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711342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坳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专项方案3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下穿段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43.1地层岩性43.2地质构造及地震53.2.1地质构造53.2.2地震动参数53.3水文地质特征53.3.1地表水53.3.2地下水特征53.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54、超前地质预报65、下穿高速监控量测实施方案65.1编制依据75.2人员配置75.3仪器设备75.4监控量测保证75.5监控量测项目85.6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85.7监控量测方法135.8监控量测数据采集145.9监控量测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146、专项防护方案167、安全保障措施178、应

2、急预案188.1 潜在事故分析188.2 应急组织体系188.2.1 应急领导小组188.2.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88.2.3 应急领导小组分组及职责198.3 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和设施管218.4 潜在的紧急情况的预防及相应措施218.5 应急设备、物资、药品清单及获得地点228.6 应急设备维护238.7 关闭事故应急救援程序248.8 应急救援的有关要求24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公路施工 安全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国家、铁道部和贵州省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指南、技术规程等;(3)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3、4)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5)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玉屏至昆明)小坳坡隧道施工设计咨询图及相关设计文件;(6)我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7)我单位从事铁路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总结等成果,及我公司现有的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装备情况;(8)贵广公司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9)中交一公局资源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10)其它相关依据。2、工程概况小坳坡隧道起讫里程为DK561+569、DK564+855,全长3286m。隧区位于三穗凯里南区间,双线隧道,左右线间距为5.0m,设计为3及3.7的人字坡,变坡点为DK563+300。全隧除DK564+753.

4、6110DK564+855段位于半径R=9005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按速度目标值350km/h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开挖断面152.4m,开挖最大宽度为14.86m。小坳坡隧道在DK563+313DK563+403段下穿G60高速公路,长度90m,该段落由小坳坡隧道出口负责施工。高速公路与隧道线路走向成35度夹角,隧道结构顶部距离高速公路路面为32米,为级围岩,属浅埋地段。下穿高速公路段如图2.1所G60高速公路DK563+313DK563+403昆明昆明沪昆客运专线图2.1 小坳坡隧道下穿G60高速公路段平面图3下穿段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1地层岩性小坳坡隧道在DK563

5、+313DK563+403段及附近段落主要穿越地层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白云岩(2g):灰黄、灰白色白云岩,节理极其发育,裂隙多泥质充填,岩体极其破碎,为弱风化带(W2),属级次坚石。该段落围岩以白云岩为主,岩溶弱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3.2地质构造及地震3.2.1地质构造岩层产状N20/12S,构造简单,岩层单斜,局部产状凌乱。3.2.2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3.3水文地质特征3.3.1地表水地表水以山间沟水为主,水量较小,雨季

6、时沟内水量增加明显,为23L/s,故该段落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3.3.2地下水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经取地表水、地下水样分析,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1基岩裂隙水基岩孔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白云岩基岩孔裂隙中。测区全段为白云岩,岩体破碎,区内岩体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含水体,该段落孔裂隙水较丰富。2. 岩溶水下穿高速公路段落以白云岩为主,岩溶弱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可溶岩岩溶水较不发育,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3.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为岩溶,无特殊岩土。该段落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白云岩,由于受区域构造影响,白云岩岩层中网状裂隙较发育,多呈微涨张

7、开状,大部分有泥质充填。地表调查见溶沟、溶槽、溶孔等岩溶现象发育,未发现溶洞。4超前地质预报为确保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的安全,对D1K563+313D1K563+403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委托铁一院进行检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检测方式采用WT-2,ZT-5。其中WT-2主要采取TSP203+红外探水,TSP每次预报距离100m,搭接长度10m;红外探水30m每环,纵向每环搭接长度5m。即在D1K563+313段做一次TSP预报,预报范围为D1K563+313D1K563+413;红外则分别在D1K563+313、D1K563+338、D1K563+363、D1K563+388、D1K563

8、+413这几个桩号进行预报。ZT-5主要采取超前钻孔(5孔)+加深炮孔(10孔),超前地质钻探采用单孔水平取岩心钻探法,超前探测20-30m,每25m一循环,每孔长30m;加深炮孔深度5m,炮孔沿开挖外轮廓线布设,外插脚15,炮孔孔径40mm,采用40mm钻头钻孔。每开挖循环做一次,每次共10个孔。上台阶6孔,下台阶边墙2孔,基底2孔,其示意图如下:图3-1 加深炮孔布置图5、下穿高速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监控量测是保证小坳坡隧道D1K563+313D1K563+403段安全下穿凯麻高速的重要施工工序。5.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9、(TB10101-99)(3)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6)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7)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小坳坡隧道施工设计图(8)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5.2人员配置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成,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表12:隧道监控量测人员配备表工种或职务姓名项目总工程师杨金龙监测负责人白金龙测量工杨佳佳、郝一宁、裴中政5.3仪器设备我部配备全站仪一台,标称精度为1(徕卡TCIP12

10、01+)用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地表沉降观测及隧道内拱顶沉降、水平收敛观测,电子水准仪一台(天宝Dini03)用于高速公路两侧地表沉降观测。所有仪器设备均已按规定、按检定周期送到有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养,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绝对禁止使用超过使用有效期的仪器和缺损的仪器。5.4监控量测保证(1)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仪器设备固定;基准点,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固定;观测环境固定;观测方法固定。(2)定期维护和保养测量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3)严格执行测量双检制度,做到每一个点位都能换手测量(4)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测量人员,组成专业

11、测量班组,负责现场的变形监测(5)测量数据取得后,应及时进行校队和整理,并报隧道技术主管,保证监控测量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反馈及时有效。5.5监控量测项目本段隧道主要设置地表沉降观测和隧道内拱顶沉降和拱(墙)脚收敛观测。表13:监控量测项目及精度要求: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测量仪器和设备精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地质罗盘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0.1mm采用全站仪非接触观测法3净空变化收敛仪、全站仪0.1mm采用全站仪非接触观测法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0.1mm隧道浅埋段必测5.6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5.6.1地表沉降变形观测点布置及埋点样式:

12、为了不影响凯麻高速正常运行,监控量测地表沉降观测点沿公路两侧及中央分隔带布置,并在两侧路基排水沟中设立变形点,观测路基变形情况。地表变形观测点埋设示意图:B452-5m基准点量测范围图5-1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H0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变形观测点埋设方式:工作基准点在隧道施工至该段前一个月提前埋设并做好保护。基准点的选点与埋石要求必须能够保证基准点能长期有效的保存下去。(1)沿公路两侧采用直接在路面钉设水泥钉,并标记点号。(2)沿公路边排水沟内直接在沟底中央钉设水泥钉,并标记点号。(3)公路两侧草丛内变形点埋设:先清理杂草,在挖40cm40cm80cm的坑,然后夯实并注入

13、C25混凝土,中间插入50cm20钢筋,露出外面的必须磨圆。(4)高速高路中央分隔带采用在路沿贴反光贴。5.6.2洞内沉降观测(1)小坳坡隧道在下穿凯麻高速段属于级围岩,断面纵向间距采用5m。变形点布置和初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图5-2测点布置示意图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后,布设拱顶下沉测点A和第一条净空测量基线B-C,在36h内取得初读数;下台阶开挖并施做上部边墙初期支护后,布设第二条净空测量基线D-E,在36h内取得初读数;拱(墙)脚净空变化、拱顶、地表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便于分析、比较。在洞身开挖时,围岩与支护变形有以下规律:开挖中台阶时,A点和B-C基

14、线位移会发生突变,中台阶墙部初期支护施做完成后,变形趋于平缓; A点和D-E基线位移会发生突变,仰拱初期支护是做完成,支护全环闭合后,变形趋于平缓。(2)埋点样式连接观测目标的钢筋必须深入岩体10厘米以上,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考虑到隧道内施工作业对监测点破坏,在埋设监测点时要将预埋件保护起来,以防破坏后达不到监控数据的可分析性,现埋点如下图所示:图5-3埋点布置示意图(3)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监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5-3和表5-4 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14: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表15: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