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5758951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个专题当代世界政治.ppt(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 小专题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 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及行为主体 二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因素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原动力 首先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联系更加紧密 其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国的实力更加不平衡 从而导致主要角色的转换 其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武器发生根本性变革 从而使战争的目标 形态 和破坏力都发生变化 而军事领域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际格局的变化 2 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 3 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原因 国际斗争实际上是外交斗争 成功的外交战略必然能够提高该国的国际威望 同时 在国际政治斗争

2、中扮演主角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 为了自身利益 总是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使国际政治格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要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一般是与本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实力有关 但是 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也可以通过成功运用对外战略来改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比如新中国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4 战争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 催化剂 近代以来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一般都是通过世界大战或一系列局部战争或重大事件而形成的 近200年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的大体情况是每一次格局的大变动都经历了一场大的战争或一系列重大事件 三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维也纳格局 是19世纪第一个格局 是在席卷整个欧

3、洲的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基础上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来的 凡尔赛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 把30多个国家 15亿人口卷入战争 第一次使用了飞机 坦克 毒气 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 死亡800多万人 受伤者达2000万 所有参战的国家直接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圆 这次战争后建立的格局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资本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但是 不可能根本改变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左右国际事务的局面 而且 尽管美 日地位有所提高 欧洲仍然是当时国际舞台的中心 为维护战胜国而成立的国际联盟仍然由英国 法国掌握着领导权 唱主角 一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三次大国首脑会议所达成的协议

4、形成的体制 德黑兰会议 43年11 28 12 1在伊朗举行的第一次美 英 苏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美 英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战后对德 波兰的处理以及波兰边界和对日作战问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4日 11月在苏联的一个疗养地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为世界设计一个蓝图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 8月2日美 英 苏联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召开 主要是敦促日本投降和对战后的一些补充安排 何谓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美 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 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它为战后美 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为美 苏两个超

5、级大国争霸世界开了先河 雅尔塔体制的积极作用 雅尔塔体制的消极作用 雅尔塔体制所体现的东西方关系和美 苏对抗 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核心和主要标志 二 两极格局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美国崛起 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强国 由此引出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对立 1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 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美国必须领导世界 世界必须按美国的面貌加以改造 这是历史赋予美国不可推卸的责任 杜鲁门 可以概括为以 以凯南的8000字电报为理论根据 以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6、为信号 铁幕 以杜鲁门主义和北大西洋公约为标志 小资料 凯南是一个苏联通 30年代就在苏联使馆任职 1946年2月22日 他作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给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报 称苏联正在受到一种狂热思想的支配 在世界强国的地盘里到处钻 只有遇到某种无法对付的力量才会停下来 因此 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武力才能避免摊牌 因此 必须把苏联看成政治上的敌人而不是盟友 这就是所谓的8000字电报 值得注意的是 凯南还是第一个提出和平演变战略的人 1947年1月 写 苏联行为的根源 他说 苏联老一代去世后 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党和效能遭到破坏的话 苏联可能一夜之间就从一个最强的国家变成一个最弱 最可怜的国家

7、 没有想到的是 凯南的预见完全应验了 铁幕演说 1946年3月5日 邱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 和平砥柱 的演说 称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东欧国家无一不处在苏联势力范围之内 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势屈服于苏联的势力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因此 他号召英国和美国要建立特殊的关系来共同对付苏联 所有讲英语的国家联合起来 共同遏制共产主义 1989年苏联外交部在总结外交工作时说 铁幕演说使苏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1949年4月 美国以盟主身份拉住欧洲12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 成立了北约 从此 美国把西欧

8、的军事 政治纳入了美国的冷战体制 北约的成立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式形成的标志 资料 北约面临严重分裂 早在60年代 美国同法国围绕着核战略问题产生意见分歧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推出了北约军事结构 在对阿富汗战争中 北约虽然使用了集体自卫权 但并没有参与攻击 北约组织围绕协防土耳其问题产生严重对立 美国与德国 法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产生分歧 而在协防土尔其问题上德 法 比利时行使了否决权 就连刚加入北约的波兰也对德 法 比提出严厉批评 而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指责三国是 破坏者 2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主要是通过以下形式 A 签订一系列条约作为联结社会主义各国的纽带 为了对付马

9、歇尔计划 苏联于47年7 8月分别与东欧各国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 这些协定被西方称为 莫洛托夫协定 1950年2月才又与中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 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这些条约规定 缔约国互不干涉内政 在遇到外来侵略威胁时要采取联合行动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协商和广泛的合作 这些条约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安全和友好合作的基础 B 建立国际性的合作组织 包括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47年9月由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波兰 匈牙利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7国和德 意大利共产党在波兰召开会议宣布成立 该组织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争取持久和平和人民民主 保卫社会主义为宗旨 在会上 苏联代表日丹诺夫公开

10、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这一观点被写入会议宣言 这一组织的建立表明东欧各国已经在政治上走向联合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1949年1月5 8日 苏联 保 罗 捷 匈 波6国在莫斯科召开经济会议 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基本任务是 交流经济工作方面的经验 制订科学技术合作措施 相互给予经济援助 在原料 食品 机器设备等方面相互协助等 表明在经济上走向联合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955年5月11日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召开第二次 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 并于14日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 通称华沙条约 有效期20年若期满的前一年没有提出无效声明 则继续生效10年 华沙条约有11

11、条正文和一个序言 其中关键是第四条 它规定缔约国在军事上有互相援助的义务 华沙条约是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之一 它的建立 表明社会主义在军事上走向了联合 因此 它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两大阵营时期斗争的特点 政治上表现为冷战 冷战 即相对于敌对双方直接诉诸武力而言的 它是特指战后美 苏联 推行相互敌视的政策形成的美 苏联 及各自盟国之间的公开的但有限的敌对状态 双方的冲突和竞争在政治 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 包括开展军备竞赛 用武力优势相威胁 但是没有直接诉诸武装力量的进犯 冷战的基本状态就是不战不和 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军事上表现为全面 冷战 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

12、略的斗争 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美 苏争夺世界霸权由于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深感力量不够 于是主动进行了一些撤退 如从伊朗 中国东北 奥地利撤军 这一阶段是美攻苏守 50年代后期 赫鲁晓夫提出了 苏 美合作 主宰世界 的外交战略 同美国既勾结又争夺 开始争夺世界霸权 从60年代末开始美国走向衰落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 被迫采取均势战略 推行尼克松主义 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结束了越南战争 苏联则凭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在世界各地大势扩张 如 在亚洲 1971年苏联支持印度侵略巴基斯坦 1978年支持越南大势反华并侵占柬埔寨 1979年底直接出兵

13、阿富汗 在非洲 1975年在安哥拉打一场代理人战争 1977 1978年两次向扎伊尔的巴沙省发动攻击 并加紧向非洲之角渗透 控制埃塞俄比亚这期间美 苏关系处于苏攻美守的阶段 三 两极格局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1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汹涌澎湃 在亚洲 中国 朝鲜 越南革命相继胜利 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 北非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来 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 到80年代初 除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外 几乎都取得独立 拉丁美洲的民主运动也在发展 其中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影响特别大 60年代以来 亚 非 拉总共104个民族独立

14、国家 其中新独立69个 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新成立的国家 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 但是 由于经济上仍然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 遭到西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掠夺 政治上遭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损害 因此 他们共同面临着维护独立与主权 发展民族经济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任务 这种共同的遭遇和历史使命使他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形成第三世界 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 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发端于1955年的亚非会议 形成的标志是 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和77国集团的建立 其中 不

15、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在政治领域中形成的主要表现 而77国集团则是在经济领域中形成的表现 2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主要是由于苏联的大国主义 大党主义 民族利己主义一直发展到霸权主义造成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首先从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开始 1949年11月在匈牙利召开的情报局第四次会议上将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 实际上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 特别是苏联共产党20大以后 苏联在处理波茨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捷克事件和中 苏关系方面都采取了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 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资料 中苏关系的恶化 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指挥太平洋潜艇 同时提出在中国

16、建立联合原子潜艇舰队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1957年两国签订的 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决定 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技术样品 1959年9月苏联发表偏袒印度的关于中 印边境事件的声明 把中 苏分歧向全世界公布 1960年苏联把中 苏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 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专家 撕毁343个合同 废除257项科学技术协定 1961年强行对中国逼债 在新疆伊犁 塔城制造事件 接着中 苏展开公开论战 中共先后发表九评 1965年3月1 5日 苏联一手操作的莫斯科会议召开 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从政治路线 理论观点的分歧发展到组织上的分歧 1969年3月苏联出兵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 至此 中 苏关系完全破裂 社会主义阵营完全解体 3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表现在 A 法国总统戴高乐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58年6月戴高乐上台后 要求在北约内与美国 英国平等 遭到拒绝后 依然推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并不顾美国的反对 在西方大国中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与苏联实行和解政策 B 联邦德国推行 新东方 政策 它改变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决心打破东西方关系的僵局 独立地参与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