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5656709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答辩题32道及答案-评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答辩题及答案1、【情境】学生李华,喜欢下象棋,在毕业班下学期初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在楚河汉界上厮杀。由于课间休息时间短,如此这般必将分散上课的注意力。【问题】多次看到这种现象后,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做?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有自己的爱好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学生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学习上,应让爱好促进学习(意思对即可, 10分)(二)方法措施:1、赞赏其特长,因势利导,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2、与之谈心,指出其不足,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8分)2、【情境】我班一个同学,一次考前被某科任老师严厉批评,他一气之下,该学科

2、的卷子只写了名字,以不答试题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以此来报复老师。【问题】作为班主任,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对症下药,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严爱适度。(二)方法措施:1、考试之后,待该生心情平静之后,找他谈心,使他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对他负责任,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2、班主任与该任课教师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发现该生的闪光点,查找其不足,帮其确定目标,做到教育的一致性。(三)有较好效果,值得借鉴。3、【情境】上课时,突然发现一名学生不好好听课。仔细一看,好像在下面玩什么东西。悄悄走过去,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手机。【问题】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

3、处理此事?你如何管理自己班级学生的手机?参考答案:第一: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也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问题,是不是老师的课上的不够精彩,让学生没兴趣第二:如果发现了这种事,首先老师不要在人多的地方点名批评(学生也有自尊),应私下交流(当然,老师一定要确定学生确实玩了、不要冤枉学生,造成学生心里阴影)第三:根据不同学生,老师采取不同惩罚、不能一下将学生逼到死角。1、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比如设置手机管理箱等,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地点、课外时间使用手机。不得在教室使用手机,不得深更半夜躲在被子里使用手机。在新学期伊始就宣布严格的纪律。2、不定期测试学生是否违规使用手机,通过拨打学生号码、看学生是否信

4、守承诺,然后再分别予以处理。3、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可以了解学生对手机的看法,深层而全面地挖掘出手机的利弊,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监督,约束部分同学的行为,让学生自觉远离手机危害。4、妥善处理学生违纪使用手机的问题,处理手机问题要讲方法,尊重学生往往能起到“双赢”的效果。 4、【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问题】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尊重是教书育人的起点,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和信心(二)方法措施:1、赞赏其特长,因势利导,

5、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2、宽容其不足,在不断激励和赏识中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5、【情境】王明同学是在本学期才转入新班的,由于家庭环境特殊,父亲和母亲外出打工,经常转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涣散。刚来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问题】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转化王明同学?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二)方法措施:1、找他心平气和的谈话,让他承认自己的不足,下定改正错误的决心。2、为他确定

6、小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适时表扬,不断激发他的上进心。3、做好家访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6、【情境】班主任李老师为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定了班规,其中对随地吐痰做了明确要求,在教室吐一口痰,罚款1元,作为班费。【问题】请对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给予评价。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违反义务教育法。免费性是义务教育法特点之一。(二)方法措施: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弊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7、【情境】班主任正在认真地向学生布置大扫除任务。话音未落,王明同学立即说了句笑话,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班主任措手不及,怒火中烧,这不是明摆着对老师公开挑衅吗?

7、王明,你你简直太过分了!班主任竟一时语塞。【问题】1、分析王明的心态?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类似情况?参考答案:1.也许他只是搞笑,也许他是故意捣乱,也有可能是公开挑衅老师。2.冷处理,当场不要发火,可以当作没听到,甚至一笑而过。事后可以私底下找王明好好谈谈,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教育。8、【情境】班主任王老师星期日遇见了本班学生张鹏的母亲,张鹏的母亲告诉王老师张鹏被几个小伙伴拉去上网吧了,请求张老师管管这些孩子,张老师为难的说:“我们老师没有权利管网吧,等明天上学我再找王鹏做做他的工作,让他远离网吧。”【问题】王老师对这件事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试做分析。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拒

8、绝未成年人上营业性网吧,使其远离网吧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老师确认张鹏确实与小伙伴上网吧了,应及向与工商、文化部门报告,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二)方法措施: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9、【情境】李桦同学家庭贫苦,个别同学向她炫耀吃穿,使她产生担忧、自卑等心理问题,她向班主任求助。【问题】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应对这一问题?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告诉李桦同学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太在意。(二)方法措施:第一、增强自信心,找到闪光点;第二、转变认知,对自身、对自己家庭的正确认识。学会感恩。淡化对家庭因素的担忧。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

9、上的氛围。第四、组织班会。主题:“我们都是一样的”或“如何对待挫折与贫穷”。(答对三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10、【情境】陈明学习刻苦,早来晚走,想尽快地提高成绩,但现实与理想总有差距,每次考试都不遂人愿,造成陈明心理的重大负担,几次向班主任表示“走不出考试的阴影”。【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样帮助陈明走出阴影?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告诉陈明同学谁都有过失败,失败后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不必太在意。(二)方法措施:第一、转变认知和评价,不要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应对自身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第二、增强自信心,找到闪光点。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0、。11、【情境】李娜同学是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段时间她感到十分孤独,总觉得缺乏爱!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同学之间都缺乏爱的温暖。【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样帮助李娜走出困境?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告诉李娜同学爱无处不在,人间处处有温暖,贵在发现,贵在感受。(二)方法措施:第一、通过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让其参与到同学之中,以积极的心态与同学相处,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感恩的心。第二、增强自信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快乐的生活和学习。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12、【情境】同学们议论纷纷,说张日和李诗正在谈恋爱,但你怎么都不相信,因为他们俩在各方面的表

11、现是那么的优秀。可是,那个下雨天的傍晚,在公交车站,你竟与搂腰共伞并向对方嘴里送巧克力的张李二人不期而遇了。【问题】此时你会怎么做?你这样做的理由?参考答案:装作没看到,事后另找时间与他们阐述早恋的危害。理由是:如果当场点破或批评,会使他们很没面子,增大心理压力,甚至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破坏了师生感情。如果给他们面子,保留一些美好的东西,再阐述早恋的危害,他们会更容易接受。13、【情境】王卓同学很顽皮,经常给同学起外号,闹的同学之间很不融洽。【问题】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阻止这一行为以建设好和谐班集体?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让他认识到给人起外号是不文明的表现。(二)方法措施:第一、通过主题班会

12、或集体活动,让其参与到同学之中,以积极的心态与同学相处,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感恩的心。第二、开展“我与同学比文明”演讲、讲故事、手抄报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增强自律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第三、开展“我与同学结对子”实践活动,让同学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14、【情境】有些同学反感班主任家访,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自己的状。【问题】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纠正学生的这一认识误区?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才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二)方法措施:第一、通过班会告诉同学们,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优点和潜质,以便更好地因材施

13、教。第二、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一起听课,一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庭是不可分割的。(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15、【情境】一些学生每天中午都在校吃盒饭,一天,班主任发现垃圾桶附近饭盒扔得到处都是,就请在场的同学清理。可在场的同学却说:这事一直都是小东在做,我们不管!小东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问题】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学生?参考答案: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一起清理干净。事后再找机会与学生谈心,或以班会或其他形式,让学生明白:A.要保护环境卫生。B.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C.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16、【情境】班上张强和汪波打了起来,

14、被值日老师抓到班主任处。班主任问原因,张强和汪波异口同声的指责对方,强调自己的道理。【问题】1、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2、你如何认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参考答案:1.先耐心听学生谈事情的经过,弄清楚事情真相,从中判断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再让学生谈打架的害处;之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2.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讲出重要性。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来,而不是老师苦口婆心的说道理。自我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情境答辩题及答案1、【情境】王莹同学父母体质不好,家庭条件差,因此她有自卑感,

15、很少与同学交往。但有一段时间她却在班内追求穿着的时髦,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父母向班主任刘老师诉说了这一苦衷,让刘老师教育王莹学会勤俭,不要爱慕虚荣。【问题】假如你是刘老师,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王莹存在的是心理问题,不是品质问题。穿时髦的衣服是为了让老师同学注意她,重视她(意思对即可,10分)。(二)方法措施: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8分)2、【情境】班上有个同学身体有一些残疾,走路有一些跛,班级有些同学常学她走路的样子,开他的玩笑,还给她起外号。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当批评那些不尊重残疾同学的行为。但转念一想,

16、这样一来会伤害残疾学生的自尊心,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问题】1、请你给她找到一个恰当的办法? 参考答案: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残疾人的成功事迹,让学生明白,不管什么样的生命特点,都有可能为社会作贡献,引以学生讨论、理解、尊重生命特点。也可以写周记,比如,“如果我是残疾人”。3、【情境】班主任张老师为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当学生犯错误时,立刻通知家长来校,向家长诉说学生的种种不足,让家长与自己一起教育学生。【问题】请对张老师的做法给予评价。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动辄叫家长,不利于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挫。(二)方法措施:能够结合实际,举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