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5747739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及检验制度(1) 、汽车维修企业工作流程图客户报修、车辆技术档案车辆进厂车辆交接、维修检测二级维护、大修车送检竣工检验维修作业、全过程检验按规定签订维修合同确定附加作业项目 签发合格证填写车辆技术档案费用结算、开具发票车辆出厂(二)、维修服务质量承诺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四川省机动车维修管理办法,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我公司现郑重承诺:1、认真履行机动车维修行业各项管理规定,对进厂车辆维修前,进行全面的诊断、记录、估价,确认维修方案,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2、在维修过程中,发现需增加、修改维修项目,及时与客户联系,说明情况,取得客户同意后施工,对用

2、户疑问,給予耐心解释。3、车辆维修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和三级检验制度。4、填写、整理车辆技术档案和维修档案,按规定签发竣工出厂合格证。5、维修中坚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配件。6、维修车辆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自竣工出厂之日起:一级维护、小修及零件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0公里或100日。统一监督电话:96515(三)、汽车进出厂登记制度1、车辆进厂送修时,客户描述故障现象,提供技术档案和行驶证等有关资料;2、业务接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认真听取客户陈述,了解车辆技术状况;3、车

3、辆进入预检工位,检验人员经过检验确认维修项目,交本厂财务部门对维修项目进行预核算,然后与客户签定维修合同;4、车辆进入待修区,等待维修;5、汽车竣工检验合格后,根据工时,材料结算清单结清费用,向车辆托修方提供结算凭证和竣工出厂合格证;6、建立维修车辆档案。(四)、汽车进厂检验制度1、汽车的进厂检验由专职的报修业务人员负责,必要时可由专职检验员配合;2、凡送厂维修的汽车,必须办理报修手续,进行进厂检验;3、根据报修的内容,按交通部颁发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规定确定汽车维修级别;4、进厂检验一般采用询问,实地察看,仪器检测和路试的方法进行,以核实报修项目和维修级别;5、报修业务人员应认真详

4、细填写报修单;不得有遗漏,对不明确的地方应询问清楚,力求不漏报,不错报维修项目;6、对维修期较长的车辆,可能遗失的附件,应填写交接清单,其附件应拆卸妥善保管;7、汽车维修报修单和附件交接清单,报修用户应在上面签字认可并各交一份给用户备查;8、报修业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定改进服务质量;(五)、汽车维修过程检验制度1、过程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相结合的“三检”制度;2、检验内容为汽车或总成解体,清洗过程中的检验主要零部件的检验,各总成组装、调试检验;3、各检验人员根据分工,严格依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认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4、经检验不合格的作业项目,需重新作业,不

5、得进入下一道工序;5、对于影响安全行车的零部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应予以维修或更换,及时通知业务接待人员,并协助业务接待人员向车主做好解释工作;6、对于新购总成件,必须依据标准检验,杜绝假冒伪劣配件装入总成或车辆。(六)、汽车维修竣工检验制度1、汽车维修竣工检验由专职检验人员负责实施;2、汽车维修竣工检验内容为整车检查、检测、路试检测、路试后的再检及车辆验收;3、修竣车辆竣工检验严格依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718565-2001)要求进行。首先进行整车外观和底盘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路试,对于路试中所发生的不正常现象,要认真复查。路试合格后重新进行底盘

6、检查,确保各项技术性能合格后由总检开具出厂合格证;4、对于进行二维修护及以上维修作业的车辆,除上述检验内容外,还必须给计量认证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给检测合格;5、严禁为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开具竣工出厂合格证;6、竣工检验合格的车辆实行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制度。(七)、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管理制度1、合格证由专人负责,视生产情况定期到管理部门领取,专人负责开具;2、开具合格必须根据本厂质量检验员对车辆的检验和汽车综合性检测站的维修后质量检验结果进行;3、开具合格证后要认真做好维护检测车辆的台帐记录,下次领用合格证台帐供管理部门检查;4、严禁虚开合格证和转借,倒卖合格证现象。(八)、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档

7、案存放要有序、查找方便,并应做好六防工作,即防盗、放火、防潮、防鼠、防尘、防晒、保持档案存放处清洁卫生;2、不准损毁、涂改、伪造、出卖档案,档案资料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3、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和时间等特征,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存放、归档,并按内容和性质确定其保存期限,电子档案要及时备份;4、各班组负责人要时本部门使用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在现场不得存有或使用失效的文件、资料;5、各班组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核实清理,并将保存的档案整理后交办公室统一归档,已到保管期的文件资料,由办公室按规定处理;6、维修车辆实行一车一档制,二级维护及以上作业的车辆档案内容包括维修合同,检验记录,维修人员和

8、质量检验人员名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页,结算凭证;7、档案的借阅必须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借阅者对档案的完整、清洁性负责,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借、复印。(九)、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1、设备操作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性能;2、设备使用应定人定机,对公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养;3、操作工要养成自觉爱护设备的习惯,班前班后认真擦拭设备及注油润滑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润滑与清洁;4、操作工要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管好设备附件;5、对私自使用设备人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由此发生的一切后果由私自操作者负责;6、设备管理员应根据设备维护要求以及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和检测装制的保养细则,

9、保养周期和检定周期;7、设备保养人应严格按照常规维修检查保养周期进行保养,做好记录交设备管理员验收;8、设备维修以外修为主,本单位操作人员配合,设备管理员作好维修记录;9、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待机,使用部门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员或单位领导,请修理人员检查排除故障。当修理人员在排除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修理人员排除故障;10、对设备使用年久,部件严重损坏,又无法修复和设有改造价值的可办理报废手续请厂长批准;11、对设备的检查、保养、修理应做好所有记录,由设备管理员归档,方便检查。(十)、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企业的计量工作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好企业计量工作,对保证汽车维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0、。为进一步加强计量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1、本厂使用的计量器具分A、B两类A类: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千分表、各种压力表、温度计、水平仪、万用表等;各类汽车检测仪器。B类:各种钢卷尺、钢直尺等测长仪和直角尺、量角器等。2、A类计量器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B类计量器由使用者负责保管。A类计量器必须登记造册,记录计量器的名称、规格、购置日期和检定、维修记录。计量器应实行统一专人保管或有使用人负责保管。除非持证计量员,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计量器。3、A类计量器必须定期进行检定,根据实际使用强度制定检定周期表,按周期表的日期准时送有关部

11、门检定,保管好检定合格证。已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不准继续使用。保证计量器的受检率达100。保管人应定时做好计量器的清洁、防锈、防潮等维护工作。(十一)、汽车配件管理制度1、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仓库严禁闲杂人员入内。2、及时做好供方的选择、评审工作。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编制采购计划单,计划单经领导签字同意后即按单就近采购。3、材料及零配件进库前要验收,末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进库,不准使用。4、材料入库后要立卡、入帐,做到帐、卡、实物三符合。5、材料应分类、分规格堆放,保持整齐有序。6、保持仓库整洁,做好材料、配件的防锈、防腐、防失窃工作,做好仓库的消防工作。7、库管员根据前台传来的备料单准备材

12、料及零配件,修理工凭派工单领料,领料人签名,领用大总成件要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领新料必须交旧料,严格执行领新交旧制度。8、加强对旧料的管理工作,上交旧料贴好标签,出厂时交还车主。9、材料及零配件的领用应执行先进先出的规定,严格执行价格制度,不得随便加价。10、仓库每个月进行一次清仓盘点,消除差错,压缩库存。(十二)、维修档案管理制度汽车维修档案管理工作,是汽车维修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1、汽车维修档案由业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汽车大修、总成大修、汽车二级维护的维修档案一车一档,一档一袋,档案内容包括维修合同、检验签证单、竣工证存根、工时清单、材料清单等;汽车一

13、级维护、小修的资料在维修登记本中保存。2、维修档案应保持整齐、完整。一车一档装于档案袋中,不得混杂乱装。档案袋应有标识,以便检索。3、档案放置应便于检索、查阅,同时防止污染、受潮、遗失。4、车辆维修竣工后,检验员应在车辆技术档案中记载总成和重要零件更换情况及重要维修数据(如气缸、曲轴直径加大尺寸)。5、单证入档后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人员不得随意查阅,更改,抽换。如确需更正,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同意。6、车辆维修档案保存期2年。(十三)、人员技术培训制度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又是人力资源中的主要因素。各种形式的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

14、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培训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1、培训形式:上岗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联合主办,通过对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的教育,取得上岗资格证。技术等级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劳动部门共同举办,包括汽车修理各工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工培训,考核合格由劳动部门发给技术等级证书。技术专题培训:针对某项新技术的培训,由专家主讲,发结业证书。特殊岗位培训:厂长、检验员、业务员、结算员等岗位的培训,合格者由行业主管部门发给上岗证书。企业内业务技术性训:由企业内根据需要自行组织的培训。2、建立人员档案。编制全厂人员名册,记录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籍贯、文化程

15、度、工种、技术等级、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3、编制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4、每年依据本企业人员情况及岗位能力要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参加培训人员的名单和培训种类及本企业自行组织培训的详细计划,并上报运管处维管科一份。5、参加培训人员应与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服务3年以上的,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不到3年由本人承担。6、制定奖惩措施,凡外派参加培训人员,成绩合格者费用按合同规定由企业方承担,不合格者,企业方不予承担(应在合同中明确),成绩优秀者应予奖励。7、每次参加培训的资料和记录,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8、服务合同期满后,人员要求调离本企业的,应在一个月前向厂方提出书面辞职报告。人员调离时应由相关业务科室签署意见,厂长批准。在没有经济纠葛的情况下,应予同意。合同期未满要求辞职的,则按合同规定办理。9、人员培训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十四)、车辆返修制度为了保证一次修复率及提高客户满意度,现针对返修车辆特制定本规定。1、返修分为:自返、内返、外返,其分别定义为:自返:作业人在作业完毕后签字交与班组长,经班组长检查发现不合格,则该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