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详细教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763250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详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定风波详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定风波详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定风波详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定风波详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风波详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详细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风波一、本词导入。 站在这儿,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 类推一下: 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 一场雨,躲一场雨。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板书:雨 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 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词,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 苏轼会怎么看?请翻开教材 71页,我们一起来看定风波。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同行(xng) 吟(yn) 啸(xio) 一蓑(su) 2、教师范读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2、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朗读指导 有点苏子行吟的味道。“何妨平生”,还应该读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这是节拍。调子呢,不扬不抑。 “竹杖芒鞋轻胜马”有点喜悦和豪迈在里面,可以调子略高点。但要随意、朴拙点,豪放在骨子里,在不经意间。 “料峭微冷,相迎”还有对人生阴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复杂情绪。 3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以及小序,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而且。他没躲

3、雨。(小序中,词中。小序作用?“故”:写作缘由,一件小事寄予深刻哲理。) 他说风雨皆无。 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 附高考题:(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4分) 答案可在最后公布,以留下悬念。(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

4、,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三、背景穿插。 1、苏轼出世了吗? 没。 你怎么知道? 这位同学用苏轼的生平经历证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被贬到黄州还挂着个团练副使,被贬到惠州儋州也还有个节度副使、别驾什么的。预习很扎实,看得很细。( 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贬

5、黄州,职位团练副使(自卫队副队长),出来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节度使副使,别驾。) 3、那大家知道他这首词写在什么时候吗?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

6、,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好多人都记得余秋雨的这句话: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哪位同学来谈谈苏轼去黄州的背景。 他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和历史还有关,和政治有关。苏轼是在朝廷新旧党之争中倒的霉。(有意思的是新法当政,他发现新法弊端,故反对;旧法当政时,他又觉新法仍有可取之处,所以他不见容于两端。在新法倒霉后者苏目睹新法一些弊端,故很不同意王安石的新法。神宗即位支持变法,旧雨凋零。苏轼自求外放。就是前面说的出知杭扬等。这样持续了大概有十年,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7、说他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具体情况是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 坐牢 103天,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这位同学说东坡获罪?独以名太高。那是他弟弟苏辙说的。你从哪里得知?余苏东坡突围。很是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他从社会的文化心理角度来阐述东坡怎么倒的霉。 四、 重点探究、拓展 再自由读一遍

8、。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一):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闲适、坦然的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

9、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游泳超旷达观之状可掬。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

10、,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4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用从某个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者精神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莫听超然物外何妨镇定自若谁怕向风雨挑战的倔强吟啸且徐行潇洒闲适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游泳超旷达观之状可掬。 一蓑烟雨任平生”,点明了词中所说的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而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11、。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任”字,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见出自若、自信的胸襟。板书:任(“徐行”) 5总结人物形象1: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明确: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板书)2:写作技巧:双关(二):下片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2, 苏轼为何喝酒

12、? 在苏轼以前的作品中苏轼为什么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 :写此文时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开荒种地 生活艰难)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3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抓住哪些字词?(抓住“斜阳”“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回首

13、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犹如菩提本无树,明月非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抓住“萧瑟处”“风雨”“晴”)注意这里的晴与词序中的遂而已晴和山头斜照是否矛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不以物伤性”;“得失随缘,心无增减。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总结人物形象4: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雨后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板书)5,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14、。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然后

15、完成导入时试题。) 7 关键:“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板书:无(“回首”) 这让我想到五祖的两个弟子的话:“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一位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三总结:激凝思辨 体悟人生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归。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预设学生回答:1。归朝廷 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水调歌头: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