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748825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考报告 1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 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 1 重用太子谋士 2 用人扬长避短 提拔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左右仆射 3 实行 政策 不夺农时 推行均田制 轻徭薄赋 反复强调 的思想 考点一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c 魏征 休养生息 存百姓 方法技巧歌谣法归纳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善纳谏吸取教训重人才兴国造福存百姓休养生息行均田轻徭薄赋慎用刑仁爱体现善科举文德永固 4 以民为本 慎用刑法 制定 体现仁义为本 刑罚为末的原则 5 文德治国 完善 制 提高进士科地位 唐律 科举 要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史料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 以不失

2、其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 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伐屡动 土木不息 而欲不夺农时 其可得乎 唐太宗言论节选 理解思考 1 依据史料 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2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唐太宗治国思想的影响 提示 1 与民休息 实行不夺农时 休养生息政策 2 出现社会安定 政治清明的 贞观之治 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 1 有人曾经作诗赞叹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 长策 是指唐太宗 A 慎用刑法B 轻徭薄赋C 完善科举D 重视纳谏解析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 完善科举制 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 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答案C 2 唐太宗说 夫治国犹如栽树 本根不摇 则枝叶茂荣

3、 君能清静 百姓何得不安乎 贞观政要 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B 革新政治C 兴科举以儒为师D 存百姓 的思想解析材料中唐太宗把百姓比喻为树根 是国家的根本 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体现了 存百姓 的思想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二 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 b 存百姓 科举 天可汗 玄奘 要点1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史料 理解思考 1 图片显示唐太宗以什么方式处理与吐蕃的关系 2 结合所学 概括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意义 提示 1 和亲 2 意义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加强了民族融合 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要点2唐太宗时期的对外关系史料下图是玄奘

4、从天竺取经返唐 官员 僧侣和佛教信徒在路边迎接取经队伍和经书的场景 理解思考图片是直观生动的历史 读图能力是备考要求之一 从此图中你可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浅层信息 可据此了解到唐太宗时期人们的衣饰 信仰等习俗 交通 运输工具等状况 深层信息 开明的宗教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 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政策 促进了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 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1 右图是西藏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 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 清代重修 布达拉 梵语意为佛教圣地 材料蕴涵的信息有 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唐蕃和亲 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A B C D 解

5、析解题关键是从题干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都正确 A 2 唐太宗认为 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 据此 他采取的措施有 A 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B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C 力倡节俭 禁造台榭D 限制佛教 裁汰僧尼答案A 唐太宗在位时期创造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该局面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如下 1 盛世局面 唐太宗开创了 的局面 为 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民族和谐 唐太宗采取 的民族政策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加强了民族融合 考点三 贞观之治 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c 贞观之治 开明 3 开放外交 唐太宗实行 的外交政策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6、 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治国策略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 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5 制度创新 完善了隋朝开创的 和科举制 沿用均田制 实行租庸调制 开放 三省六部制 要点 贞观之治 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史料一 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由是二十年间 风俗简朴 衣无锦绣 财帛富饶 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史料二是岁 贞观四年 断死刑二十九人 几致刑措 民不犯法 刑无作用 东至于海 南至于岭 岭南 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 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

7、母 资治通鉴 理解思考 1 概括史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指出这一思想和孔子思想的联系 2 据史料一 二 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提示 1 治国思想 存百姓 以人为本 或以民为本 联系 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或仁的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2 政绩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经济恢复和发展 民族关系相对和谐 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 1 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 济育苍生 其益多 平定寰宇 其功大 益多损少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重用人才 善于纳谏 文德治国 完善科举 不夺农时 轻徭薄赋 修筑驰道 统一文字A B C D 解析 是秦始皇的活动 可直接排除 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2 唐朝时 蔬菜品种日益丰富

8、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 印度的刀豆 波棱国 今尼泊尔 的菠菜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 休养生息政策B 仁义为本原则C 民族团结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解析唐朝时对外交往发达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这得益于开放的对外政策 答案D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教材第9页 1 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提示嫡长子继承制对富有才干但非媂长子出身的皇室子弟取得帝位非常不利 因此这种制度不利于选拔贤能之人统治国家 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 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 但是李渊诸子中 只有次子李世民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 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 因此 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

9、唐王朝的基业 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2 想一想 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 提示前者使封建帝王明白 要有效地治理国家 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 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 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任务 作为一国之君 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 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 后者则提醒封建帝王 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 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偏听则往往带来判断的失误 滋生帝王的骄纵思想 资料回放 教材第12页 从这段话中你怎样看晚年的唐太宗 提示表现了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为了能将国基与帝业稳固下去 他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生而总结出的为君之道

10、 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品德和修养 对国家 百姓的责任 由此也可以说明唐太宗的确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探究学习总结 教材第12页 一 本课测评1 分析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提示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居安思危 任用贤良 虚怀纳谏 实行轻徭薄赋 疏缓刑罚的政策 文德治国 完善科举 延揽人才 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 其表现是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 文化繁荣 国泰民安 2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提示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他统治时期 采取的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 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 形成了贞

11、观之治的局面 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很多制度对后世还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 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 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 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唐朝的文化对朝鲜 日本有什么影响 这与唐太宗实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关系 提示唐朝文化对朝鲜 日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使得其僧人 学者慕名而来 接受盛唐文化的熏陶 在朝鲜半岛 中国古代典籍 诗歌 艺术 典章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而日本遣唐使 僧人对唐文化的研究促成其国内的大化改新 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唐文化对朝鲜 日本的巨

12、大影响证明唐太宗时期实行的是积极开放 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这非常有利于中外交往的发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 二 学习延伸1 你认为唐太宗的晚年为什么不愿纳谏了 能不能说他晚年变成了昏君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提示 1 隋亡的教训远去 魏征的去世等 2 不能 3 应从皇权独尊 束缚力小等角度思考 2 想一想 你赞同哪种意见 为什么 提示回答本题 可赞同任何一种观点 同意第一种观点 把突厥族驱赶回故土 可以缓解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 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意第二种观点 对突厥族实行羁縻政策 对他们进行教化 施恩威于他们的首领和百姓 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突厥对边疆地区的威胁 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