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邓稼先教学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757522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邓稼先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 邓稼先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 邓稼先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 邓稼先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 邓稼先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邓稼先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邓稼先教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 邓稼先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原子弹爆炸同学们,科技发展到今天,世界的航天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载入宇宙飞船已发射成功,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够掌握航天技术的三大国家之一。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当年原子弹、氢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研制成功的?它使中华民族感到自豪和骄傲,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然而,在这伟大和自豪的后面,却又有多少艰苦的奋斗和默默的奉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先生就是这无数默默奉献者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学习杨振宁先生所写邓稼先,让我们走入他的心灵,去感受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去体会默默奉献中的卓越。

2、教师:当年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为邓稼先题写了一首诗,今天让我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教师可映放诗句)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教师:张爱萍在诗中所赞扬的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君,就是邓稼先先生。他为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人民的最优秀的儿子。活动2【讲授】(二)、回顾文章内容1、作者开篇为什么要写历史?请你们考虑作者写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突出的重点是什么?请你们抓住该段最关键的语句。教师: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这句话回答了

3、作者为什么要先讲历史的原因。实际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作者写这段历史,是要说明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作者所举的例子,只是1898年发生的事情,而在近百年中,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欺凌还远不止此。你们在课外阅读中,在历史课本中,还知道一些近百年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事实。请你们任举一例,向全班讲一讲。教学设计构想: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无耻侵略,认识旧中国的亡国灭种的危险,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激情。本课不是历史课,不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回答,五至十分钟即可。2、请同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近

4、百年的历史?这与邓稼先有没有关系?教师明确:有关系。正因为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激发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他才有那样的爱国行动,邓稼先是一个爱国者,正是这段历史,激发了邓稼先让中国站起来的强烈愿望他不仅有这种愿望,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研制出了原子弹,而使中国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使中国具有对抗某些大国核威胁的力量,使中国具有保护自己的军事力量。这段历史,即使在现在我们也不能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今世界,落后也要受欺负,甚至要挨打。(三)、品读文章,走进人物研制原子弹之前的中国饱受欺侮,割地赔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邓稼先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默默奉献了28个春秋。让

5、我们一同走进文本,从杨振宁教授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找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去感受邓稼先伟大精神和人格。请按照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发言。找出来后也可以同座前后自由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答案更丰富更完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例1: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原因在于它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上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本文的主人公,而且巨大贡献也与鲜为人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他的伟大。例2:我最感动的句子是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

6、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原因在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的激动感情以及他还为我国独立研制出原子弹感到激动。我国的原子弹是在欧美国家严密封锁,苏联撤走专家资料的极端艰巨的情况下取得的。因而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例3:我最感动的句子是1986年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 7月29日 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原因在于邓稼先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词语的含义。例4:我最感动的句子是我不能走一句特别感人。原因在于它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

7、的崇高献身精神。教师补充:我们的两弹元勋,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有一次核弹出了事故,没有爆炸,应该到爆心去找。别人去,他不让。他说:原子弹是我设计的,什么毛病,我自己知道。你们去了,白受辐射;再说你们还年轻。于是自己独闯爆心,竟自己抱回了原子弹,也就是那一次他身体受了巨大的核辐射,埋下了以后的祸根。例5:我最感动的句子是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写出了邓稼先为了原子弹不后悔教师明确:这句是从一个相知很深的老朋友的角度,对稼先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为国奉献性格的赞美。我

8、们应为稼先庆幸,作者说他是永恒的骄傲。表达了对稼先所选择人生道路的赞美和钦佩。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内容的取舍、结构的安排、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至标点符号上等。我们不再一一交流。再如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那么,邓稼先是在一种什么环境中进行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工作的呢?请找一下在文章的那一部分有描写和介绍?教师明确:主要在第五部分,其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烘托出邓稼先和他们的同事在极其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排比修辞的巧妙运用,写出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

9、,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也体现了杨振宁对朋友的对才能胆识的深深敬佩。教师补充:一个文中没有写的材料。有一次,航投原子弹试验出了降落伞事故,原子弹没有爆,坠地被摔裂了,先派人去寻找没有找到。邓稼先十分着急,坚持由他亲自去茫茫戈壁去寻找。这在世界核武器研制中是仅此一例。当发现摔破的原子弹的碎片时,他不准同行的人前去,独自前往,把摔破的碎片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他终于掌握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是搞核物理的,当然知道后果,但他为了国家,什么也不顾了。后来他妻子强拉他回到北京检查,结果查出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性物质。在步履艰难之时,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他坚持自己去,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

10、人下命令:你们还年青,你们不能去!总之,哪里最危险,邓稼先就在哪里出现。正因为如此,所以杨振宁说如果要拍邓稼先传,他建议用小时唱的儿歌作为背景音乐。他称赞邓稼先是用手撑天空的中国男儿,是古今的奇丈夫。让我们齐声诵读第五部分,用心灵去感受这位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今的奇丈夫。(四)分析文章写法:邓稼先可谓中华古今之奇丈夫,与之相映,这篇文章也堪称是一篇奇文,二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你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奇之所在吗?教师明确:小标题的运用、中国近代史的介绍、与奥本海默对比等。再如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

11、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例1: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掉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在生命垂危之时,想到的仍是祖国的国防事业,他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至死不渝,至死不懈。例2: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中,采用疑问推测的语气,充满了对好友邓稼先的一片深情。学生找到句子,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任务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

12、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的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文章写得不同凡响,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人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内地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把始终从近一

13、百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国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又条件吧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做对比。总之,因为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国视野,所有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显啦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五)、扩展延伸1、奇人奇丈夫令我们仰之弥高,可以说邓稼先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那它得到的呢?我们可以看看下列一组资料: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85年癌扩散、已无法挽救。1985年获两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

14、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邓稼先1986年7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奖章。1986年7月去世87、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金质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人说,这荣誉来得迟了些,你觉得呢?2、同学们,你读了本文一定有许多心灵的震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为什么活着?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请用谈谈学习本文后,你的感想?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适当点评(六)教师总结一曲中国男儿,气壮山河,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要将只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历史的天空。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些先辈一样,积累渊博的知识,勤思善问好学,重情重义,将来成为中国大厦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宠辱不惊间,挺起未来中国的脊梁。活动3【作业】(六)作业:、积累字词和抄写动人的句子在作业本上。、上网搜索查询邓稼先有关的网页,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文章、图片资料,开展我了解到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专题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采访撰写邓稼先的传记和剧本,一定会极其感人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