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5824153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髓细胞学检查 2 CytologicalExaminationOfBoneMarrow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Departmentoflaboratorymedicine PekingUniversityThirdHospital 1 实验目的 进一步学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方法 熟悉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及意义 掌握常见血液疾病的骨髓象特点 2 实验内容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贫血骨髓象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慢性白血病骨髓象 3 1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Generalcyto chemicalstain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 特异性酯酶染色 SE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SE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

2、P 酸性磷酸酶染色 ACP 过碘酸 雪夫反应 PAS 糖原染色铁染色 Ironstain 将形态学与化学或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技术 利用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化学反应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 代谢产物等在细胞原位作定性及半定量检测 对血细胞类型鉴别 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 4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 Peroxidasestain 原理血细胞中的POX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2O2 释出新生态氧 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 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暗蓝色的颗粒 定位于细胞浆中 POX存在于粒系细胞中 在晚期原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以及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细胞越成熟 反应越强 嗜碱性粒细胞呈

3、阴性反应 单核系细胞自幼单核细胞起 呈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系任何阶段均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急粒时 强阳性反应 急单时 弱阳性或阴性反应 急淋时 阴性反应 对急粒与急淋的鉴别最有价值 5 6 特异性酯酶染色 SE Specificesterasestain 原理又称粒细胞酯酶 粒细胞特异酶 它能将基质液中的氯醋酸萘酚AS D水解 产生萘酚AS D 后者与重氮盐偶联生成有色沉淀 定位于细胞浆中 晚期的原粒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此后随细胞发育成熟而酶活性逐渐减弱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一般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急粒时 多

4、呈强阳性反应 急单时 一般阴性反应 急淋时 均呈阴性反应 对急粒和急单 急淋的鉴别有价值 7 SE染色 8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SE Nonspecificesterasestain 原理NSE能将基质液中的 醋酸萘酚水解 产生萘酚 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 NSE是单核细胞的标记酶 单核系细胞一般呈强阳性反应 粒系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淋巴系细胞一般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急单时 染色呈强阳性 但酶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 急粒时 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但酶活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主要用于鉴别急单与急粒 9 10 其他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类白血病和慢粒反应的鉴别再障和P

5、NH的鉴别 化脓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 酸性磷酸酶染色 ACP 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Gaucher细胞与Niemann Pick的鉴别 过碘酸 雪夫反应 PAS 糖原染色良性和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鉴别 红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幼稚红细胞增生的性质 铁染色 Ironstain 确证或排除缺铁性贫血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1 12 2 贫血Anemia Irondeficiencyanemia 因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Megaloblasticanemia 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致使DNA合成障碍 特征是出现巨幼红细胞 其他系统的血细胞也有

6、改变 Hemolyticanemia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破坏增加 超过骨髓造血能力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特征是红细胞系明显的代偿性增生 Aplasticanemia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病症 13 Irondeficiencyanemia IDA 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减低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 幼稚红细胞百分比常 30 以中 晚幼红细胞为主 幼红细胞体积小 边缘不规整 胞核小而致密 胞浆量少 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 成熟红细胞体积小 中心淡染区扩大 严重时可呈环状红细胞 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 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巨

7、核细胞系正常 14 Megaloblasticanemia 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明显减低 红系明显增生 幼红细胞百分比常 40 以早及中幼红细胞为主 出现各阶段巨幼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与相应阶段的正常红细胞相比 胞体及胞核均增大 核染色质纤细 疏松 着色浅淡 胞浆量丰富 呈核浆发育不平衡 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浆 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 呈高色素性 易见巨红细胞 异形红细胞 Howell Jolly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等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 可见各阶段巨粒细胞 以晚幼粒 杆状核细胞最多见 其特点是胞体增大 胞核肿胀 核染色质疏松 成熟粒细胞有核分叶过多现象 巨核细胞数目大致正常 但亦可见巨型变 部分巨

8、核细胞呈分叶状 15 Hemolyticanemia 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值明显减低或倒置 红细胞系显著增生 幼红细胞百分比常 50 以中幼红细胞为主 其他阶段的幼红细胞亦相应增多 易见核分裂象 成熟红细胞中易见大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及Howell Jolly小体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 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16 Aplasticanemia AA 急性型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红两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可达80 以上 粒细胞中以成熟粒细胞最多见 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红细胞系中以晚幼红细胞最多见 成熟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巨核细胞系明显减少 除个别病例外多不见

9、巨核细胞 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 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慢性型骨髓增生程度不一 多为增生减低 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但比急性型为少 如果穿刺部位为代偿性造血灶 则可为增生活跃甚至明显活跃 此时粒细胞百分率可能正常或减低 幼红细胞百分率常增高 但有细胞成熟受阻现象 表现为晚幼红细胞比例增多 且胞核固缩呈碳核样 浆细胞及网状细胞亦增多 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17 AA 18 3 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 ALLL1L2L3 ANLL AMLM0M1M2 M2a M2b M3

10、 M3a M3b M4 M4a M4b M4c M4EO M5 M5a M5b M6M7 19 Acutelymphocyticleukemia ALL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30 NEC 可高达50 90 伴有形态异常 成熟淋巴细胞较少见 NEC non erythroidcount 即非红细胞计数 指除去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巨噬细胞外的有核细胞百分比 粒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 粒细胞减少 甚至少见 红细胞系统增生也受抑制 幼红细胞少见或不见 巨核细胞系多数显著减少或不见 血小板减少 退化细胞明显增多 蓝细胞 涂抹细胞 多见 这是急淋的特征之

11、一 20 ALL L1 L2 L3 21 ALL L1 L2 L3 22 Acutenon lymphocyticleukemia ANLL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可见某一系或多系原始和幼稚细胞增生 原始细胞 30 NEC 细胞成熟障碍 裂孔现象 大量原始细胞伴少量成熟细胞 细胞形态畸形 细胞大小 外形和核浆细胞分裂异常骨髓中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23 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NLL M1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少数病例增生活跃甚至减低 原始细胞 90 NEC 早幼粒细胞很少 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罕见或不见 在少数病例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核分裂细胞较多见 多数病例幼

12、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淋巴细胞也减少 24 奥尔 Auer 氏体 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 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 过氧化物酶和PAS反应都呈阳性 正常细胞中见不到 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 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 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 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25 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NLL M2a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原始细胞占30 89 NEC 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 10 约50 病例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核分裂细胞较多见 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淋巴细胞也减少 特征 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

13、平衡 表现为细胞大小异常 形态多变 胞体畸形有瘤状突起 核形畸变 如凹陷 折叠 扭曲 肾形 分叶等 也可表现为核发育迟缓 胞质出现少数嗜苯胺蓝颗粒 26 ANLL M2b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均减低 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 30 NEC 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 形态明显异常 核浆发育显著不平衡 核染色质细致 疏松 有1 2个大而清楚的核仁 与原粒细胞的核结构相似 但胞浆中已有较多细小而分布较密集的特异性中性粒细胞 胞体较大 核可不规则 胞浆丰富 易见空泡 27 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 M3 多数

14、病例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 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分类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 30 其胞核大小不一 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异常颗粒 部分病例早幼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 有的病例一个细胞可有数至数十根 呈柴捆样排列 称为 柴捆细胞 根据胞浆中颗粒的大小又将M3型分为两种亚型 M3a 粗颗粒型 胞浆中嗜苯胺蓝颗粒颗粒粗大 密集或融合 染深紫红色 可掩盖核周围甚至整个细胞 M3b 细颗粒型 胞浆中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核扭曲 折叠或分叶 易与急单白血病混淆 28 ANLL M3a M3b 29 ANLL M3 30 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 M4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 单核两系同时

15、增生 红系 巨核系受抑制 根据其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 将其分为四个亚型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原 幼单核细胞 20 NEC M4b 原 幼及单核细胞增生为主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20 NEc M4c 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细胞系 又具有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 30 NEC M4E0 除上述特点外 异常嗜酸粒细胞大于5 NEC 其嗜酸性颗粒粗大而圆 常伴粗大而多的嗜碱性颗粒 31 ANLL M4 32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 M5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原单加幼单细胞 30 有两种亚型 M5a 未分化型 以原单为主 80 NEC 幼单细胞较少 M5b 部分分化型 原单 幼单及单核细

16、胞均可见到 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 30 NEC 原单核细胞 80 NSE 细胞形态特点 原单及幼单细胞体积较大 形态变化多端 胞核较小 常偏一侧 呈马蹄形 S形 笔架形 肾形或不规则形 核染色质疏松 排列似蜂窝状 着色较淡 胞浆量相对较多 有明显伪足突出 边缘清晰 胞浆内可出现Auer小体 较细长 33 ANLL M5 34 急性红白血病ANLL M6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以红系增生为主 或红系和粒系 或单核系 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 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 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 30 NEC 红细胞系 50 多数病例红细胞以中 晚幼红为主 少数病例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 幼红细胞常有明显的形态异常 如巨幼样变 核碎裂 核分叶 多核 核浆发育不平衡等 粒系细胞也可有巨幼样变和形态学改变 应与巨幼细胞贫血鉴别 PAS反应 35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NLL M7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 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 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000个以上 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为主 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 巨核细胞分裂象增多 成熟巨核细胞减少 36 慢性粒细胞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