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763602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内容提要】1、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洋务运动2、知识掌握程度标准3、主要知识点应达到程度4、近年高考热度5、基础知识的掌握6、重难点知识的掌握7、近年高考真题当堂练习8、近年高考真题课后巩固【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洋务运动】课程标准 必修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课程标准 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中的洋务运动一标多本,以下各教材中所见洋

2、务运动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子目“洋务运动”;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二子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子目“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第二子目“体用之争”北师大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六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子目“洋务运动”;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八课近代的维新变法思想第二子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民

3、版:必修二、三,都没有单独列目,仅中国近代经济和思想正文中做了简单介绍,并附为“知识链接”出现。以上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都是围绕着“近代化”这一主题来学习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间的洋务思想中体西用,“大体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岳麓版)【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知道和了解知道:系指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形象材料等方式记忆历史知识了解:系指学生能够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容 理解与应用理解:系指学生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在一个新的情景下出现时,他仍然能够揭 示其本质应用:系指学生能够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

4、,并利用所学知识来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4期【主要知识点应达到程度】1、知道洋务派代表;2、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3、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4、理解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5、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6、分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7、分析评价洋务运动8、分析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近年高考热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全国各省市共考11次,其中2016、2015年共7题,其中2016年,2015年两年两题都是云南考生自己的考题。 全国卷: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 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文综28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III卷

5、29 2016年上海,共2题 2016天津,1题 2015年山东,1题 2015年江苏,1题 2014年浙江,1题 2014年天津,1题 2012年天津,1题 【基础知识的掌握】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窘境;一些较开明的官员提倡洋务,形成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2、时期: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3、代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奕 ,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概况: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

6、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民用工业。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创办海军,即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舰队,如图。创办新式学堂,遣派留学生。 7、评价:积极性(1)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 术,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 (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7、的历程。 局限性:(1)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重难点知识掌握】一、中体西用1、含义:“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李鸿章等人也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也”,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是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自有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

8、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也是一个自有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其灵魂是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天赋人权思想。 2、评价: (1)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而 (2)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于是,在“用”的招牌下,西学大量涌入。伴随着西学传播, (3)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政治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交融,从而产生出中国自己的近代政治思想。中国新的社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孕育生成的。二、近代化 政治

9、近代化:建立民主政治,如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经济近代化:实现工业化,近代化的核心就是工业化,如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即主张理性、民主、科学、进化论,如启蒙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 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为了自己的生存,从被动防御西方国家的暴力征服开始,继而不得不主动学习西方,将自己融入到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之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不断地发生着改旧换新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 以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

10、,维新运动、(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为主要事件。 【选择题做题技巧】1、三审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限制词审时间、地点、角度等,明确考查的范围 二审:中心词(关键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 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2、三辨备选项确定最后答案 注意: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内容; 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六定位意识 贯穿审题干、辨选项的全过程时间定位:用时间进行排除。概念定位: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出

11、相关的历史概念。教材定位:把选项和教材的具体知识联系,一般史实性的居多。 理论定位:对于涉及到历史理论和史学范式的题目,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近代化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一般是考察历史事件原因根源,或者从某种史观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关键词定位:找出材料中具有提示性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历史的特殊名词等。 吻合度定位: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选项是否符合材料,选项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

12、符、性质不符。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当堂练习】1、(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III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考点】“师夷长技”【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信息“根本目的”,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选D。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A、

13、C。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西学新名词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能力定位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西学新名词-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题思路是“表象实质”。这启示考生在训练时,一定要掌握根本目的类试题的解法。 2、(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II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

14、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倡导办洋务的奕、丁日昌被称为“鬼子六”“丁鬼奴”,郭嵩焘出使西方受到冷嘲热讽,说明人们对西方事物存在抵制情绪,这是传统观念与洋务运动冲突的体现,A项正确。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化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试题分析】晚清近代化的发展。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近代化的含义:经济方面工业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由此排除C、D项,A项中的“新政”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继续,但缺乏政治现代化方面表现。因此答案为B,反映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工业化的开始-政治民主化的尝试-民主政治的建立。 【课后巩固】1、(2016年上海)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此人是 A.曾国藩 B.李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