观测及校核。布置时要合理、互相配合、注意时空关系,使成果有利于综合分析。 第2条 原位观测各测试项目应由专人负责进行仪器造型,并绘制仪器安装及埋设施工图。仪器埋设部位应便于观测和检修,仪器及电缆应有保护措施,以免受损。 第三章 岩块试验、(G30092)第一节 含水量试验(G31092) 第1条 概述 岩石含水量是指试样在105110下烘至恒重时失去的水分重与达到恒重时试样干重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本规程采用烘干法测定粘土质岩

7、石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量。对于含有结晶水矿物组成的岩石,烘烤温度宜控制在405下进行测定。 第2条 试样制备 一、试样必须保持天然含水量,不得用爆破或湿钻取样。在取样、运输、储存和试样制备过程中,含水量的损失不应超过1。 二、单独测定天然含水量的试样,应直接在现场采取,密封后送到室内测定。 三、进行力学性试验时,如需测定天然含水量,应在试样制备时从试样的两端采取。 四、试样的尺寸,应大于组成岩石最大矿物颗粒的10倍,每组试块的数量不少于10块,或4060g。 第3条 试样描述 一、岩石名称、颜色、结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胶结物特性、风化情况等。 二、安装。在膨胀仪的金属套环内壁涂上一层凡士林,

8、金属套环底部放一块金属透水板及一张滤纸,其上安装试样。在试样上边再放一张滤纸及一块金属透水板,最后将组装好的上压板、传感器装上,并装上中心杠杆千分表。 三、试验及稳定标准。 (一)在轴向施加约30N力于试样上,测记应变仪读数,每10min读数一次,三次读数不变,重新调好中心杠杆千分表,记录千分表和应变仪读数,作为试验的起始读数。 (二)向容器内缓慢注入蒸馏水,直到淹没上部透水板,观测中心杠杆千分表的变形。根据千分表的变形(最大变形不超过0.001mm),调节所施加的压力,使试样膨胀变形始终保持为零,记录应变仪读数。开始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小于3个微应变、可改为由读数一次;再

9、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小于3个微应变,可延长到2h读数一次、继续观测到总时间约4860h,一般可以结束试验。若观测总时间内没有稳定,应继续观测到稳定。 四、试验过程应测记室温、水温,温差变化不宜超过2。 五、试验结束后应详细描述试样泥化或软化等现象。 乙 径向约束轴向加载膨胀率试验 一、试验准备。检查千分表的灵敏度。 二、安装。在金属套环内壁涂上凡士林,金属套环容器底部放一块金属透水板及一张滤纸,放上试样,其上再放一张滤纸一块金属透水板,最后放上固定载荷金属块并安装垂直千分表。 三、试验及稳定标准。读记手分表读数,每10min读数1次,3次读数不变,缓慢向容器内注入蒸馏水至全部淹没上部透水板为止,立

10、即读记千分表读数。在第1h内每隔10min该记一次,超过1h,可改为1h观测一次,直到读数稳定为止。最后二次读数不变,可视为稳定。 四、试验过程应测记室温、水温,温差变化不宜超过2。 五、试验结束后,应详细描述试样泯化或软化等现象。 丙 自由膨胀率试验 一、试验准备。检查千分表灵敏度。 二、安装。在自由膨胀仪底部放一块透水板,放上试样,试样上边再放一块透水板,然后放一块金属板,装上一只轴向千分表及相互垂直的四只径向千分表(径向千分表与试样接触处放一块0.2mm厚的薄铜片)。 三、试验及稳定标准。以轴向千分表的变形作为稳定控制标准,按本条乙、径向约束轴向加载膨胀率试验三、试验及稳定标准进行。 四

11、、试验结束后应详细描述试样缺角、掉块、表面泥化或软化现象,并测定其含水量及容重。 第6条 成果整理和计算 甲 体积不变条件下的膨胀压力试验 一、根据应变仪读数,查对应变仪读数与压力的关系曲线,换算成每个时间的轴向力。 膨胀压力计放公式: 第 页 共 页 五、对于耐崩解性较高的岩石,可按二的作法重复35个循环,每次循环后均要对残按上述公式可对每个循环的耐崩解指数进行计算。第六节 岩石声波速度试验(G315 92) 第1条 概述 岩石声波速度试验是采用脉冲超声波法或共振法,测读声波在岩样中传播的时间或共振频率,利用公式计算岩石声波速度和动弹性参数的一种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岩石试样的波速测定。

12、第2条 试样制备 一、共振法试样的高与直径之比必须大于3。 二、其它要求见1981年规程(G30481)第2条。 三、试样数量,一组试样一般35个。 第3条 试样描述 见 1981年规程(G30481)第 3条。 第4条 主要仪器设备 一、脉冲超声波浩仪器各部分组成见图3-6-1。 超声波仪器各部分主要参数如下: (一)脉冲发射系统。 1脉冲发射输出形式,宽度为0.510s连续可调的方波或尖顶波。 2脉冲发射输出幅度,一般为1001000V。 (二)接收放大系统。 1总增益,一般为100110dB,连续可调。 2频带宽度,10kHz2MHz。 3输入阻抗,应大于2k。 4噪声,输入端短路时折合

13、到输入端噪声有效值不大于2V。 5. 输入端,一般分挡衰减,误差小于2。 (三)示波、计时系统。 1应同时具有波形显示和计时装置。 2示波荧光屏不小于6cm9cm,波形显示14线。 3扫描速度在荧光屏上应达到O.51s/cm,有扫描延时装置。 4. 计时数码显示一般为34位,最小计时为0.1s。 (四)同步控制系统。 同步频率一般为50200Hz。 (五)换能器。 1应配备 50kHz1MHz的各种规格换能器,以供不同尺寸的试样及不同测试方法之用。 2为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收、发换能器的振动模式、结构型式必须相同,频率范围应相近。 全部计算过程与1981年规程G30581第6条相同。 岩石变形试验记录格式如表38所示。第四章 岩体变形试验(G40092)第一节 岩体声波速度试验(G40692) 第1条 概述 岩体声波速度试验是测定岩体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一种方法。 本方法是在钻孔、平洞、地表露头等部位,按工程需要布置测线,以电脉冲、撞击、电火花等方式激发声波,测定声波的传播时间,计算岩体的声波速度和动弹性参数。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岩体。 第2条 试验布置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利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