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800928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 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基础性 D能动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B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 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C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老子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2、 B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老子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 )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C )。A特殊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 D自觉性 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互补性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互补性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C )规律反映。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3、差异性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差异性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C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差异性1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互补性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

4、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 D互补性1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A现实性 B 必然性 C 方向性 D可能性16.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D)。 A教育万能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17.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C )。A社会本位论 B 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论 D教育万能论1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 )的特征进行。A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 D不平衡性19.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 B)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 生殖 C 创造 D思考20.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A )为标志。

5、A自我意识 B 创造能力 C 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21.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C )。 A成熟 B环境 C 遗传素质 D教育22.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23.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D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 教育 C 社会活动 D环境2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主观努力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B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社会活动26.对人的身

6、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遗传因素 B 社会环境 C 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27.儿童主题发展的源泉是( C )。 A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主体活动2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B )。 A遗传素质 B 个体主观能动性 C 环境 D教育2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B )。 A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成年期30.“未来”是(C )最重要的概念。 A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成年期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 华生 C 彪勒 D格塞尔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

7、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ABE )。A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机制 D教育 E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孟子 B 华生 C 威尔逊 D洛克 E 格塞尔3.“外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DE )。A费洛伊德 B 华生 C 孟子 D荀子 E 洛克4.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了( ABCD )阶段。A感知运算水平 B 前运算水平 C 具体运算水平 D形式运算水平 E 形象运算水平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BCDE )。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E 互补性6.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 ( A BCDE)。A性别差异 B 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C 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 E 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7.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BCD )。A遗传素质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 生产劳动8.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BD )。A高尔登 B 华生 C 霍尔 D洛克 E 彪勒9.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ACD )。A生理活动 B 精神活动 C 心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 思维活动10.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是(ABCD )。A身心状态的剧变 B 内心世界的发现 C

9、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1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BCD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 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C 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E 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1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AE )。A洛克的“白板说” B 高尔登的血统论 C 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 中国的行善性恶论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1.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的外铄论。( )2.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是内发论。

10、 ( )3.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 )4.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5.教育教学中只要强调统一要求就够了。 ( )6.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 )7.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8.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而对人的发展发挥它的能动作用。 ( )四、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的是弗洛伊德。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者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

11、量。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孟子。7.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是荀子。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10.“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华生。11.以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用于动物的。1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14.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15.因材施教体现了个体

12、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6.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个别差异性规律。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20.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2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机制。22.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3.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24.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25.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26.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27.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28.心理学家把少年期成为“危险期”或“心里断乳期”。29.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30.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31.“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32.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