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757424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下美术教案《穿穿编编》-精致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穿穿编编作者类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人类最早的衣服和住所,就和穿、编有关。各种材料编织的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材料的“穿编作品”,从媒材、造型、色彩上去把握“穿编物品”的美感,学习“穿编”的基本方法,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走进博物馆”“知识窗”“走进民艺坊”等栏目,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编织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传统工艺的精湛。

2、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对编织的方法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编织的美。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愿望,自主发现、学习不同的穿编方法,并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学方式、手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讨论法、演示法和辅导练习法。学生自主发现、学习、讨论,借助师生对话和活动,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方法。教师探究演示的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练习过程,合理运用辅导法。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示范用工具材料(麻布、长条彩纸、双面胶等)。学生准备:综合媒材(如:纸藤、布条、毛线、毛根

3、、纸条等)、制作工具材料(剪刀、双面胶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了解传统穿编工艺,感受编织艺术的源远流长,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穿穿编编”。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各种生活媒材进行穿编创作,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养成耐心和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的制作要求,学会穿编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穿编作品,媒材的使用丰富有变化。教学设计一、发现穿编基本方法1. 教师出示一块麻布,给学生展示一下,摸一下,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在投影仪下,老师抽出了一根又一

4、根的线,同学们想不想来试试?一边拆,一边研究,这块布是怎样编织出来的?2.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来拆麻布,分析穿编方法。3谁能把拆下来的线再复原回去?巩固穿编方法。小结:原来,这些布就是用横竖交叉着穿编出来的。这种穿编的方法把一根根细细的线编织成了布,做成衣服,为人们遮风挡雨,抵御严寒。二、学生尝试“十字穿编法”1. 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些小背心,前面一条一条的,没办法遮风挡雨了,怎么办呢?你能用横竖交叉的“十字穿编法”帮我把衣服补起来吗?2. 学生第一次作业:两人一组,用“十字穿编法”编织衣服。3. 学生穿上自己做好的小背心,展示、欣赏。 穿编小窍门: (1)穿编时纸条间排列得紧密一些; (2)

5、穿编后及时用双面胶固定; (3)多出的纸条可以做一些挑起的创意效果,小细节会很生动。设计意图:利用麻布来进行导入,与普通的布相比,麻布的穿编纹理很明显。先让学生将麻布拆开,然后再把拆下来的线编回去,让这块麻布恢复原状。在实物投影仪的帮助下,所有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拆与编”的细节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发现,在拆与编的过程中学会了横竖交叉的“十字穿编法”。三、寻古探今人类最早的衣服和住所,就和穿、编有关。1. 这是良渚文化出土的5000年前的麻布,在这块古老的麻布上,有什么发现?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刚才同学们穿编的花纹。2. 这是约七千年前原始先民编席的纹样。七千年前的原始先民已经学会了用自然植物编

6、织各种图案的席子了。同学们来研究一下,古代人们编席子的花纹和麻布上的纹样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分析各种席子纹样。约六千年前的彩陶上就有绳子的编织纹样。穿编的方法和我们刚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原来,穿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很多新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呢。3. 在古时候,人们还发明了各种纺机,编织出许多漂亮的织品。原始腰机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海南黎族的原始腰机织造工艺一直存续至今。图上这位老奶奶正在用腰机纺织。4. 这是一位云锦织手,享誉中外的南京云锦真好看,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它也是用古代织机编织出来的,同学们欣赏后,说一说感受。设计意图:课本上有很多小栏目,如“走进博物馆”“知识窗”“走进民

7、艺坊”等,学生欣赏了七千年前的席子纹样、彩陶上的绳子编织纹样等,还欣赏了各种古代纺机,这其中包括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原始腰机,原始腰机织造工艺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这种穿编的方法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真令人惊叹。同样,这部分浓郁的人文气息会激发学生对穿编的探究兴趣。四、生活中的穿编1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穿编的方法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穿编出来的生活用品(如:篮子、席子、毛衣)。2. 老师也想用穿编的方法做一件生活用品。教师具体示范篮子的编织过程。篮子与刚才编织的有什么不同?之前是平面的,篮子是立体的。老师用了两种不一样的穿编方法,一种是十字交叉穿编的方法,

8、一种是编辫子的三股线穿编方法。小篮子可以装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实用!学生点评老师编的篮子,总结:(1)颜色很丰富,很鲜艳,对比很强烈;(板书:色彩) (2)材料有变化;(板书:材料)(3)用了两种方法来穿编。(板书:方法) 编织小窍门:(1)编好的部分用双面胶及时固定; (2)纸条间排列得紧密一些。色彩、方法、材质是我们设计穿编作品的重要元素。在同学们设计制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多种色彩的搭配。而且,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方法进行穿编,也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意图:教师示范编篮子属于“探究”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穿编作品的色彩、方法、材质的变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一些方法和小窍门。演示用的教具

9、应在课前准备齐全,摆放妥当,避免临时翻找。五、启发联想、学生作业1. 你还见过哪些穿编的物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穿编物品。2.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用穿编的方法制作的生活用品(鞋子、帽子、椅子等)。制作的材料是什么?色彩上有什么特点?编织的方法有哪些?3. 今天,你准备了哪些材料,准备做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4. 现在,就请大家看一下作业要求:(1)选用色纸、布条、线绳等多种材料进行穿编练习;(2)创作出有趣的、有生活的穿编作品。 5. 学生作品展示。 结合色彩、材料、方法来展示、点评。六、小结拓展 1. 你们相信吗?小鸟也会穿编哦!小鸟用什么材料来穿编?树叶、小树枝,稻草这些材

10、料穿穿编编,就筑成了小鸟温馨的家。小鸟会用穿编的方法筑巢,我们人类也会。2这也是一座鸟巢,同学们认识吗?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很久以前,也许小鸟就是人类的老师。人类向动物学习本领,这可是一门科学,叫做“仿生学”,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研究、考证一下。3这是什么?大篮子?其实,这是一幢奇怪的大楼。4女孩子的辫子有各种各样的编法,同学们欣赏美术书上的女孩子的头发。我们来看看班上女同学的辫子是怎么编的?请编辫子的女生站起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大家都编的不一样呢,你们的妈妈手可真灵巧啊。穿编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课后,我们可以再去找一找“穿编的魔力”。作业要求第一次作业要求:用十字交叉穿编

11、的方法进行编织;第二次作业要求:选用多种媒材,变化不同方法进行穿编制作,创作出有趣、生活化的穿编作品。教与学的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材料的理由,用了哪些编织的方法?也可以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什么改进的建议?教师通过对穿编方法、审美功能、创意和设计、媒材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人而异,寻求多样,求取创新。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出来的穿编作品“物以致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反思和总结学生用布条、线绳、毛根、纸条、麻绳等多种综合媒材创作穿编作品,举一反三做出很多“生活中的设计”,如:拖鞋、地毯、各种各样的篮子、笔筒等。特别希望这些穿编作品能充分发挥它的实用功能,在生活中真正使用起来,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教师需要注重设计作品本身以外的教学效果的获得,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寻找到了穿编的魔力。本课所需材料可以由教师主导发动,提前带领学生收集,并教会学生对这些材料的处理,如把旧衣服事先裁成布条、麻绳绕成线球等,方便在课堂上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