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770776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位职责)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DOCX 39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纪检监察履职与体制改革探析1. 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纪检机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以持之以恒的决心纠正四风,统筹协调形成反腐败整体合力,形成依纪依法高压反腐的新常态,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伟大成绩。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承担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种基本职能。但受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的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存在职能泛化、方式固化、作风异化和功能弱化、人事待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反腐败工作成效。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成为破解当前反腐败体制障碍的必然选择。就改革路径而言,无论

2、是实行垂直管理模式,还是提高地位模式,抑或组建大一统的反腐败专门机构模式,都是在克服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弊端、增强监督主体相对独立和权威性,但囿于上述模式各自本身的局限性,都无法有效破解当前反腐败体制障碍的现实难题。近年来时有暴露的消极腐败案件折射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状况尚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如何保证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有效履行其职能,提升其履职能力,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在不突破党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大前提下,深化“三转”体制改革,增强监督主体的相对独立,完善巡视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遵循国家治理的价值规律和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才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顺应国家治理

3、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不可逆转的现实路径,唯此才能为新常态下的反腐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改革的先行者,在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既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又代表着高校的整体形象。以这一群体纪检监察机构履职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且研究结果有着较大的扩展效用。基于组织职能与要素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本研宂运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主要从机构履职层面考察了直属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履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改革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以提高该机构有效履职提出了对策建议。本研究发现

4、,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机构规模校际差异明显。总体上该类机构能正常履行职责,履职资源基本能够有效支撑其履职活动,且取得了直接和间接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履职过程中拥有较多的来自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有利因素,但在组织根基和组织运行过程方面则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使得该机构还面临若干困境。基于现状描述和影响因素及面临困境的分析,本研究建议:首先根据高校治理的特点,同时鉴于高校监察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行使缺乏上位法的现实,可将纪检与监察合署制改为分署制,监察职能调整为校内监督,与校长办公室等机构合并。高校只设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们要切实行使职责,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

5、构,只需3-4个编制,规模较小的高校可以与党办合并。将对同级党委的政治监督和纪律检查,以及案件查处等职能划归教育部纪检组履行,教育部纪检组可在直属高校集中的地方设案件分室,同时加强巡视以便对高校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监督和纪律检查,拥有高校纪委书记的提名权。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2.1研究对象本研究将以教育部直属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客观调查数据评价其履职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这对研究我国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和高校治理结构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2.2总体框架第1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阐明本文的

6、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概述研究方法,提出本研究框架。第2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廉政机构、我国纪检监察机构和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研究重点和内容,并指出不足,为第三、四章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研究设计。对本研究中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状况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履职内容、履职方式手段、履职资源、履职效果。介绍围绕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实证研究所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包括文本分析、理论分析、访谈调研、问卷调查。第4章,实证分析。对第三章研究方法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及人员状况分析、履职状况分析、履职影响因素分析。第5章,总

7、结与展望。对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做出基本判断,概括出主要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对策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梳理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现状,察看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行其既定职能的方式方法(过程),分析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状况与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适应程度,解释影响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有效发挥功能的制约因素,进而探寻优化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强化其职能的对策建议。基于此,本文实现如下研究目的:(1)了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2)分析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行职能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及其满足需求

8、的适应性。(3)揭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有效履行职能的影响因素。(4)探索完善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的方式及提高其履职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和统计分析法,围绕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履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1)文献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国内外反腐相关研究、纪检监察机构相关研究和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相关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内容。法律法规文献查阅的对象主要是有关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法规文件,如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党组,2004)(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

9、腐倡廉建设的意见(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2008)(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新修订,2010)(以下简称条例)。 (2)访谈法本研究在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先后赴北京和江苏两个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选择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专业性大学等不同类别的大学,邀请目标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负责人(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和一般工作人员围绕本研究进行深度访谈。搜集访谈对象所在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所在机构履职过程、效果和影响因素的认知与评判。(3)问卷法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査问卷,旨在了解直属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

10、及影响因素等,调查对象为机构负责人。问卷通过教育部监察局发放与回收。(4)统计分析法本研究运用SPSS17. 0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频数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等。4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6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纪检机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以持之以恒的决心纠正四风,统筹协调形成反腐败整体合力,形成依纪依法高压反腐的新常态,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伟大成绩,但受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的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存

11、在职能泛化、方式固化、作风异化和功能弱化、人事待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反腐败工作成效。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成为破解当前反腐败体制障碍的必然选择。就改革路径而言,无论是实行垂直管理模式,还是提高地位模式,抑或组建大一统的反腐败专门机构模式,都是在克服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弊端、增强监督主体相对独立和权威性,但囿于上述模式各自本身的局限性,都无法有效破解当前反腐败体制障碍的现实难题。在不突破党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大前提下,深化“三转”体制改革,增强监督主体的相对独立,完善巡视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遵循国家治理的价值规律和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才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顺应国家治理

12、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不可逆转的现实路径,唯此才能为新常态下的反腐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需要。除导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我国纪检监察机关体制改革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对纪检监察的基本概念阐释推导出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分析十八大以来反腐新常态,对新常态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变化进行研判,得出纪检监察体制性问题呼唤得到根本性解决的结论。第二章深入分析当前纪检监察管理体制的局限性。由于体制障碍,当前纪检监察工作呈现出职能泛化影响专业性,功能弱化影响权威性,方式固化影响效率性,作风异化影响廉洁性,人事待遇化影响效能性问题,通过

13、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第三章探讨改革我国纪检监察管理体制的几种模式及各自特点。“垂直管理模式”、“反腐败专门机构模式”、“强化地位模式”均囿于模式本身的不足,不是当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合适路径,“三转”改革模式回归党章、聚焦本职,是契合当前实际的改革出路,但不能一蹴而就,改革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新问题有待解决。第四章紧扣上文,提出深化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要改进措施深化“三转”改革,要完善巡视制度这一反腐利器,充分发挥其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要建立健全适应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制度,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深化改革,要从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上来推进改革。

14、关键词:纪检监察;新常态;体制改革;三转导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建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国家腐败治理体系中的专职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腐败的能力和效力的提升,是国家治理腐败事业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反腐倡廉建设成就的取得,由反腐败机构的科学职能定位、反腐败方式的改革创新、纪检监察干部优良作风等关键性因素共同决定。我国自九十年代起确立党的纪检机构和政府行政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体制机制后,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管理体制上由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

15、共同领导,地方各级监察机关同时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成绩取得。但近年来,受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存在着工作面铺得过宽导致职能泛化、方式固化、作风异化、功能弱化、人事待遇化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纪检监察队伍整体形象,阻碍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长期存在的纪律检查工作体制障碍,一定程度导致反腐败工作形势复杂严峻。如:办案过程中多个机构或职能重叠或各自为政,导致力量涣散,影响整体合力,削弱战斗力;案件调查过程中一些地区、部门人为设置重重阻力,某些法纪意识不强的领导利用不受监督的现实困境滥用职权跑风漏气、通风报信、甚至压案不查、谎报案情或瞒案不报;一些地区、

16、部门腐败行为易发多发频发,系统性腐败、塌方性腐败时有发生,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相去甚远等。破困局,唯改革。改革既是战略,也是战术;既是理念,更是方法。伴随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日益变化,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在国家政治权力构架中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监督性,变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呼声日趋强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篇提到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多地也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践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这些改革举措与有益探索必将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和恒久支撑。只有全面深化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为反腐败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这亦是笔者将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研究内容之现实背景所在。(二)研究意义纪检监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