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

上传人:Sky****er 文档编号:135656776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民法典专题解读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崭新路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专题解读报告 汇报人 XXX部门 党支部 现在分享的就是群内某一天的收费材料 现在只要50元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库材料 给自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库 再也不用天天跪求 再也不用担心写作没有参考的模板 需要的加qq658582110 前言导读 5月28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 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 我主要从立法经过 立法意义 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学习贯彻等五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民法典 第一部分 民法典 的立法经过 一 民法典 的立法经过 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 编纂民法典的起

2、草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法学会为参加单位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 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 1962年 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一 民法典 的立法经过 制定民法总则 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 第一步 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 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第二步 一 民法典 的立法经过 民法总则通过后 十二届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努力 抓紧开展作为民法典编纂第二步的各分编编纂工作 法制工作委员会与民法典编纂工作各参加单位全力推进民法典各

3、分编编纂工作 系统梳理 研究历年来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 开展立法调研 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以现行物权法 合同法 担保法 婚姻法 收养法 继承法 侵权责任法等为基础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民事法律提出的新需求 形成了包括物权 合同 人格权 婚姻家庭 继承 侵权责任等6个分编在内的民法典各分编 提请2018年8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一 民法典 的立法经过 2020年4月20日 21日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 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 对民法典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认为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 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

4、见建议 已经比较成熟 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草案 第二部分 编纂 民法典 的重大意义 二 编纂 民法典 的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编纂民法典 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 编订纂修 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 体例科学 结构严谨 规范合理 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这是一项系统的 重大的立法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取得历史性成就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 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编纂 民法典 的重大意义 一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回顾人类文明史 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 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 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二 编纂 民法典 的重大意义 二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体

6、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 综合性法律 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以良法保障善治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二 编纂 民法典 的重大意义 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是以法治为基础 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受法治规则调整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7、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以良法保障善治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二 编纂 民法典 的重大意义 四 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公民的民事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人民群众在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 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 更加有效 第三部分 编纂 民法典 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三 编纂 民法典 的总体要求

8、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和有关中央全会精神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结实践经验 适应时代要求 对我国现行的 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 物权法 合同法 担保法 婚姻法 收养法 继承法 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

9、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特点 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三 编纂 民法典 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基本原则 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是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 1 2 3 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4 第四部分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关于一般规定 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关于名誉权和荣誉权 关于生命权 身体权和健康权 关于姓名权和名称权 关于肖像权 四 人格权编 四

10、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关于一般规定 一 关于法定继承 二 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 三 关于遗产的处理 四 六 继承编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关于一般规定 一 关于损害赔偿 二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三 关于各种具体侵权责任 四 七 侵权责任编 四 民法典 的主要内容 最后部分 附则 明确了民法典与婚姻法 继承法 民法通则 收养法 担保法 合同法 物权法 侵权责任法 民法总则的关系 民法典施行后 上述民事单行法律将被替代 因此 规定在民法典施行之时 同步废止上述民事单行法律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需要说明的是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常务委员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十二条的解释 作为与民法通则 婚姻法相关的法律解释 也同步废止 八 附则 第五部分 全面学习贯彻 民法典 五 全面学习贯彻 民法典 一是 关键少数 带头学 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 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民法典 学习民法典 遵守民法典 维护民法典 运用民法典 要妥善处理好各治理主体的关系 董事会 经理层等治理主体要自觉维护党组织权威 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发挥作用 既要保证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又要保证党组织的意图在重大决策中得到体现 把民法典学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 五 全面学习贯彻 民法典 二是丰

12、富宣传教育形式 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理念 载体 方式方法 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 喜闻乐见的语言 鲜活生动的事例 把宏大叙事和具象表达结合起来 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民法典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使民法内深入人心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把民法典学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 五 全面学习贯彻 民法典 要发挥人大作为立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和权威性 专业性作用 通过主流媒体 国家智库 权威机构进行正面引导 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对错误和不当言论 该引导的要有效引导 该批驳的要及时批驳 该澄清的要立即澄清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 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谢谢大家 汇报人 XXX部门 党支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