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5783927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2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选项)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国”和“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观念主要源自于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科举制2.汉语中将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国(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君王”或“国君”,也有使用“国王”的称谓。 这反映出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3.以下关于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后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B.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C.历史上秦朝首次废除分

2、封制,推广郡县制D.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4.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5.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6.打破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的选官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 B世卿世

3、禄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7.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8.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清朝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9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

4、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A.重农抑商 B.发展商业 C.编户齐民 D.盐铁官营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1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12.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的形

5、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13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14.南北朝时期,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这个时期的“草市”是A民间集市 B城市商业区 C商业都会 D草料专营市场15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亊,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A.茶叶的种植己经遍及全中国 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 D.

6、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1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开始推广 B.民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7.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这表明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1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19教育现代化是

7、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20.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该材料反映的治国主张是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2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22.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新的趋向”主要是指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

8、者的推崇 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23.“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出自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24.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

9、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

10、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1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阶段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儒家欲以德治统一全国第二阶段秦二世而亡,汉反思法治

11、,德治独尊地位奠定第三阶段存天理,去人欲,理学把德治引入禁欲主义的歧途摘编自黎池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阶段,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合理,条理清晰)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4年回国继位,他废除了秦国三百多年来的以人殉葬制度。秦国地多人少,献公奖励多生儿子的人。还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与本国人一视同仁。公元前383年,献公将都城从西部的雍(今陕西风翔)迁到了秦国东部的栎阳(今陕西西安间良区之武屯乡),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西河之地的决心。他从地主中选拔了一批有才能

12、的人担任国家大臣,允许地主和自耕农从军,使他们靠立功获得爵位。地主和自耕农是献公夺取政权后富国强兵的重要支持者,是秦国重要的兵源和税源。公元前379年,献公把蒲、蓝国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公元前378年,秦国初行为审,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公元前375年秦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秦国的杜会治安明显好特。公元前364年,献公下令秦军攻魏,夺取了秦国的故土河西地,取得了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周显王向献公祝贺这一胜利,献公被赐予了与秦穆公一样的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称号。摘编自林剑铭秦史稿(1)根

13、据材料,概括秦献公在秦国改革主要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对秦国发展的意义。(6分)参考答案1-5 ACACC 6-10 DBBAD 11-15 CDBAC 16-20 CDACB 21-24 BCDD25.(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6分)(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6分)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8分)(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14、(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5分)26.(12分)示例一: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或“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阐述: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剧烈动荡,孔子提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儒家德治思想并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形势,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用。示例二:主题:西汉儒家德治独尊地位的确立(或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阐述:秦朝推行法家思想,刑法过于严苛,人民痛苦不堪便进行反抗,成为其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汉朝取秦而代之,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三纲五常”的思想主张,被汉武帝接纳,并确立了德治这一方针;同时,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