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5755836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月20日)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2014年1月20日 2 项目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治疗方法 3 定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 是遗传 环境 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 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fattyliver NAFL 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steaohepatitis NASH 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 NASH是指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炎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通常存在胰

2、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紊乱 4 流行病学研究 欧美等国的患病率较高大于45 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 20 33 肥胖人群NAFL患病率为60 90 NASH为20 25 亚洲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5 30 其中日本为9 30 韩国为18 印度为5 28 中国人群患病率为5 24 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的社区人群研究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分别为 北京31 29 上海30 0 广东36 49 中国香港27 33 这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在不同研究中的差异较大 不仅与地区相关 还可能与研究人群的选择不同有关 5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定义肝内甘油三酯储积 肝脏湿重的5 光镜下每

3、单位面积肝实质细胞脂变 30 广义的定义脂肪肝是遗传 环境 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 病变主体在肝小叶 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 相关综合征包括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肥胖综合征等 6 脂肪肝已成为消化 内分泌代谢 营养 心血管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 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的高发密切相关 2013年7月内分泌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结合目前我国NAFLD患病现状以及与糖脂代谢紊乱的密切关系 提出NAFLD群体是名副其实的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早期诊断和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防治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进

4、展具有重要意义 7 脂肪性肝炎的基本概念 NASH是指酒精 药物 感染或其它可识别的外源性因素以外的原因所致的明显的脂肪性肝炎 多数是从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而来 不能把NASH看为独立疾病 是疾病发展的拐点也是治疗的重点 病理组织学是诊断NASH的金标准 可见肝细胞脂变的基础上的肝细胞损害 有多种炎细胞的浸润 常伴小叶中央和叶间纤维化 8 病因分类 原发性 IR 遗传易感性继发性 某些全身疾病或特殊病因所致一般NAFLD常指原发性儿童 体重 血糖 血脂均正常者也可发生脂肪肝患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BMI 年龄 服糖后2小时血糖水平 服糖后1小时胰岛素水平 腰围 血清LDL C水平BMI与患者脂肪肝的严

5、重程度相关 9 发病机理 NAFLD的发病机制因其病因及其病理阶段不同而不同 但 二次打击 学说可解释其复杂的病理机制 10 初次打击主要为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 该病通常原发于与IR相关的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 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insulin resistantsyndrome IRS 或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syndrome MS 的组成部分 各种病因所致NAFLD几乎普遍存在IR现象 IR通过促使外周脂解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肝细胞脂肪储积 并诱致肝脏对内 外源性损害因子敏感性增高 11 二次打击主要为反应性氧化代谢产物增多

6、导致脂质过氧化伴细胞因子被活化 进而引起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发生炎症 坏死 甚至并发进展性肝纤维化 12 持续打击或多次打击 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 炎症 坏死循环 诱发进展性肝纤维化 肝硬化 13 甘油三脂在肝细胞内沉积 食物中脂肪供应过多血浆游离脂肪酸过多肝内脂肪酸利用减少肝内甘油三脂合成能力增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分泌障碍脂蛋白代谢酶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 14 诱发NAFLD的危险因素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高脂高热量 IR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代谢综合症及其组分 肥胖 高血压 血脂紊乱 和2型糖尿病 以及肥胖家族史 15 诊断 对于中心型肥胖 糖耐量异常 血脂

7、紊乱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高凝状态 高尿酸血症等IRS患者 特别是在伴有无症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或无法解释的持续性肝肿大时 应高度怀疑患有NAFLD 可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 16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 NAFLD工作定义为 1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 和 或 2 有代谢综合症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 或 AST GGT持续性增高半年以上 减肥和改善IR后 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LD的诊断 17 临床分型标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其临床分型如下 18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凡具备

8、下列第1 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 3项 2 肝生物化学检查基本正常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凡具备下列第1 3项或第1和第4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 3项 2 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不明原因性血清ALT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 3 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肝炎诊断标准 20 组织学诊断依据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NAFLD可分为 单纯性脂肪肝 NASH NASH相关性肝硬化 2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凡具备下列第1 2项和第3或第4项

9、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 3项 2 有多元代谢紊乱和 或 脂肪肝的病史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4 肝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包括NASH合并肝硬化 脂肪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硬化 22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于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 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 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 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 且难以检出 33 的肝细胞脂肪变 应注意弥漫性肝脏回声增强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23 B超诊断 1 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 明亮肝 强于肾脏和脾脏 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 肝脏轻至中度肿大

10、边缘角圆钝 4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 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 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 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 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2 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24 代谢综合症的诊断 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诊断为代谢综合症 1 肥胖症 腰围 90cm 男性 80cm 女性 和 或 BMI 25kg m2 2 甘油三脂 TG 增高 血清TG 1 7mmol L 或已诊断为高TG血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降低 HDL C 1 03mmol L 男性 1 29

11、mmol L 女性 4 血压增高 动脉血压 130 85mmHg或已诊断为高血压病 5 空腹血糖 FPG 增高 FPG 5 6mmol L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 25 实验室诊断 协助病因判断GGT AST ALT HBV HCV感染标志 血糖 血脂 尿酸 尿常规营养过剩营养不良 26 判断NASH 肝纤维化 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血清ALT和AST持续升高 倍 ALT AST 1 GGT ALP HA等轻至中度升高 血清白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胆红素一般正常 血清纤维化指标多数NAFLD患者病情不重 不推荐肝活检 活检适应症 为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而疗效不佳者 怀疑进展性肝纤维化但缺乏临床和影像学证据

12、者 27 排除标准 1在将影像学或病理学脂肪肝归结于NAFLD之前 需除外酒精性肝病 慢性丙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 除外药物 全胃肠外营养 炎症性肠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库欣综合征 脂蛋白缺乏血症以及一些与IR相关的综合症 脂质萎缩性糖尿病 Mauriac综合症 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殊情况 2在将血清转氨酶和 或 GGT增高归结于NAFLD之前 需除外病毒性肝炎 ALD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豆状核变性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其他类型肝病 除外肝脏恶性肿瘤 感染和胆道疾病 以及正在服用或近期内曾服用可导致肝脏酶谱升高的中西药物者 28 3对于无过量饮酒史的慢些HB

13、V以及非基因3型HCV感染患者 并存的弥漫性脂肪肝通常属于NAFLD范畴 对于血清转氨酶持续性异常的HBsAg阳性患者 若其血清HBVDNA载量低于104拷贝 ml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 则转氨酶异常更有可能是由NAFLD所致4每周饮用乙醇介于少量 男性 140g 周 女性 70g 周 和过量 男性 280g 周 女性 140g 周 之间的患者 需考虑酒精滥用和代谢因素并存的可能 29 五 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和诱因如高脂饮食和肥胖控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阻止慢性肝病进展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行为治疗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 30 治疗对策 首要目标 改善IR 防治代谢综合症及其相关终末期器官病变 次要目

14、标 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并避免因 二次打击 而导致NASH和肝功能失代偿 31 治疗措施 一 去除病因及诱因 治疗原发基础疾病 研究证实NAFLD与肥胖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有密切关系 由于代谢综合征极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而这些疾病的防治往往比脂肪肝本身的治疗更为重要 应从整体出发 加强原发基础疾病及其合并症的治疗 以维持理想体重和血糖 血脂水平 而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 脂肪肝可自行缓解 32 1 健康宣传教育 改变生活方式2 控制体重 减少腰围3 改善胰岛素抵抗 纠正代谢紊乱4 治疗基础疾病 33 改善胰岛素抵抗 纠正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时 胰岛素分泌增多而敏感性下降 导致

15、脂肪大量分解 游离脂肪酸生成增多 促使NAFLD的发展 反之NAFLD也可加剧胰岛素抵抗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理论上可阻止NASH进展 34 西医对脂肪肝尚无特异的疗法 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明显 理论上有清除肝脏沉积脂肪 常用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脂肪肝患者中 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但疗效尚不确切 临床应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发现此类药不仅可降低血糖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纠正血脂异常 还可提高血浆脂联素水平 后者是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激素 而该类药对NAFLD的治疗的安全性如何 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临床应用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

16、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它通过减弱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减少肝细胞的葡萄糖输出量来降低血糖 然而二甲双胍是否对脂肪肝有益处还没有明确结论 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脂肪性肝炎的患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二 药物治疗 35 三 中医药治疗 本病临床无统一的证型划分 36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疗效标准结果 37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间门诊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 作为试验组治疗观察 38 疗效标准 治愈 临床症状 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B超检查恢复正常 肝功能 血脂正常 显效 临床症状 体征已明显好转 B超检查显示基本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 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 肝内管状结构可见 生化检查显示血脂下降 40 肝功下降 40 有效 临床症状 体征有所好转 肝功能下降 20 血脂下降 20 B超检查基木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 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 肝内管状结构模糊情况有所改善 无效 临床症状 体征无明显改善 B超 生化检查显示ALT AST GT TC TG水平未达有效标准者 39 治疗方法及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丁每日口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