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5656764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教学设计及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囚绿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二)属于“阅读鉴赏”板块,囚绿记就编排在这个板块里。与囚绿记一同编在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还有荷瑭月色故都的秋。这三篇文章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它们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虽然各篇文章抒发的情感和书法情感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二是意蕴深。这些文章不仅表现了景美情浓,而且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三是语言美。这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三篇文章都编排在“阅读鉴赏”板块中,总的来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首先要分析写景。作者怎样写景状物,写什么样的景物,都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2、那就是作者对自然景物有独特感受。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品味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景物,才能领悟到文章里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其次注重审美,写进文章中景物,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了,在那里包含有作者的审美情趣,呈现在文章中的景物是通过作者的审美眼睛过滤了的审美物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文章,品味其中的情味。进而帮助学生对美进行评价。再次品味语言。所谓品味语言就是鉴赏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最后就是读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鉴赏了文章的写作技巧,从中获得了一些写作启示。要求学生动手写小散文,也有助于提高和深化散文的鉴赏水平。课文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一段交往故事,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这

3、样写“绿”究竟蕴涵了怎样意味呢?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品味出其中美好情感和深刻思想呢?依据前面的分析,教学囚绿记时,重点解决的问题是:1、文章描写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这枝绿的生命状态和性格怎样?2、作者在描绘绿枝条时,呈现的这个物象蕴涵了什么思想情感?3、分析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运用。4、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心灵搏动。5、追问写作背景,探究课文深层意蕴。学情分析在教本单元之前,我们找学生谈话,问那类文章最难读懂,被问及的五个高一学生不约而同地都说散文难学,写景状物的散文特别难学。随后,我们又调查了张军、李昕、戴燕三个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问题是:1、学散文难在什么地方?2、读散文从哪些地方入

4、手?3、能从散文中感受到美吗?张军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说:“写景状物类散文写了什么景物,我们知道。写景抒发喜悦之情赞美之情等情感我们也知道。至于散文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思想,我们就只能意会不能言说了。”李昕同学回答第二个问题说:“平时老师讲课文,这篇课文老师设计这样几个探究性问题,我们思考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另一篇课文老师设计那样几个探究性问题,我们思考那几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拿到一篇新课文,让我们自己去研究,我们就无从着手了。”戴燕回答第三个问题说:“像背影那样的好文章,我们读起来感觉到很美,如果要我们说出美在什么地方,就没有办法了。”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发现学生感觉散文难学的原因是:知识水平不高,感

5、悟能力不强,阅读经历欠缺,阅读方法运用不熟练等。从历次考试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得分率比较低,如果现代文阅读考题选文为写景状物类散文,学生的得分率更低。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完全达到读懂一篇文章特别是散文的基本要求。从应试的角度看,读懂散文的基本要求是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和归纳文章的主旨。除此之外,答题的技术和规范也影响得分率。这样分析并不是说学生不能读懂散文。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读懂散文的基础知识,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前,学生学习了很多写景状物的诗歌,知道“景”和“情”的关系,“物”和“志”的关系。小学、初中也学习过不少这类散文,了解阅读散文的知识。十六七岁

6、的高中学生对社会对人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通过学习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这些为学生学习复杂的散文创造了条件。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2)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3) 明确托物言志手法,联系时代背景,把握课文主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2、 过程和方法(1) 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2) 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重点句段入手鉴赏课文。(3)引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加深学生对本文内涵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

7、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2)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作者通过对常春藤的描写所蕴含的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感悟,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写景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往往是抽象的。引导学生探究绿的象征意义,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出示常春藤沿窗户攀爬的幻灯片)1、 导入语:哲学家说,绿是希望是活力;战士说,绿是和平是安宁;诗人说,绿是春天的色彩是春天的象征;年轻画家琼珊说,绿是生命是生存下去的信念。今

8、天,我们学习散文囚绿记,让我们一起了解现代散文家陆蠡对绿有怎样的感知吧。2、 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 范蠡。(2)作者简介:陆 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二、解题(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标题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事情?明确:绿指一枝绿色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从破玻璃窗口牵引到书桌边,以便接近它,亲近它。3、 整体感知课文1、 阅读思考下列问题,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9、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作者为什么偏要选租那间连玻璃窗都破烂的屋子?(2)作者为什么爱那枝绿?(3)作者囚绿的原因是什么?(4)开释绿后,作者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并圈点出来。明确:(1) 陆蠡 瞥见 移徙 猗郁 蕈菌(2) 问1:喜爱窗外那片绿:问2:绿色是宝贵的,他是生命,他是希望,他是安慰,他是快乐:问3: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问4:怀念。(第一问和第四问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回答问题可能比较准确。第二问和第四问稍难。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全不准,老师要根据情况适时提示引导。)(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赏析课文做准备。运用圈点

10、批注阅读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进而形成阅读能力。)2、理清思路,划分层次老师点拨提示:本文结构清晰。“绿”文章的线索,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课文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设计意图:老师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找相应的文段,相对于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层次降低了难度。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在前面的两篇课文教学中已经作为重点。在这里,只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寻绿(1-4段)交代绿的缘由;赏绿(5-7段)描写绿枝条和感受;囚绿(8-12段)写绿枝条被囚前后的生长情况;释绿(13段)绿枝条重获新生;怀绿(1

11、4段)怀念绿友。四、品味语言,走进作者内心世界1、 全班集体朗读课文5-8段。2、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出示多媒体幻灯片)A、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吧我的心等焦了.我要接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B、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设计意图:在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之后,把握作者融入字里行间的情感。明确:A句作者明确地写出绿的象征意义,能给自己不快的心带来安慰和快乐带来,认识到生命应该是充满生机的,生活应该是有希望的,在美好的青

12、春年华时期,我们要拥有爱情和幸福。表达作者对生命珍视和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的渴求。B句作者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心情抑郁孤独,希望借助滤安慰心灵。(预设学生行为:心里知道各句的大体意思,不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形成答案,由小组推荐组员在全班做答。)(设计意图:这几段集中表现了作者的生存状态。语言优美含蓄,抒情性很浓,用比喻句子表达抑郁的心情和借绿来安慰自己的愿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通过分析重点语句,认识作者,领悟作者对现实的真切感受。)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表现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可能把握了囚绿记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世界。下堂课我们将进一

13、步赏析课文,课后请同学们熟读课文。七、课后作业: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摘录巴金评价陆蠡的语句。板书设计:文章思路: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第二课时1、 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写作脉络,这为我们这节课鉴赏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赏析这篇美文。二、合作探究(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老师设计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1、常春藤被囚前后的生命状态各有什么特点?(用圈点批注法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明确:被囚前的生命状态:“枝叶舒展,舞姿婆娑。”被囚后的生命状态:“它依旧生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外边长得更快。”“它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

14、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设计意图:采用圈点批注阅读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这个问题是为下一步探究“绿”的象征意义做准备。)2、 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这枝绿被囚前后的生命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你能够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吗?从这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明确:一位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他生怕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侮,于是他决定不再让儿子上学,把儿子关在家里,自己辅导儿子学习。儿子长期与成年人交往,没有机会跟同龄人一起玩耍,越来越变得老城持重,失去了儿童的天真。这样的事情很多,它告诉

15、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自由,爱过了头,反而让被爱的人失去了自由,这对被爱的人来说是伤害。(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讲类似事情时,可能在“类似”二字上出现偏差。原故事本质是爱绿却伤害了绿,所谓的类似就是要求在本质上相似。比如:讲温室里的花不如自然状态的花,讲把邻居家的南瓜藤牵引到自家院里来等。这些事例在本质上都不“类似”。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时,老师要把“类似”二字的要求讲清楚。)(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环节就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3、 你能探究出“绿”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吗?当你探究出绿的象征意义后,获得了怎样的美感?老师点拨提示:(多媒体幻灯片展示)(1) 象征手法的相关知识: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的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也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表现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它的特点是含蓄隐晦,读者如果探究出其中的深远含义,就获得美的享受。(2) 如何探究绿的象征意义呢?首先,抓住议论句和抒情句,能够帮助我们探究写景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