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5755476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 营养科XXX 1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 一 营养风险筛查二 膳食调查三 人体测量四 实验室检查 2 一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而是指营养因素影响患者结局的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是由医护人员实施的渐变的筛查方法 用以决定是否需要制定或实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3 4 NRS2002 首次风险筛查先要询问以下内容进行判断 BMI 18 5 是否 患者在过去3个月有体重下降吗 是否 患者在过去1周内有摄食减少吗 是否 患者有严重的疾病吗 如ICU治疗 是否 前白蛋白 0 2g L 是否 如果以上任意一问题回答为 是 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养监测 5

2、 最终筛查 评价结果由三部分分数组成 评分一 营养状态受损评分没有0分正常营养状态轻度1分3个月内体重丢失 5 或前白蛋白0 16 0 2g L 或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25 50 中度2分一般情况差或2个月内体重丢失 5 或前白蛋白0 1 0 16g L 或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50 75 重度3分 且一般情况差 或 个月内体重丢失 5 或 个月体重下降15 或前白蛋白0 0 g L 或者前 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75 100 6 最终筛查 评分二 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没有 分正常营养需要量轻度 分需要量轻度提高 髋关节骨折 慢性疾病有急性并发症者 肝硬化 血液透析 糖尿病 一般肿瘤患者 中

3、度 分需要量中度增加 腹部大手术 脑梗死 重度肺炎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重度 分需要量明显增加 颅脑损伤 骨髓移植 患者 7 最终筛查 评分三 年龄超过 岁者总分加 年龄调整后的总分值 总分 分 患者处于营养风险 开始制定营养资料计划 总分 分 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 8 二 膳食调查 用途 对一定时期内个体的膳食摄入进行调查 评价其能量摄入及膳食结构是否合理 对群体一定时期内的膳食摄入进行调查 以评价某特定人群的营养摄入及指导膳食安排 9 用途 常用膳食调查方法包括 称重法 记账法 化学分析法 询问法 食物频率法在营养门诊时 常用的是询问法 一般常用 膳食回顾法 10 方法 回顾法 要求调查对象

4、尽可能准确地回忆过去 内摄入的所有食物及饮料的种类和数量 引导调查对象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回忆 如早餐 中餐 晚餐的顺序 同时不要忘记调查加餐的内容 11 方法 回顾法 同时记录每一餐所摄取食物的烹调方法 并以此为依据估算全天烹调油摄入情况 最后不要忘记询问进餐时间和进餐地点 在进行膳食回顾时可采用一些食物模型引导调查对象对食物摄入量进行估计判断 12 方法 称重法优点 此方法较为准确 可调查每天啥事的变动情况和三餐食品的分配情况 缺点 费时费力 不适合大规模的个体调查 如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13 三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时患者营养状况评价这一有机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静态的营养评价方法

5、 主要包括 身高 体重 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指标的测定 从而客观地反映机体的情况 14 15 1 身高的测量 直接测量法3岁以下儿童 卧式量板 或量床 测量方法1 将量板放在平坦地面或桌子上 2 测量前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 使其仰卧于量板中线上 3 固定小二头部使其接触头板 小儿面朝上 两耳在一水平上 两侧耳廓上缘与下缘的连线与量板垂直 4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 将左手置于小儿膝部 使其固定 用右手滑动滑板 使之紧贴小儿足跟 然后读数至小数点后1位 0 1cm 16 17 1 身高的测量 3岁以上可站立者 校对测量前调整测量仪器 校对0点 检查立柱是否垂直 连接处是否紧密

6、姿势测定时患者赤足 足底与地板平行 足跟靠紧 足尖外展60 足跟 骶骨部及两肩间区与立柱相接触 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 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上臂自然下垂 测量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 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 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读数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 以厘米 cm 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0 1cm 18 19 20 1 身高的测量 间接测量法适用于 不能站立者 临床有许多危重患者 如昏迷 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1 上臂距上臂向外侧伸出与身体呈90 测量一侧至另一侧最长指间距离 2 身体各部累积长度用软尺测定腿 足跟 骨盆 脊柱和头颅的长度 各部分长度之和为身高

7、估计值 21 1 身高的测量 3 膝高曲膝90 测量从足跟底至膝部大腿表面的距离 用下述公式计算出身高 国内推荐公式如下 男性身高 cm 62 59 0 01 年龄 岁 2 09 膝高 cm 女性身高 cm 69 28 0 02 年龄 岁 1 50 膝高 cm 22 2 体重的测量 即人体的重量 常用以反映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形态指标 影响因素 季节 疾病 进食一天之内体重也会随进食 大小便和出汗等有所变化 23 2 体重的测量 测量方法被测者清晨空腹 排空大小便 穿单衣裤立于体重计中心 读数 以kg为单位 24 2 体重的测量 评价方法1 标准体重也称为理想体重Broca公式 标准体重 kg 身

8、高 cm 100 国外 Broca改良公式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5 我国 评价标准 实测体重占标准体重百分数 10 营养正常 10 20 为过重 20 为肥胖 10 20 为瘦弱 20 为严重瘦弱 25 2 体重的测量 评价方法2 体重比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比 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 同身高标准体重 100 评价标准相当于标准体重 10 为营养正常 超过10 20 为超重 20 为肥胖 10 20 为瘦弱 20 为严重瘦弱 26 2 体重的测量 3 体重丢失率可反映能量与蛋白质代谢情况 提示是否存在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 体重丢失率 原体重 现体重 原体重 100 评价标准为无肥胖或水肿患

9、者 若在1周内体重损失 2 1个月内 5 3个月内 7 5 或6个月内 10 均有可能存在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 27 2 体重的测量 4 体质指数是评价肥胖和消瘦的良好指标 计算公式为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8 2 体重的测量 评价标准我国成人BMI判定标准等级BMI值重度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 16 0中度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16 0 16 9轻度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17 0 18 4正常18 5 23 9超重 24 0肥胖 28 0 29 2 体重的测量 18岁以下青少年BMI的参考值为 11 13岁BMI 15 0时存在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 BMI 13 0为重度营养不良 14

10、17岁BMI 16 5时存在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 BMI 14 5为重度营养不良 30 2 体重的测量 注意 由于某些疾病 症状或治疗的影响 如脱水 腹水 水肿 巨大肿瘤 利尿药使用等 实际测得的患者体重可能并非其真实体重 由此做出的营养状况评价 制订的营养治疗方案可能是不正确的 此时 应该结合其他检查 如实验室检查 功能测试等 综合判断患者营养状况 31 3 围度测量 胸围1 测量方法 被测者应站立 自然呼吸 测量者用软皮尺沿肩胛骨下角 向胸廓两侧胃一圈 前面沿乳头下缘 然后读数 女孩青春发育期后乳房隆起 此时应以胸骨中线第4肋间高度为界线 从此处向后沿肩胛骨下缘围绕一圈为胸围 测量时皮尺不

11、能拉得太紧 只需轻轻接触皮肤即可 32 3 围度测量 2 评价方法Pignete指数 身长 cm 胸围 cm 体重 kg 将成年男女的测量值代入上述公式 计算后与标准比较 即可评价成年男女的营养状况 中国Pignete指数 19岁男性为28 4 女性为26 2 20岁男性为27 2 女性为25 1 21岁男性为26 6 女性为24 7 33 3 围度测量 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 它与体重密切相关 上臂围包括皮下脂肪 也可反映能量摄取情况 另外 还可根据上臂围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 这些指标可反映鸡蛋白消耗程度 是快速而简便的评价指标 34 3 围度测量 上臂围测量方法测量时左臂自然下垂 用

12、软皮尺先测出上臂中点位置 然后测上臂中点周长 35 3 围度测量 上臂围 MAC 评价方法我国男性上臂平均为27 5cm 测量值 标准值的90 营养正常90 80 轻度营养不良80 60 中度营养不良 60 严重营养不良 36 3 围度测量 上臂肌围 MAMC 可根据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计算 公式如下 MAMC cm MAC cm 3 14 TSF cm 或MAMC cm MAC cm 0 314 TSF mm 37 3 围度测量 上臂肌围 MAMC 可根据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计算 公式如下 MAMC cm MAC cm 3 14 TSF cm 或MAMC cm MAC cm 0 314

13、TSF mm 38 3 围度测量 上臂肌围 MAMC 评价标准我国男性上臂肌围平均为25 3cm 女性为23 2cm测量值 标准值的90 营养正常90 80 轻度肌蛋白消耗80 60 中度肌蛋白消耗 60 严重肌蛋白消耗此标准可较好的反映蛋白质含量变化 与血清清蛋白含量相关密切 当血清清蛋白 28g L时 87 的患者臂肌围缩小 故能较好地反映体内蛋白质贮存情况 也可用作患者营养状况好转或恶化的指标 39 3 围度测量 腰围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 也是临床上估计患者腹部脂肪是否过多的最简单和实用的指标 不仅可用于肥胖的最初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际良好的参考指标 工具 无伸缩性材料制

14、成的卷尺 刻度需读至0 1cm 40 3 围度测量 测量方法1 被测者自然站立 平视前方 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2 需两名测试员配合 测试员甲选肋下缘最底部和髂前上棘最高点 连线中点 以此中点将卷尺水平围绕腰1周 在被测者呼气末 吸气末开始读数 测试员乙要充分协助 观察卷尺围绕腰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 并记录读数 评价 男性腰围最好不要大于85cm 女性不大于80cm 41 3 围度测量 臀围是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度 使用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卷尺 刻度需读至0 1cm 测量方法1 被测者自然站立 臀部放松 平视前方 2 要两名测试员配合 测试员甲将卷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 以水平围绕臀一周测

15、量 测试员乙要充分协助 观察卷尺围绕臀部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 并记录读数 42 3 围度测量 评价腰臀比测量的意义在于评价身体脂肪的分布 进而可以预测被测者是否有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 脂肪堆积在腰腹部比堆积在大腿和臀部对身体的危害要大得多 腰腹部肥胖很容易导致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腰臀比的理想比值是 男性为0 85 0 90 女性为0 75 0 80 43 4 皮褶厚度测量 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 测量方法在左上臂背测中点 即肩峰至尺骨鹰嘴处的中点上约2cm处测量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后方 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 测定者以左手拇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 然后

16、从拇指下测量1cm左右处皮褶厚度 应注意皮褶厚度计与上臂垂直 如患者为卧床 则将右前臂舒适地横置在胸部 44 4 皮褶厚度测量 肩胛下皮褶厚度位于左肩胛下角下方2cm处 肩和腕不要用力 上肢自然下垂 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将肩胛下角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呈皮褶 与水平呈45 角测量 45 4 皮褶厚度测量 腹部皮褶厚度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将距脐左方1cm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皮褶 不要用力加压 在距拇指约1cm处皮肤褶皱根部用皮褶厚度计测量 46 4 皮褶厚度测量 评价三头肌皮褶厚度是最常用的评价脂肪贮备及消耗的良好指标 40岁以上正常人可与理想皮褶厚度比较 此值男性为12 5mm 女性为16 5mm 测量值 标准值的90 营养正常90 80 轻度体脂消耗80 60 中度体脂消耗 60 严重体脂消耗若 5mm标识无脂肪可测 体脂肪消耗殆尽 如果测得数值超过标准值的120 以上 则为肥胖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