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5830843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许:也许B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同意D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搁下答案A解析许:如此的,这样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A项,从/自己;B项,这样/的样子;C项,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当作/画。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废卷而哭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C初不自贵重D吾将以为袜答案A解析“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因悲

2、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B项,“所以”,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C项,“贵重”,古义:以为贵重,看重;今义:价值大。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4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庖丁,解牛者也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轮扁,斫轮者也A/ B/C/ D/答案D解析句为判断句,句为省略句,句为状语后置句,句为定语后置句。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

3、则逝矣。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 BC D答案A解析是“胸有成竹”;是“心手相应”。二、文本训练(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4、。”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

5、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与可以书遗余曰遗:送给B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C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间:空间D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畴昔:从前答案C解析C项,间:隔阂。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缣素:丝织品,统而言之叫绢;分开说则洁白的叫素,带红色的叫缣。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C寻:古时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D字,是一个人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必须与名相呼应,互为表里。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

6、出的老大,“德”是“德行”的意思,与“操行”一词相呼应。答案A解析“带红色的叫缣”错,应为“带黄色的叫缣”。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第一段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第二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B选文通过记述文与可与作者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逸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C苏轼详写了自己和文与可的诗画交往,尤其对当时二人开玩笑的诗句记述得完整有趣,表明了对朋友文与可的怀念。D选文第二段在叙写写作情景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和文与可有着深厚的情谊。答案D解析D项,“含蓄地”错,从原文看,应是直抒

7、胸臆。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4分)译文:_(2)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3分)译文:_答案(1)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2)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解析(1)“厌”,厌烦;“诸”,兼词,相当于“之于”。(2)曹孟德,曹操。三、拓展阅读(19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

8、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

9、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白居易集笺注,有删改)【注】筐篚:竹制器物。篲帚:扫帚。菶茸荟郁:草木杂乱茂盛。(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B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C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D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

10、真贤者乎答案C解析就本题而言,一要理解句意,二要利用虚词,据此便可轻易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有同贤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都会如此,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嗟乎”,用在句子开头,其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竹植物也”,判断句式,主谓之间应断开,这样便可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后世常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

11、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C呜呼,对事物的一种感叹发语,或赞颂,或愤慨等。现代汉语中“唉”这个语气词更贴切,但是“呜呼”叹息的程度更深一点。D笺注,“笺”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的补充、订正;“注”是对古籍经典、原典的直接注释。对古籍的注解有很多种,其他如疏、集注、集解等。答案A解析A项,“一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错,历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往往会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

12、生机又送给他人的遭遇。B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为难得。文意婉转曲折,流畅自然。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答案A解析A项,无中生有,从原文看,文中没有写到作者把竹子送人的情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5分)译文:_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5分)译文:_答

13、案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解析“节”,竹节;“夷险”,危险、平安。“见贱”,被动句,被看得轻贱;“若是”,像这样;“犹存”,还保持着。【参考译文】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予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