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838959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给农业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程名称: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姓 名: 学 号: 所在院系: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5日摘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必须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才能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快农业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其中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在农业信息的网络传播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关键字:现代农业 农业信息传播 农业信息化 互联网 网络传播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作为全球的

2、基础性事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其中农业传播与传播模式则显得更加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已成为一个国家根基稳固的重要保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其面临着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等障碍,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农村的传播与广泛应用。一、 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的发展概况中国农业信息传播工作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幻灯片、电影、广播、挂图、传单、小册子、黑板报、墙报、报刊等作为主要传播媒体,推动农业计划实施,并开始着手推行建设性的农业推广。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

3、的过程。农业信息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而起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农业部随即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并在全系统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拉动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序幕。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在1996年、2004年信息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农业信息工作会议,对全国农业信息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以中央出台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农业信息工作已初步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造阶段,开始步入健全完善和提高阶段,正在实现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1995年中央

4、电视台CCTV-7推出了以农业节目为主的农业频道,农业栏目面向中国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信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反映农民朋友丰富多彩的生活,是面向农民、贴近农民、深受农民欢迎的节目。目前,我国农业信息传播工作正朝着多元化、平民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联合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二、 互联网在农业传播中的作用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媒体以其即时、开放、互动、多媒体、海量信息等显著特征对传统传播模式的生存市场形成迅猛冲击,展示出信息传播的巨大优越性。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将网络入村到户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正是对传播模式正确认知的科学举措。网络传播成为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方

5、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积极推动农业信息网络传播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农民在媒介拥有、接触、使用上的差异性。就目前我国农民对农业信息的接受渠道看,人际通道、电视媒体等传统传播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它们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更加贴近农民需求、贴近农村需要、贴近农业发展。对于这些模式在农业中的创新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农业信息传播流程,从而有效调动传播模式,提高农业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效果。网络传播模式是现代传播技术的代表,农业信息化作为21世纪中国农业的重要标志,它的推进必然离不开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

6、传播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的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通过网络传播推动农业信息服务,无论是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还是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网络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农业信息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利用率。我国农业网站主办者大体分成三类:一是各级农业政府部门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二是农业科研和教育部门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三是涉农企业建立的信息网站。

7、比较著名的涉农网站有:科技部的“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农业部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等。1、网络传播模式的性质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网络传播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它表现出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冲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时效性网络是一个完全自由和开放的世界,这决定了其获得信息的敏感性和广泛性,这也恰恰是网络信息时效性的基础。网络信息源的广泛性与开放性,保证了网络传播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速度获得信息素材,并将之迅速、即时地传播给社会公众。2)海量信息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

8、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网络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其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3)互动性电脑提供的交互式人机交流界面、超文本提供的双向互动的传播手段以及“个人化”传播方式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性。与传统媒体处于绝对的主导位置不同,网络媒体对于任何人都是开放的,所有上网者都是平等的,对于网络传播的信息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与否,而且还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对其进行否定或修改。与此同时,不同的受众之间、不同的网络媒体之间、受众与媒体之间也可以平等地交流对话,从而实现了多向互动2、机遇与挑战由于网络传播这些独特的性质,在给农业传播带

9、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利用互联网传播,农民可以及时的了解国家发布的农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方面的信息,以及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资产品价格信息和性能等。还有一项互联网的最基本服务就是,农民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论坛一类形式的交流方式,实现与农民之间,或与专家之间信息的沟通。而且农民也可通过租用虚拟主机或自己架设服务器的方式,开设自己的网站。这类网站大都以介绍农民自己的农产品及其生产环境等为主,个别农民还在网站上发表一些气象资料,或经过自己分析处理的气候情况介绍。在建立网站的基础上,介绍农产品的同时,通过交互的方式,进行网上订单,并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产后加工和贮运。如果农民自己精力有限,也可与具有结算

10、能力的公司合作。在此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过去海南与外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热带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岛上热带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岛外热带农产品的需求信息无法及时传进来。因此,海南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成了海南热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但是在他们搭建了海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网络平台,以信息化示范村及信息田园服务点为载体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后,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化示范村及信息田园服务点的信息员能充分并有效利用天涯农浓情网站查询并发布农产品的供需求信息,并利用网站上的“专家解答”栏目有效的解决农产品的病虫害难题。截止2008年3月底,天涯农浓情网站的点击率已突破40万人次,网站的有效供需

11、求信息越10000条,据不完全统计,网站的供需求信息的成交额突破180万元人民币。但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导致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的事情近年已经发生过多起,比如,2006年传播的广州市“注射红药水西瓜可致癌”的谣言;2007年传播的海南、广东“香蕉染病致癌”的谣言;2008年传播的四川广元“蛆虫柑橘致癌”的消息;最近的如去年6月的浙江慈溪“杨梅喷洒膨大剂”的谣传,以及7月江西宜春“葡萄有毒会致癌”的谣言。如此这些谣言传播之后,虽经有关部门反复试验,证明这些果品没什么问题,但还是在消费者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最终导致相关鲜销农产品大批滞销,农民受到惨重损失。实践证明,这些谣言基本都是出于无知和

12、臆想,比如在网上发布“浙江慈溪杨梅喷洒膨大剂”的余姚男子刘某承认其微博内容失实,杨梅喷洒膨大剂只是他的主观想象,并没有进行求证。只因为几天前他吃到父母从市场买来的杨梅,发现个头比往年大,且摆放一夜没有腐烂,有点怀疑杨梅被喷洒了药水,于是就发布了“浙江余姚、慈溪杨梅喷洒膨大剂”的微博。谣言猛于虎。特别在当今网络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情况下,“伤农谣言”对社会的冲击力更为强烈。 “伤农谣言”的害处在于,一方面使农民和相关产业受到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产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易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就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平台。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信息社会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促使我们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而同时对网络运营和利用加以实事求是的法制管理,是对互联网平台的最好的珍惜与维护,也必将得到广泛的理解,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由衷拥护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