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5856975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讲义(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明白大意,能独立进行翻译。2、体会本文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一、导入 1、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柳五祠余秋雨这段文字描述的是谁?(柳宗元)2、介绍柳宗元生平(阅读书下注释1并且参照三维设计)柳宗元

2、(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等。二、正式上课(一)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永贞革新),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

3、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补充“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维设计)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2、通过题目的比较,提问:标题: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始得:“为何这篇文章要加始得二字

4、?始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西山:“西山有何特点? ”宴游:“作者以“宴”字形容西山之游,表达了怎样的心理?”让我们走入文本,来揭开谜底。(二)齐读全文,注意字音与停顿,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感情,疏通全文大意。 思考:为何这篇文章要加“始得”二字?文中哪几句话提到了“始得”? 直接找出关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翻译:自认为所有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形态的,都为(被)我所享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奇特。望西山,始指异之。(才)翻译:远望西山,才指点它并认为它奇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开始) 翻译:这时才知晓我从前没有开始真正地享受到游

5、山的乐趣,游山的乐趣从此才开始。 通过这三句话对文章进行分层,第一段是写唯有西山之前的景,而第二段是写西山之景。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三)解释字词,顺通句子(分段落穿插分段落理解涵义的问题)(1)古今异义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漫漫而游 古义 漫无目的 今义 长而无边的样子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 所有;是,这 今义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2)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趣,通“趋”

6、,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3)词类活用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入梦,名作动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每天,名作状 穷回溪 走到尽头,形作动 始指异也 以为异,意动 箕踞而遨 像簸箕一样,名作状 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形作名 四望如一 一体,数作名 自远而至 远处,形作名(4)特殊句式 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句 皆我有也 被动句 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句(5)分段落理解涵义(穿插在文本翻译中讲解) 第一段: 1、“恒惴栗”直接交代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被贬之后的郁闷痛苦的心情,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2、“施施”“漫漫”两个叠词有何作用? 表现了作者平时浏览时的

7、随意与漫无目的,反映了其被贬后压抑、消沉的心情,同时增强文章的节奏感、韵律文辞美。 “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用了哪几个动词?“醉”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状态?可见作者游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披、倾、醉、卧、梦、觉、起、归。整个过程是机械化的。“醉”字表现出作者仕途失意,借酒浇愁愁更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被贬后的孤寂苦闷。(引导:当我们去浏览美景时,会是这样子的吗?) 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指出西山“怪特”的特点,引出下文。 4、总结第一部分:总述未识西山时的浏览情况疏散无居的宴游之乐。游玩过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入、穷;披草而坐,倾壶而醉;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

8、起而归。(漫无目的、随意、来去随意)所见之景: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心理状态:恒惴栗(心中苦闷) 第二段: 1、分析“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有何特点?排比,急促而有气势,自然又讲究,随意又工整,写出作者急欲登山的心情;与上文“漫漫”“施施”之态形成对比,突出西山“异”景的吸引力大。由于这是游记,用简明的文字交代上西山的路线;也写出了西山之不为人知,作者得到西山颇为不易;告诉我们,西山被埋没之深,作者是首次发现,且与作者怀大才却被贬谪于永州有一定的相似性。 2、分析“攀援而等莫得遁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从俯视角度写山下之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怪

9、特”之景。 3、文中又一次写满酌而归,与前一次有何不同,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欣喜,为找到精神的寄托而欣慰,进而沉醉于西山之美和西山之游的精神愉悦之中。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酒不醉人人自醉。流连忘返,物我交融。(讲解情景交融) 4、总结第二部分 写始得西山后的游览情况突出西山的独立出众和作者的“宴游之乐”。再次回到解题时提出的问题:西山有何特点?怎样理解“萦青缭白不与培塿。”?西山特点:“特立”,独特卓立。以西山自喻,孤傲不群,不同流合污,比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反映自己孤高不俗的志向。以“不与培塿为类”,培嵝喻指阿谀奉承的小人。西山之怪特和作者遭遇挫折却不甘沉沦人人格美相互映照

10、。山之特立,人之特立,却无人赏识,巍然挺立,正气浩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讲解本文的托物言志,联系写作背景) 游玩过程: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态度:有目的的,积极主动)所见之景: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境界开阔)心理状态:悠悠乎;洋洋乎。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陶醉,身心解脱)(四)整体把握文章根据前两部分的分析比较提问:1、通过对于游玩过程、所见之景、心理状态的分析比较,分析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手法运用。

11、心情苦闷景色幽深失意而归;积极主动境界开阔陶醉忘归、物我合一(联系“悠悠乎而不知其所穷。”)可见作者之前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而后浏览西山的豁然开朗、欢喜愉悦。这里运用到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手法的运用。(1)被贬后的忧惧、苦闷的心情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给“山水之乐”定下一个悲凉的情调。(2)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3)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见到西山的惊喜(4)万物的渺小,西山的“特立”2、其他景色的游览与西山之游构成了对比,那么,我们对于,“作者为何花如此多篇幅来写其他之景?”这一问题就很好解答了。(1)衬托西山的与众不同;(2)引出下文西山之游;(3)说

12、明他徜徉于山水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被贬的苦闷,并非全身心的投入,衬托下文浏览西山之景后,物我合一的不同的精神状态。构思之妙。曲折入题。3、再次看标题“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知道这个标题交代了地点、事件,那么这个“宴”字又写出了什么,交代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呢?宴:快乐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言笑 : 1.谈笑说说笑笑。 2.声音笑貌。言通音。 晏晏 : 温柔,和悦表现出作者心情的愉悦、平和,可见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心境的变化。4、再谈“始得”的涵义即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1)起贯穿全文的作用。(2)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3)这篇游记是“永州

13、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4)(游感角度)作者希望游览奇山异水聊以忘忧,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但是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带给他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过一个祠庙“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西亭。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的,给他非常深刻

14、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5)(心境角度)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 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 所有,标题强调了这次浏览的特殊意义和重要性。5、机动题:比较小石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异同如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对潭水、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历来被人所诵记称道,归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摹。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反衬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步石上”,则从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与游者相乐”,把鱼儿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既写出水清又写出鱼乐,水鱼相映成趣,互相点缀,充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