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

上传人:d****e 文档编号:135864381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求指南为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201918号)和XX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南的通知(X卫办20202号)文件要求,指导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规范、科学、有效地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从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功能等方面提供一套结构性、框架性的指引意见,制定本指南。一、工作目标以科学规范、满足县域医共体要求、符合基层医疗机构需求的指引性文件,指导各地基于本地实际,开展县域医共体模式下的统

2、一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和质量,降低系统建设风险,建立专业化、集约式、智慧化的数字县域医共体,支撑县域医共体的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和连续式服务。二、工作思路(一)总体要求。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医院,整合县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着力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县域医共体信息化要能全面支撑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工作需要,按照标准统一、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升级或改造现有信息系统,建设县域医共体卫生健康信息综合集成平台,依托共享接

3、口和协同服务对接各成员单位业务系统,完善一体化数据管理服务,推进县域医共体内外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通过统筹建设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实现县域医共体间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县域内广大群众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监测等数字化管理,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运营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造数字化、智慧型的县域医共体。因此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应支持以下基本业务要求:1.支撑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实现资

4、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2.支撑县镇村卫生信息一体化管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就医环境。3.支撑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推动“基层检查、基层收费、上级诊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检验、检查报告区域互认。4.支撑人员统筹使用、资源共享、集约利用、财务集中,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人、财、物统一管理。5.支撑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筹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效能,促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6.支撑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完善县域医共体内部的分层级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7.支撑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对医共体的综合监管和监督指导,整

5、合贯通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信息,实现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监管服务机制。8.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9.支撑跨县域医共体的居民健康连续管理和业务协同,推进疾病预防和连续管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促进县域医共体更好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二)建设部署模式。县域医共体应基于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模式与创新应用,建立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县域医共体卫生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作为县域医共体信息化体系结构的基础支撑、数据采集的基本入口和服务功能的关键出口,通过卫生健康信息综

6、合管理平台实现县域医共体内或跨县域医共体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县域医共体统一区域化信息系统(如: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相关系统等)供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使用;根据县域医共体实际情况是否统筹建设县域医共体统一信息系统(如HIS、PACS、LIS、电子病历等)。根据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规划,选择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建设部署模式:分散式部署和一体化部署。1.分散式部署模式。根据县域医共体实际情况,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可继续使用医院原有成熟的信息系统,保留机房、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和IT运维人员,根据县域医共体一体化管理要求进行系统改造,通过县域卫生专网把数据接入到县域医共体卫

7、生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县域医共体间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兼顾使用区域化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相关系统等)。此模式属于异构系统接入,县域内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信息系统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属于非统一标准的异构系统。各个异构系统在各成员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异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具有自身的管理特性、应用特性和安全特性,相应的数据标准因提供商或者版本不同而不一致。2.一体化部署模式。(1)异构型一体化部署模式。依托县域医共体统一云资源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给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统筹使用。各成员单位可按分散式部署模式把原有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业务系统等统一迁

8、移到县域医共体云资源数据中心统筹资源使用,仅保留与云资源数据中心连接的汇聚机房和运维技术人员。由县域医共体信息中心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业务系统继续由各成员单位自行运维。此模式同属于异构系统接入,除由县域医共体信息中心统筹管理云资源数据中心资源外,其他建设原理与分散式部署模式基本一致。(2)同构型一体化部署模式。依托县域医共体统一云资源数据中心,县域内的县级医院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都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满足县域医共体一体化管理需求,县域医共体卫生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均统一存放在云资源数据中心中,实现县域医共体间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县域医共体的信息整合,

9、属于同构性系统。根据各成员单位不同的管理职能和业务需求分级部署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如B/S、C/S架构混合使用),不同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唯一代码进行区分,系统之间、数据库之间保持相对统一,但又能按不同管理要求进行信息系统个性化独立扩展。此模式下,各成员单位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业务系统、运维升级等均由县域医共体信息中心统筹管理,各成员单位仅保留与云资源数据中心连接的汇聚机房和运维技术人员。(3)同一型一体化部署模式。依托县域医共体统一云资源数据中心,尽可能利用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现有成熟的信息系统(HIS、PACS、LIS、电子病历等),经过改造并构建符合县域医共体一体化管

10、理要求的信息系统(或新建一套符合县域医共体管理要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供各成员单位统一使用,同时各成员单位按管理职能不同兼顾使用区域化信息系统(如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相关系统等)。此模式下,县域医共体内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用一套统一的业务系统,共享一个数据中心,属于多院区统一管理类型。基础数据共用一套、数据标准一致、接口规范统一、应用标准统一和管理统一,不同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唯一代码进行区分,统一采集和存储医疗健康服务与管理数据。(4)根据以上几种建设模式的优缺点(详见附件: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建设部署模式分析),从整体运维效果、后期运维费用、总体成本和信息化后期

11、扩展简易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可采用同构型一体化部署模式进行整体规划。三、建设目标(一)提高监管决策水平。通过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整合医疗、医保和医药信息,实现对业务收入、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等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为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县域医共体的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财政投入、人事安排、薪酬水平确定和考核监管提供决策依据。(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医疗健康信息能在县域医共体内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顺畅流转,优质医疗资源从上级大医院向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通;推进县域医共体内、跨县域医共体间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

12、,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助推医疗机构间业务协作体系建设,打造连续服务闭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公共卫生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血液管理、慢病管理、传染病管理等提供全过程的信息共享、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三)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结合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县域医共体建立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形式和全程、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模式,推广分时段预约挂号、检验结果查询、诊间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四、建设原则(一)标准化原则。县域医共体

13、信息化建设满足县域医共体内部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的需求,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遵循统一的基础类标准、数据类标准、技术类标准、管理类规范。(二)可行性原则。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县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工作基础,基于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整体规划、充分论证、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方案可实际落地实施。(三)实用性原则。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在适当保持技术安全、可靠、先进的前提下,以满足业务需求为要务,保证软硬件投入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力求达到资金投入少、实用价值高、应用效益好的效果,确保信息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四)可扩展性原则。县域医共

14、体信息化建设应兼顾满足已知需求的处理能力和性能要求,以及今后卫生健康业务发展需求,充分考虑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延长业务系统生命周期。技术上应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动态适应性。(五)安全性原则。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要强化风险意识,强化新的管理模式下数据和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广大群众的个人隐私,促进信息化有序发展。(六)统一化管理原则。1.统一云资源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条件较好的机房自建或通过租赁第三方运营商云资源平台建立符合等保2.0第三级要求的安全、稳定、统一的县域医共体云资源数据中心。云资源数据中心统一存储县域医共体卫生健康信息综合管理

15、平台、区域化信息系统。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使用县域医共体统一提供的信息系统,各成员单位内部不再保留信息系统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仅保留与数据中心交互的数据接入机房。县域医共体信息中心负责统一平台和区域化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运维;各成员单位原有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不纳入医共体统一管理,由各成员单位自行运维。2.统一码管平台。建立基于健康卡、社保/医保卡、居民身份证等的一卡通平台和电子健康码实时对接,实现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电子健康码实现患者信息在县域医共体内或跨医共体间统一化管理,构建以电子健康码为主索引(EMPI)的县域医共体信息化“一码通用”体系。3.统一第三方电子认证

16、。建立县域医共体内基于第三方电子认证体系,快捷、安全、稳定扩展县域医共体内后期各类移动应用服务,节省应用系统的新增改造费用。4.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统一的县域医共体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业务协同。打造县域医共体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和区域“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等便民惠民服务,实现“基层检查、基层收费、上级诊断”运行模式,达到区域内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报告同质化管理、县域医共体间报告互认等,实现县域医共体间“一体服务”体系。5.统一应用系统。建立硬件投入少、系统扩展灵活、维护成本低、接口采集方便、统一数据字典、灵活的B/S、C/S混合架构的同构型一体化应用系统,有利于减少系统改造成本和接口费用;保证数据治理质量;快速、方便、有效地实现与上级系统的对接;因地制宜,尊重实际,以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